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感染幽门螺杆菌未必得胃癌,但增加得胃癌风险幽门螺杆菌(Hp)与胃癌有直接关系吗?感染了要根除吗?专家指出,坊间对幽门螺杆菌的认识有两大极端的误区:一是认为感染了幽门螺杆菌没关系,另一误区是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就一定会得胃癌。
Hp是胃癌的危险因素,但感染未必得胃癌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幽门螺杆菌大约感染了全球半数以上的人口,在发展中国家甚至可高达70%以上。而我国20-40岁人群感染幽门螺杆菌的几率为45.4%-63.6%,70岁以上高达78.9%。
幽门螺杆菌与胃癌有直接关系吗?"别说坊间,即便在医生中,也有不同看法。"医院消化科副主任陈烨教授对新快报记者指出,幽门螺旋杆菌自年起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定为Ⅰ类致癌物,在西方国家,它几乎是毫无疑义地被认为是胃癌一个危险因素。而且,相对于家族史、基因突变等胃癌的不可控因素,幽门螺旋杆菌是可控的,因此现在国际上的主流观点是要根除,能降低胃癌总体发生率。
但是,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并不一定得胃癌,但它会增加得胃癌的风险。陈烨称,肿瘤的发生不是单因素的,与肌体、病菌的状况及个人对病菌的反应等都有关系,因此不是说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日后就一定会发生胃癌。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后,一般有三个可能:一是约70%的人感染后一辈子没有症状;二是有部分人感染后有了慢性胃炎或消化性溃疡等;三是极少部分约1%的感染者最后发展到了胃癌。大量研究表明,超过90%的十二指肠溃疡和80%左右的胃溃疡,都是由幽门螺杆菌感染导致的。
14岁后发现感染应根除并重视首次根除
大多数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都是在成人之前即青少年期感染的。陈烨解释,这是因为儿童免疫力不完善,而且更容易接触到传染源。例如在我国,怕奶太烫、食物太热,成人会尝了、嚼烂了才对幼儿进行口对口的喂食,平常喜欢围餐不喜欢分餐;小孩通常不知道什么是卫生,有粪口传播的可能。有的人感染后一直持续,有的人成年之后免疫机能健全了,就自体清除了。所以,一般在14岁之后检查发现感染了Hp才需要考虑根除。
"要重视首次根除。"陈烨强调,首次不根除,会让再次根除可选药物更少、根除更困难;增加经济上的负担;不能根除的这些细菌会成为一些强耐药菌、致病菌,存在人群中耐药菌传播的潜在风险,这就不是影响一个人的问题了。
减少根除失败,提高依从性、坚持正确方案
"有的人根除失败,多是因为他们依从性差。"陈烨说,应该吃药10-14天,有的病人吃7天就不吃了;应该一天吃两次,有的病人说"忙"、"忘了",一天少吃了一次;应该一次吃一定剂量,有的患者觉得量大,担心抗生素吃多不好,少吃了2颗。陈烨表示,要根除幽门螺杆菌,目前必须使用抗生素,但使用的疗程相对其实很短,比我们在其他途径接触的抗生素少得多、接触时间更短。"临床药物观察发现,若足量吃药,根除率接近%。"
她介绍,克拉霉素耐药率超过15%-20%的高耐药地区(包括我国)首选铋剂四联疗法。我国第四次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也指出,伴有消化性溃疡、胃MALT淋巴瘤、慢性胃炎、早期胃肿瘤已行内镜下切除、胃癌家族史等高危人群应尽早用铋剂四联疗法进行规范的根除治疗。但有一些基层医生,知识没有更新,还在使用旧的三联法,或治疗疗程没有从以前的7天变成现在的10-14天,根除率降低。
六类胃癌高危人群应尽早根除幽门螺杆菌
陈烨建议,某些特殊人群,更应重视幽门螺杆菌的根除:
一、患了消化性溃疡的人。消化性溃疡有周期性、节律性、复发性的特性,根除幽门螺旋杆菌不但有助于溃疡的愈合,还能降低约10%的复发率。
二、慢性胃炎伴有糜烂的。幽门螺旋杆菌导致慢性胃炎容易发生糜烂,根除了幽门螺旋杆菌后糜烂就好了。
三、患萎缩性胃炎的。根除幽门螺旋杆菌这一持续的炎性刺激因素,萎缩性胃炎就不会再发展,不过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无法逆转已经发生的萎缩。
四、已做了胃肿瘤切除的。胃癌切除术后根除与没有根除幽门螺旋杆菌的患者对比,根除了的患者胃癌复发率有下降。
五、患胃MALT淋巴瘤的。
六、有胃家族癌史的。
北京白癜风哪家最便宜北京白癜风治疗哪家好
转载注明:
http://www.xwoae.com/jbal/104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