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是消化系疾病专业一个持续的热点,由于涉及的人群广,也是一个广泛的科普话题。网上已经有很多关于幽门螺杆菌的科普,包括幽门螺杆菌的传奇发现史,这个细菌长什么样,能造成什么疾病,怎么去治疗等等。总的来说,幽门螺杆菌在某些人身上可以造成胃炎、消化性溃疡,甚至胃癌和淋巴瘤,杀灭它之后就可以治愈胃炎、消化性溃疡、部分胃粘膜相关的淋巴瘤,预防部分胃癌的发生。
既然如此,任何一个人一旦发现胃内有幽门螺杆菌,岂不就应该彻底杀灭?很多国外的专业指南也越来越倾向于这样的策略。但是国内对这样的策略始终持谨慎态度。除了一些绝对的指征,比如消化性溃疡,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胃手术后,有胃癌家族史等等,对于一般查体所发现的幽门螺杆菌,不主张一刀切的杀灭。
是否遵从国外指南和共识意见方面,虽然经常被当作一个医生知识能力的体现,但并不是机械化遵从。其实所有国际权威指南一开篇也会说明:是否遵照指南意见,需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来定。国内指南和专家意见偶尔会被批评,是因为里面被塞进了一些缺少证据的诊疗方法,尤其是药物,也就说是因为多了一些东西。而在幽门螺杆菌是否常规根除这个问题上,恰恰是少了东西,因为不常规根除意味着少用药。一个基本的规律是,不推荐用药的专家意见比推荐的更有诚意,也更有责任感。
那么为什么国内专家对常规根除持谨慎态度呢?原因有很多:
一、国内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很高,估计可能在一半左右;
二、国内医疗水平参差不齐,医务人员素质相差很大,很多医生治疗不规范;
三、因为各种原因,国内细菌抗生素耐药情况严重,包括幽门螺杆菌;
四、并不是所有携带幽门螺杆菌的个体都会发生胃炎、消化性溃疡等相关疾病,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还和很多疾病呈负相关,对人体有一定保护作用。
这些原因综合在一起,让专家们担心常规的根除并不能让整体人群获益,反而可能加重细菌耐药问题,在某些个体还会出现不良影响。
对整体人群的常规检查和根除,最让人纠结的可能是胃癌风险,毕竟幽门螺杆菌增加胃癌的风险是有流行病学和发病机制方面的证据的。但胃癌风险毕竟不像胃炎、消化性溃疡病一样,可以等着发现了再治疗。当今包括胃癌在内的大部分恶性肿瘤讲究的是预防和早期干预。而对于一个人群,只有干预的人足够多,才可能会有显著的效益。最简便的方法当然是一刀切的根除,但带来的收益是否可以抵消前述的担忧?这是目前难以回答的问题。
常规根除的另外一个很有说服力的理由是对后代的影响,虽然目前幽门螺杆菌的传播途径还不清楚,但大多数人可能是在学龄前从家长身上感染来的。对成人的常规根除可以减少传染源,但理论上效果和安全性不及疫苗。幽门螺杆菌的口服疫苗正在开发中,也许不远的未来,我们的孩子在面对幽门螺杆菌的问题上,不再纠结要不要查,查出来要不要吃药杀的问题。
欢迎白癜风中医治疗方法治疗白癜风专科医院
转载注明:
http://www.xwoae.com/jbal/150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