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幽门螺杆菌 > 疾病治疗 > > 正文 >

健康重视根除幽门螺杆菌预防胃癌

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国家癌症中心的统计数据表明,年我国胃癌新发病率为/10万,死亡率为/10万,高居所有恶性肿瘤的第2位。胃癌的发生是幽门螺杆菌(HP)感染、宿主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消除胃癌病因的一級预防是降低胃癌发生率的根本措施。消除胃癌,宿主遗传因素无法改变,因此应聚焦于HP感染的防控。

一、HP是胃癌的主要致病因子

HP感染目前被认为是胃癌的主要病因,早在年WHO下属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已将其定为胃癌的I类致癌因子。在归因于感染的癌症中,HP感染高居榜首。根据WHO资料,年中国归因于感染的癌症比例为24.2%,其中HP感染所致的癌症为45.0%。

胃癌的发生是一个多因素、多步骤的过程,从正常胃黏膜—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肠化生—不典型增生—胃癌这一胃癌发生模式已被公认。HP感染是这一过程的始动因子,其在胃黏膜炎性反应、萎缩和肠化生中均起重要作用。

HP感染是胃癌发生的先决条件,但并非充分条件,其与环境因素、宿主遗传因素共同作用,导致胃癌发生,HP对胃癌发生的影响强于任何环境因素,因此HP感染是胃癌预防最重要的可控因素。

二、根除HP预防胃癌的发生

根除HP可降低胃癌发生的风险,风险降低的程度取决于根除治疗时胃黏膜萎缩的严重程度和范围。在我国进行的多项人群干预研究均证实根除HP可有效降低胃癌的发生。

各项研究均证实根除HP可预防胃癌的发生,且越早根除患者获益越大,根除HP可消除胃黏膜炎性反应,早期根除可阻止其向癌前病变进展,在萎缩和肠化生发生之前根除几乎可完全预防肠型胃癌的发生,未发生肠化生时根除HP可逆转胃黏膜萎缩,在部分患者可阻断癌前病变发展为胃癌。

三、筛查与根除HP

幽门螺杆菌感染潜伏期长、症状隐蔽性强,导致多数感染者不自知并且缺乏重视。如果经常出现上腹疼痛、恶心、呕吐、腹胀、打嗝、食欲减退等症状,应前往具有检测资格的医疗机构进行碳13吹气检测,及早发现并根除。

以下情况应根除HP预防胃癌:①直系亲属患有胃癌者②长期服用抑酸药超过一年者③计划长期服用抑酸药超过一年者④具有胃癌高危环境因素者(大量吸烟、工作长期接触粉尘、煤、石英、水泥等)⑤居住地系胃癌高发区者⑥HP阳性担心胃癌发生者。

在根除治疗过程中,首次成功根除幽门螺杆菌尤为重要。研究发现,如首次根除不成功,由于抗生素耐药的原因,再次根除的成功率将大大降低。所以,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治疗目标就是选择最有效的根除方案,尽可能确保首次根除获得成功。

四、四联疗法方案

根除幽门螺杆菌,首先推荐铋剂四联疗法,即铋剂+质子泵抑制剂(PPI)+2种抗生素,疗程14天。铋剂是一种黏膜保护剂,可促进溃疡黏膜再生和溃疡愈合、抑制幽门螺杆菌;质子泵抑制剂的作用是防胃酸分泌、抗溃疡,胃病患者服用的很多药物属于此类;在四联疗法中常用的抗生素有6种: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甲硝唑、四环素和呋喃唑酮,患者可根据医嘱选择使用。

⑴标准剂量PPI+标准剂量铋剂,餐前半小时服用,每日两次。加2种抗生素(餐后即服)

⑵标准剂量PPI:埃索美拉唑20mg、雷贝拉唑10mg、奥美拉唑20mg、兰索拉唑30mg,每日两次

⑶标准剂量铋剂:枸橼酸铋剂钾mg,每日两次

⑷抗生素剂量和用法:

⑸接受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前应停服PPI不少于2周,停用抗生素、铋剂等不少于4周。根除治疗4周后,患者应主动进行复查,确保根除疗效。

中国是HP感染的大国,由于幽门螺杆菌传染性较强、耐药率高、根除率低等因素交织在一起,使我国HP根除率相对较低,预防和根除HP都任重而道远。所以我们应该大力提倡良好的卫生习惯,主张分餐;提倡家庭成员检测和根除HP。只有充分认识HP的危害,才能更好的配合预防和治疗。

赞赏

长按







































中医治疗白癜风哪里好
北京中科皮肤医院好不好

转载注明: http://www.xwoae.com/jbzl/16024.html

Copyright 2008-2009 http://www.xwoa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幽门螺杆菌 版权所有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