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赵 艳
校译:和水祥
西安医院消化内科
背景
长期以来,胃溃疡都被认为是压力和饮食不当引起的后果。后来一项重要的研究发现胃溃疡是由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Hp)引起的,这一发现改变了世界消化领域的相关观念及临床实践,其发现者也因此获得年的诺贝尔医学奖。自这一重要发现后,许多胃肠疾病成为可治愈的传染性疾病。Hp是一种高度流行的与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相关的病原体,且是胃部恶性肿瘤发生的危险因素。在发达国家的成年人群中,Hp感染率为20%~50%,而在发展中国家则高达80%。Hp在胃内繁殖,诱发长期的胃部炎症。但是,大部分的感染者即使患上了慢性胃炎,也不会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只有10%~20%的感染者会最终发展成消化性溃疡。研究还发现,Hp感染率与年龄、种族、社会经济地位、卫生环境以及生活方式有关。
仍然没有一种抗菌药可以在独立使用的情况下根除Hp,只有通过联合药物的治疗方式才能有效地清除Hp。目前推荐的一线用药方案是两种抗菌药物联合一种抑酸药。然而,三联治疗的使用会产生数种不良反应,如腹泻、恶心、腹胀以及味觉障碍,严重者会终止治疗。
与传统根除方法相比,抗Hp的替代疗法正在逐步流行开来。其中最有潜力的一种方案就是益生菌,在初期的试验中取得了较好的结果。最常用的益生菌是乳酸菌属及双歧杆菌属。在本文,我们将根据体外细胞系及动物的实验,阐述应用益生菌治疗Hp感染的可能机制,并探讨益生菌联合标准Hp根除方法的治疗效果。
益生菌治疗Hp感染的机制
体外实验发现益生菌能够通过免疫学机制或非免疫学机制来抑制Hp感染。不同的益生菌会根据宿主的免疫状态产生不同的免疫应答。
免疫学机制方面,益生菌发挥作用主要是通过免疫调节来实现的,特别是能够调控促炎和抗炎细胞因子及趋化因子的平衡,从而达到减轻胃部炎症的效果。例如,益生菌可以识别表达在上皮细胞表面的Toll样受体,从而启动一系列的免疫防御机制。
非免疫学机制方面,主要是通过加强黏膜屏障作用来实现的。总的来说,乳酸菌及双歧杆菌等益生菌可以产生有机酸、过氧化氢、二氧化碳及其他抗菌成分发挥潜在抑制病原菌的作用。
安全性
数据表明使用益生菌总体上是安全的。截至目前还没有研究报道双歧杆菌有不良反应发生案例。
总之,大多数研究已经证明了益生菌联合传统的一线或二线治疗对于Hp根除是有效的。益生菌可以降低不良反应、提高患者依从性,最终提高Hp根除率。如果不联合使用传统的抗Hp治疗方案,可能无法完全根除Hp。但是,常规使用含有益生菌的制品可能具有潜在抑制Hp的作用。未来,需要大样本量的研究来进一步评估益生菌对抗Hp感染的疗效。
专家点评
西安医院消化内科和水祥:
此篇综述系统的回顾了益生菌用于治疗幽门螺杆菌的研究现状。益生菌可以减少传统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带来的不良反应,从而提高了治疗依从性,益生菌本身也具有潜在的抑制幽门螺杆菌的作用。但目前已发表的临床研究样本量较小,使用何种益生菌辅助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尚没有共识。未来需要更多的大样本量研究来证实益生菌的优势;随着研究的增多,下一步的系统评价即可进行Meta分析来证实益生菌的疗效,同时对比不同的益生菌种类以评估哪种益生菌的优势最大,此外,服用的方案也是未来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来源:JournalofMicrobiology,ImmunologyandInfection()47,-doi:10./j.jmii..03..
涓俊閾惰鍑哄浗閲戣瀺涓夊ぇ鍗囩骇寮哄娍鏉ヨ涓俊閾惰鍑哄浗閲戣瀺涓夊ぇ鍗囩骇寮哄娍鏉ヨ
转载注明:
http://www.xwoae.com/jbzl/114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