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专治白癜风的医院哪家最好 http://m.39.net/baidianfeng/index.html定义
动脉栓塞是指栓子自心脏或近侧动脉壁脱落或自外界进入动脉,被血流推向远侧,阻塞动脉血流而导致肢体或内脏器官缺血以致坏死的一种病理过程。
临床表现
动脉栓塞的肢体常具有特征性的所谓“5P”征:疼痛、麻木、无脉、苍白和运动障碍。
护理诊断/护理问题
1、焦虑:与担心突发疼痛、急诊手术或患肢坏死,肢体丧失有关。
2、疼痛:与肢体缺血有关。
3、组织灌注异常:与取栓不彻底、术后再栓塞、继发血栓形成或动脉缺血再灌注综合征有关。
4、活动无耐力:与右下肢动脉供血不足有关。
5、潜在并发症:心功能不全,与器质性心脏病或取栓后大量代谢产物有关。
术前观察要点
1、密切观察患者的焦虑程度是否减轻。
2、密切观察肢体各组织对急性缺血的耐受性。
3、密切观察患者的疼痛症状及是否有效控制或缓解。
术后观察要点
1、监测生命体征及尿量。
2、严密观察患肢血供情况、重点是皮肤温度、颜色、肢体的疼痛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
3、密切观察肢体的血流灌注能否保证肢体的正常活动。
4、密切观察并发症的发生,及时发现及处理,使之得以有效控制。
5、密切观察患者的出血情况和凝血功能。
术前护理措施
1、心理护理:帮助患者认识手术的重要性和拖延的风险性,并向其介绍成功病例,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配合医务人员,接受必要的治疗。
2、疼痛护理:告知患者绝对卧床休息,患肢应低于心脏平面15°左右,利于动脉血流入肢体,血流的灌注增加可以减轻患肢缺血引起的疼痛。症状不明显的患者,遵医嘱给予扩容,以便增加组织的灌注量。疼痛剧烈者,可用镇痛药缓解症状。
3、术前准备:积极完善术前准备,完善各种检查及手术视野皮肤的清洁准备,并对患肢足背动脉搏动位置进行标记,以便术中、术后观察触摸等。
术后护理措施
1、再灌注综合征的护理:术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神态、呼吸及尿量的变化,如患者出现烦躁、呼吸深大、尿量减少,应立即报告医生。
2、监护术后出血:为防止继发血栓的形成,术后常行抗凝、溶栓治疗,用药期间,应同时观察全身有无出血倾向,有无伤口渗血或出血、消化道出血等,如发现异常,应立即通知医生。
3、术后再栓塞监护:如果肢体皮肤苍白、温度不恢复、肢体肿胀、末梢动脉搏动触及不到,病人仍感到患肢剧痛,应及时报告医师配合诊治。保持各引流管的通畅,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及引流量的变化,若出现颜色鲜红,引流量在短时间内增多或术后无液体引出都要及时汇报医生,可能有出血或再栓塞的发生。
4、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护理:骨筋膜室综合征是急性动脉栓塞的一种严重并发症,表现为小腿前方骤然剧痛,局部水肿,皮肤呈紫红色,局部压痛明显,足和足趾不能屈曲,出现胫前神经麻痹,第一趾间感觉障碍,对于此类病人应早期发现,进行深筋膜切开减压术,以避免截肢。
5、活动与休息:动脉栓塞急性期应注意卧床休息,以免脱落的栓子活动栓塞到其它重要血管。恢复期或出院后可适当的有规律的进行步行锻炼,可使症状得到缓解。
健康教育
1、心理护理:使病人和家属了解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共同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避免和防治各种可能导致病情加重的诱因;使病人了解治疗方法,如何配合的具体事项等。
2、健康指导:注意患肢保暖,但不能热敷,以防加重组织缺氧而使疼痛加剧;密切观察患肢皮肤的温度、色泽、足背动脉搏动情况是否恢复,一旦皮肤发凉,皮肤苍白或发紫要及时通知医务人员;术后早期下床活动,避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3、出院指导:定期复诊,按时服药,遵医嘱定期抽血复查。
4、健康促进:要合理营养,饮食以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为宜,保证疾病恢复期的营养;控制血压、血脂,减轻体重;有心脏疾病的患者要积极治疗原发病,预防附壁血栓的形成;保持大便通畅;积极治疗慢性咳嗽,戒烟等。
转载注明:
http://www.xwoae.com/jbzl/17685.html
- 上一篇文章: 急性动脉栓塞的发病原因及治疗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