健康幽门螺杆菌及其治疗方法及指征
一、幽门螺杆菌的发展史
幽门螺杆菌Hp是革兰氏阴性、微需氧的细菌,生存于胃部及十二指肠内。年由巴里·马歇尔(BarryJ.Marshall)和罗宾·沃伦(J.RobinWarren)二人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分离培养出来。Hp是一种单极、多鞭毛、末端钝圆、螺旋形弯曲的细菌。Hp长2.5~4.0μm,宽0.5~1.0μm。幽门螺杆菌是微需氧菌,环境氧要求5~8%,在大气或绝对厌氧环境下不能生长。
最早认识到胃内有细菌存在的学者是意大利学者Bizzozero。年,Bizzozero首次通过对6只狗的胃腺和壁细胞处的显微镜观察,证实哺乳动物胃内存在种螺旋体样微生物定居。
年Krienitz和Luger通过人体解剖首次报道人胃内有螺旋体微生物定居年Luck和Seth发现人胃上皮细胞内存在相当高的尿素酶活性,从而间接证明人胃内存在细菌定居。
从年直到年以前,没有进一步的关于胃螺形菌的报道见诸文献。
年,有学者描述了胃溃疡病人的胃上皮细胞的腔面存在螺形菌。
80年代初,在澳大利亚佩斯(Perth)医院病理科工作的Warren教授不断发现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病人的多数胃内镜活检标本上存在弯曲菌样的细菌。
为了提供更确切的证据来证实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疾病的直接致病因素,Marshall于年7月自己进行了一次吞服该菌的人体自愿者试验。当时Marshall仅仅32岁,男性,偶有吸烟和饮酒,即往无胃肠疾病,亦无溃疡病家族史。吞服细菌前,Marshall接受了胃镜检查,并从胃体、胃窦和十二指肠球部分别取活检组织送组织学和超微结构检查,以及幽门螺杆菌的培养。胃镜、组织学和超微结构检查均显示正常,组织学染色未发现幽门螺杆菌,细菌培养也阴性,而从另外两例病人(一例是球部溃疡,另一例是胃炎病人)所取胃活检组织同时接种培养,均生长出幽门螺杆菌。
一个月以后,当认为胃活检部位已愈合时的一天上午,Marshall吞服了10ml纯培养的约10^9菌落形成单位的细菌悬液。在服入细菌的最初24小时内,Marshall除了感到肠蠕动增加外,余无特殊不适;第7天,Marshall出现晚餐后腹部饱胀感,以及清晨因饥饿而早醒;第8天,清晨6点出现轻微呕吐,无发热,但感头痛;随后出现大便变软,但并未发展到腹泻。在试验的第2周,Marshall显得有些烦躁,显然是生病了。他的同事们观察发现他呼吸时有“腐烂”气味呼出。为了了解是否已形成感染,在第10天进行了胃镜的复检。与第一次不同的是,Marshall对胃镜检查的耐受力显著降低;尽管他的胃粘膜似乎显得正常,但内镜医师在取活检标本时却明显感到胃组织很“软”,即活检组织能很容易被钳下。一共取了两块组织,一块送组织学检查,另一块送幽门螺杆菌培养。组织学检查显示固有层和粘膜表层有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上皮细胞异常和细胞内粘液缺失;同时可见幽门螺杆菌粘附在上皮细胞和腺体处,或位于在粘液层的中性粒细胞之间。电镜检查亦发现在上皮细胞的腔面粘附有该细菌。细菌培养的生长菌经鉴定为幽门弯曲菌(即现在的幽门螺杆菌),该细菌已被冷冻保存。Marshall除了继续于清晨因为饥饿而早醒外,没有出现新的症状。第14天,又进行了胃镜复查。活检标本的组织学检查表明,此时炎症已明显减轻;浸润的中性粒细胞已消失,仅残留少量的单个核细胞;上皮细胞的粘液量增加,但仍较正常为少;超微结构发现上皮细胞表面仍有螺杆菌定居。第14天时Marshall开始服用替硝唑(Tinidazole)治疗,每次mg,每天2次,服用了1周。在治疗开始后24小时内,他的症状得到了完全的缓解。长期随访表明,Marshall的感染已被根除。
Marshall的这一工作证实了幽门螺杆菌感染确实可引起急性胃炎。如果宿主的免疫系统不能清除这一感染,或感染未经治疗根除,那么这类急性胃炎就将进展为慢性胃炎。
在Marshall之后不久,新西兰的Morris医师作为志愿者也进行了吞服幽门螺杆菌的自身感染试验。试验同样也导致了胃炎的发生。所不同的是Morris的感染未能被根除,而是发展成了慢性感染和慢性组织性胃炎。医院证明Hp感染有时与宿主的体质关系很大,就像乙型肝炎,有的感染后表现为急性肝炎,并且可以通过机体免疫能力产生抗体,而有的会进展为慢性肝炎。
二、哪些人该去筛查幽门螺杆菌
1、有胃癌家族史的建议,其他人群不建议。有胃癌家族史的人属于胃癌发病的高危人群,他们去筛查幽门螺杆菌是非常有意义,若查出是阳性应尽快根治,可以降低胃癌的发病率。至于其他人群,去筛查幽门螺杆菌意义不大,反而查出是阳性徒增紧张。
2、对于经常上腹胀、痛,有胃炎病史的人群,首选的检查并不是幽门螺杆菌,而应该是胃镜。首选胃镜检查可以避免胃癌、贲门癌等消化道恶性疾病的漏诊。医生在做内镜检查的同时,可以在镜下取胃黏膜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查。
三、幽门螺杆菌的检测
1、医院极少使用了,因患者在治愈之后,血中幽菌抗体仍存在一、二年,很有可能会测出假阳性;
2、医院一般采用C13和C14呼气试验:间接检出幽菌抗原,但C14对人体、环境有污染,服用同位素后在人体不会被衰退(全衰退期有6万年),不适于孕妇、儿童。C13是C14升级版,去除了c14的污染,需要服用相应的C13标记的底物,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
3、医院还会采用胃镜及胃粘膜活检:是一种侵入方式,很多人比较排斥,在没有C13和C14之前都用此方法。病理切片精确度高,化学反应精确度低,小病灶区域容易漏检。很多病人比较排斥,费用高,不利于普查。
4、还有种最新且简便的方式:用唾液测试板检测,间接检出幽菌抗原,测定尿素酶敏感性、特异性和针对性比前几者强,简单安全费用低。非常适合初查和复查。
四、感染幽门螺杆菌后的治疗指征
我国成人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大约为60-70%左右,也就是说大多数中国人都有。如果对所有的感染老百姓都进行杀菌治疗的话,其财力浪费、耐药率等后果是不可想象的。以前有一个意思的现象:非洲母亲习惯先咀嚼再喂食,所以非洲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高。但那里的胃癌发病率在全球都很低,也就是科学家们所称的“非洲之谜”现象。现在我们基本搞明白,一个人是否得胃癌,主要与三个方面有关,并不是单一的幽门螺杆菌感染决定的。第一个因素当然就是幽门螺杆菌,人家染的菌毒性小,你染的菌毒性大,你就危险性高。第二,你是否有所谓的家族易感性。比如,家族中有人得胃癌,那你就要当心。通俗的说就是“苍蝇不叮无缝的蛋”。第三,你的生活环境或方式是否健康,是否有中医所说的“外邪入侵”之虞。比如,人家喜欢新鲜蔬菜、水果,你偏偏过分喜欢腌制食品等。上面三个方面,互相联系,缺一不可。
大多数情况下,幽门螺杆菌只有在人体抵抗力减弱的情况下才会出来作怪。套用一句俗语“Hp(幽门螺杆菌)像弹簧,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类似幽门螺杆菌这样的机会致病菌数不胜数,通过用抗生素“杀菌”是杀不绝的。反之,如果过度应用抗生素,倒会引起机体的耐药性、头晕、皮炎、药物过敏等不良后果,严重的甚至会引发药物性肝损害。过度应用抗生素致使肠道菌群失调引起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也是很常见的。所以,对没有临床症状的人使用抗生素杀灭幽门螺杆菌弊大于利。
对于大部人群查出幽门螺杆菌阳性,是不需要治疗的,只需要中年后定期进行内镜检查,或在有上消化道不适时进行内镜检查。真正需要对幽门螺杆菌进行根治的只是一小部分人群,世界各国对治疗幽门螺杆菌的意见大同小异,但其中没有一个国家的医疗规范强调所有感染的老百姓均要杀菌治疗。
总之,对于幽门螺杆菌感染,我们目前不是没有重视,而是盲目的重视过度。我们应该在了解自己是否感染状态下,结合胃镜的结果,让专业医生做出是否根除、如何根除的决定,我国专家推荐的最新(第四版)共识意见中,下列疾病合并HP感染需要治疗:
1、消化性溃疡;
2、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
3、胃癌家族史;
4、胃炎伴有明显的消化不良症状、胃黏膜糜烂、萎缩;
5、胃手术后;
6、计划长期服用NSAIDS(包括小剂量阿司匹林);
7、不明原因的缺铁性贫血;
8、血小板渐少性紫癜;
9、其他明确的与HP相关的疾病。
五、符合感染幽门螺杆菌治疗指征的治疗方法
治疗HP,一定要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规律服用三联或四联用药,不要自己做主张用药,而且现在有的医生因为不了解专业特点,给出的治疗方案也不规范。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标准三联治疗失败者推荐含铋四联疗法或含氧氟沙星的三联疗法作为二线治疗,若二线治疗失败后推荐按胃镜活检培养和药敏试验指导下用药,作为三线治疗。
一线治疗
1、标准三联疗法:一个PPI(标准剂量bid),克拉霉素(mgbid)和阿莫西林(1gbid)。
2、序贯疗法:前5d二联疗法,PPI(标准剂量bid)和阿莫西林(1gbid)后5d三联疗法,PPI(标准剂量)、克拉霉素(mgbid),甲硝唑(mgbid)。
3、同步疗法:PPI(标准剂量bid),克拉霉素(mgbid)阿莫西林(1gbid)和甲硝唑(mgbid)共7~10d。
4、镶嵌(混合)疗法:
前7d二联疗法:PPI(标准剂量bid)和阿莫西林(1gbid),后7d四联疗法:PPI(标准剂量bid),阿莫西林(1gbid),克拉霉素(mgbid)和甲硝唑(mgbid)。
含铋剂四联疗法:PPI(标准剂量bid),铋剂(标准剂量qid),四环素(mgqid)和甲硝唑mgqid)共10~14d。
二线治疗
1、含铋剂四联疗法:PPI(标准剂量bid),铋剂(标准剂量bid),四环素(mgqid)和甲硝唑(mgtid)共10~14d。
2、左氧氟沙星为基础的三联疗法:PPI(标准剂量bid),左氧氟沙星(mgqd)和阿莫西林(1gbid)共10d。
三线治疗
1、培养和药敏指导下疗法:10d的四联疗法:PPI(标准剂量bid),铋剂(标准剂量bid),和2种抗生素(由药敏试验选出)。
2、左氧氟沙星为基础的四联疗法:PPI(标准剂量bid),铋剂(标准剂量bid),左氧氟沙星mgqd),和阿莫西林(mgqid),共10d。
3、利福布叮为基础的三联疗法:PPI(标准剂量bid),利福布叮(mgbid)和阿莫西林(1gbid),共10d。
4、呋喃唑酮为基础的四联疗法:PPI(标准剂量,bid),枸橼酸铋钾(tripotassiumdictratobismuthate)(mgbid),呋喃唑酮(mgbid)和四环素1gbid)。
根据地区幽门螺杆菌对克拉霉素耐药性高低选择治疗方案。
1、克拉霉素耐药性低(20%)地区
一线治疗:PPI-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甲硝唑或含铋剂四联疗法;
二线治疗:含铋剂四联疗法或PPI-左氧氟沙星/阿莫西;
三线治疗:必须根据药物敏感试验选用;
2、克拉霉素耐药性高(20%)地区
一线治疗:含铋剂四联疗法,或不含铋剂四联疗法(序贯疗法或同步疗法);
二线治疗:PPI-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
三线治疗:必须根据药物敏感试验选用;
注:PPI为质子泵抑制剂;bid为一天两次;qd为一天一次。
六、预防
HP的预防,主要是注意饮食卫生,最好用公筷、公勺盛饭菜吃饭,不要有相互夹菜等行为,杜绝用嘴喂孩子,碗筷注意清洗干净。
北京看白癜风哪里医院最权威北京治疗白癜风那家医院好转载注明: http://www.xwoae.com/jbzl/10527.html
- 上一篇文章: 支援青冈县人民医院开展培训活动
- 下一篇文章: 健康庆阳肠胃克星幽门螺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