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来看海南日报专门用两个版回顾白沙30
白沙绿色发展看今朝
联络通讯用手机,进出村子走水泥路,这在许多城里人看来是再寻常不过的生活方式,对于白沙黎族自治县南开乡高峰村的村民们来说,却是近年来享受到的“新福利”。
“整个白沙的变化我们说不全,但用上了手机、走上了水泥路,不就是白沙发展的见证嘛!”高峰村党支部书记符志明开玩笑道,久处深山的自己眼界放不开,但高峰村里通了水泥路、修了楼房,通讯用手机、进出有汽车,生活的改变,折射出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年来发生在白沙百姓身边的巨变。
30年来,变化的是不断攀升的白沙各项经济指数和人民幸福指数;不变的是鹦哥岭上的翠绿、三江源头的清冽。
年12月30日,白沙黎族自治县挂牌成立。年,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
30年来,白沙跟随海南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脚步拿出了合格的发展成绩单:年,白沙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2亿元,比年万元增长了57.6倍;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万元,比年增长了39.6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去年达到1.万元,比年增长了31.9倍……
白沙县委书记张蔚兰说,坚持生态立县、守护绿色家园,是白沙义不容辞的责任担当。在保护中寻求发展、在发展中坚守生态,白沙要走出一条生态保护与人民富裕、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有机结合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扛起建设美好新海南的白沙担当。
航拍美丽的白沙县城。资料图片
保护生态稳固发展根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30年的探索发展让白沙人民认识到,保护生态和实现发展并不是矛盾体,相反,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白沙稳固的发展根基。
为找到保护与发展的平衡点,白沙立足生态资源优势,通过大力加强生态保护力度,提升了生态农业的格局。以“生态、品牌、文化”为核心,同时结合农业产业扶贫,走出一条“生态保护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农业发展道路让白沙收获颇丰:牙叉茶叶、邦溪葡萄、七坊黄金地瓜、打安紫玉淮山、元门咖啡、南开蜂蜜、细水凤梨、青松南药、金波银鲈鱼、阜龙秀珍菇、荣邦百香果等“一乡一品”农业产品,都是保护生态释放的经济红利。
享受到生态效益却并未盲目扩张发展。去年,白沙按照国家《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技术指南》和《海南省市县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技术指引》的要求,在省级生态保护红线的基础上开展县级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动作,划定的生态保护红线区面积达到.22平方公里,占到白沙县域面积的64.01%。
“若踩到生态红线,再大的项目也要否了。”白沙环保局副局长陈伟业回忆说道,自己无数次在审批项目的事情上“唱黑脸”,压力虽大却很值得。
“坚决不上破坏生态环境的项目、坚决不搞房地产开发、坚决维护好海南生态核心的自然特色。”面对生态保护的责任担当,白沙的态度也十分的坚决:即使GDP增长慢一点,也要在生态保护上严一点。
白沙对破坏生态的项目态度坚决,却对美丽乡村建设不吝投入。截至年,白沙已累计投入资金超过6亿元,开工建设80个村庄(自然村)的美丽乡村,并将罗帅村打造成“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此外付俄村还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芭蕉村被评为“全国最美特色村”、老周三村被评为“全省十大最美乡村”、高石村获评“海南省五星级美丽乡村”……
白沙罗帅村新貌。本报记者苏晓杰摄
此外,白沙持续开展城镇内河(湖)水污染治理、全面推行“河长制”、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全年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达%。去年,白沙还依法拆除违法建筑多平方米,成功创建4个无违建优秀乡镇,同时推进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建设试点,启动邦溪镇卫生(健康)村镇创建工作。多项扎实工作的推进,也让白沙成功收获了“国家卫生县城”称号,同时还入选了全国“百佳深呼吸小城”。用白沙县长胡翔的话说:“白沙引以为傲的绿色‘本钱’,正不断释放着生态红利。”
脱贫攻坚创造民生福祉“在村里看夜校节目、说政策,一定是三句话不离扶贫话题。”符志明笑道,想要走上致富路,先要摘掉“穷帽子”。符志明的话朴实却在理:在白沙,扶贫是哪里都绕不开的“一号民生工程”。
翻看白沙的脱贫成绩单,既要感叹白沙信心之坚、举措之实,同时也会惊讶于这个山区县的发展潜力:截至年底,白沙实现减贫户、人,完成年度任务的%,全县贫困人口减少至人,贫困发生率从年的35.2%降至如今的4.47%。仅去年一年时间,白沙就落实整合各项扶贫资金5.亿元,完成了11个贫困村的脱贫退出。
“以前咱们这最穷的就是坡告村和道银村,现在村民搬出了山,可算过上好日子了!”符志明所说的南开乡坡告和道银两村,早在年元旦便迁入了银坡村新址,全村30户、位村民过上了收入稳定、住房舒适的新生活,也彻底告别了贫困。此后,白沙又借鉴银坡村搬迁成功的经验,接连将七坊镇高石老村和元门乡翁村三队的整体搬迁,同时为两村规划适宜当地发展的新产业,让贫困群众直接“搬进”了新生活。
年,白沙举全县之力累计投入扶贫开发资金2.7亿元,年,累计投入扶贫开发资金5.亿元,比前一年翻了一倍不止。
大投入换来的是扶贫产业的大发展,通过大力扶持“橡胶+益智”“橡胶+食用菌”“林下养鸡养蜂”等林下经济,白沙努力向空间要效益。而通过“企业+合作社+贫困户”“能人大户+贫困户”等多种模式,养蜂、养鸡、种竹笋、种蘑菇等特色种植养殖合作社也遍地开花。
脱贫不脱政策,年初,白沙县政府一号文件结合蓬勃发展的电商和持续深入的脱贫攻坚工作,引入电商精准扶贫“”机制,计划在每个村子打造一个村淘服务站,让每个村淘服务站带动3家以上的网店,而每家网店则将带动10户以上的贫困户脱贫。
新机制拓展出新局面,贫困户家里的农货卖上了网,远在全国各地的消费者成为助力白沙脱贫攻坚的一份子,借助互联网的力量,白沙开辟出了脱贫新战场。
不只是电商扶贫,天然橡胶“保险+期货+扶贫”、光伏发电扶贫、整村搬迁、产业扶持、大病保障、教育扶贫……多管齐下的脱贫攻坚战略,不仅为白沙“摘穷帽”,更是在夯实可持续发展的根基,为新时代的奋斗者们铺平发展道路。
“三月三”白沙主会场精彩表演。本报记者易宗平摄
“触网”奋进发展绿色经济听说元门乡福才村的村民靠卖地瓜脱了贫,周边村民都很惊讶。种了多年的福才地瓜也能卖上好价钱,这听起来似乎更难以置信。
村民的“道听途说”,确实是发生在福才村里的故事。年初,福才村村民小组长王诚干找到了县里的“白沙电商服务中心”,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让他们帮忙卖村里的原生态地瓜。
“白沙电商、造福一方。”秉持这样的理念,经白沙县电商办等部门与农户的积极对接,借助电商精准扶贫模式和电子商务平台,通过“互联网+农业”的方式帮助农户开起微店,把福才村的地瓜搬上了互联网货架,一举打通了销售渠道,让多亩福才地瓜为全村人增收26万元。
这不是白沙电商造就的第一个经典案例。
早在年白沙电商诞生之初,不少人曾质疑过这个交通物流不便、网络普及率不高、村民尚且对网购倍感陌生的山区小县,靠什么支撑电商发展?
白沙给出了一个个有力的答案:实现了农村电商快速普及,并成立全省首个电商精准扶贫运营中心,成功在村一级建成50个电子商务服务站,培育规模以上电商企业41户,截至去年线上成交总额突破1.2亿元、产品订单数超52万单。
在探索电商发展的历程中,白沙帮助引导群众开办各类网店家,其中淘宝店家、微店家,涉及贫困户户。在带动从事电商的农户中,实现网销万元,人均增收元,从事电商贫困户网销30万元,人均增收元,带动电商从业人员超余人。
如今,这个深山小县,与其开展合作的电商平台达到了13个,并成功进驻天猫、京东等大平台;同时,白沙民营橡胶成功进驻平台,线上交易额突破万元。
白沙元门乡南训村农村淘宝点。本报记者苏晓杰摄
依靠电商构建起的发展脉络,日渐成型的物流格局强健了白沙经济社会发展的骨骼。目前,白沙成功地化地缘壁垒造成的劣势为电商发展的优势。自启动电商发展以来,全县有超过0户农户在网上销售农产品,户均增收元,参与互联网销售的贫困户,也实现了户均增收元。
“今年是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白沙将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胡翔说,坚持生态立县、绿色发展,深入贯彻“三地两区”发展战略,大力推进脱贫攻坚、生态保护、乡村振兴和民生改善。白沙正在努力建设“生态环境优美、民族特色浓郁、人民生活富裕、社会和谐安定”的美好家园。
大事件
年12月15日
儋州至白沙路段高速公路动工
儋州至白沙路段高速公路正式动工,工程的建设将彻底改写白沙没有高速路的历史,标志着白沙将迎来高速公路时代。
年初
白沙试水电商发展
年初,白沙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号召,抢抓农村电商发展机遇,牵手阿里巴巴集团共建“农村淘宝”项目,力推电商进村。经过两年多的发展,白沙建成50个电商服务站、培育规模化电商企业41户、线上成交总额突破1.2亿元、产品订单数超52万、与13个电商平台开展合作。曾经依靠农业发展的白沙如今已经找到了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年7月14日
白沙获“国家卫生县城”称号
全国爱卫会正式公布—周期国家卫生县城名单,白沙获得“国家卫生县城”称号。这也是白沙自年10月获评“海南省卫生县城”之后斩获的又一项殊荣。
典型人物
1.羊风极
羊风极,党的十九大代表、白沙黎族自治县打安镇副镇长兼田表村党支部书记。作为土生土长的黎族干部,他带领村民在青山绿水间种下橡胶树,“割”出了第一桶金。自年起,他连选连任田表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在20年时间里,他带着村民发展产业、建设家园,让田表村村民的人均年纯收入由不到元提高到多元。
2.吴桂英
吴桂英,年12月出生在白沙黎族自治县七坊镇,大专文凭,生前供职于白沙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年12月31日,吴桂英随同事前往邦溪镇大米村石皮村民小组贫困户韦亚突家中开展帮扶工作,因连日来连续紧张奔波劳累突发心肌梗塞,经抢救无效,因公殉职。吴桂英牺牲后,白沙县妇联追授吴桂英白沙县“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
3.鹦哥岭大学生团队
海报集团全媒体中心记者李小岗摄
4年,海南省政府批准成立鹦哥岭自然保护区。7年,27名大学生响应招募来到了鹦哥岭,其中有2名博士、4名硕士和21名本科毕业生,他们的目的是要重建鹦哥岭自然保护区工作站。
此后的数年时间里,他们记录到维管束植物种,脊椎动物种,14种科学新种,还记录到了轮叶三棱栎等26个中国新记录种,伯乐树等种海南新记录种。
与青山为友,与绿水为伴,年轻的他们选择了一种有远见的生活方式,书写了青年一代的担当。
来源:海南日报年03月28日04版
记者:刘笑非特约记者:王伟
审核:徐瑞吉
编辑:王瑜
欢迎投稿:bsxxcb
.转载注明: http://www.xwoae.com/jbal/18679.html
- 上一篇文章: 海钓赛事游艇旅游渔业小镇海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