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研究新疆维吾尔族与汉族幽门螺旋杆
新疆维吾尔族与汉族幽门螺旋杆菌检出率比较
吴晓东,马晓平
(医院,新疆新和)
摘要:目的观察并探讨新疆维吾尔族与汉族幽门螺旋杆菌检出率差异性。方法选取我院消化科年12月至年12月例进行胃镜检查的患者,按照电子胃镜检查以及病理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消化性溃疡组、胃炎组、胃癌组,每组患者人数相同各例,其中汉族与维吾尔族患者各50例。应用胃粘膜活检组织病理学以及14C-UBT检测方法Hp检测,两项检测结果中均为阳性者或任一阳性则判定为Hp感染阳性。结果维吾尔族患者中消化性溃疡组、胃炎组、胃癌组Hp检出阳性者分别为45例(90.00%)、27例(54.00%)、23例(46.00%),汉族患者中消化性溃疡组、胃炎组、胃癌组Hp检出阳性者分别为47例(94.00%)、19例(38.00%)、23例(46.00%)。维吾尔族胃炎组患者的Hp检出率与汉族患者比较显著较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维吾尔族胃癌组及消化性溃疡组检出率与汉族患者比较无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新疆地区胃炎患者的幽门螺旋杆菌检出率与民族因素相关,消化性溃疡及胃癌患者的幽门螺旋杆菌检出率与民族之间没有明确相关性。
关键词:幽门螺旋杆菌;汉族;新疆维吾尔族;检出率
0引言
幽门螺旋杆菌在临床上是一种螺旋形弯曲的微需氧菌,能够在胃内高酸环境中生产,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澳大利亚学者Marshal和Warren从胃炎患者胃粘膜中分离并培养出了幽门螺旋杆菌,在临床消化领域中胃癌、消化性溃疡、胃炎与幽门螺旋杆菌之间的关系是重点研究内容[1-2]。本研究选取我院消化科进行胃镜检查的患者,回顾性分析不同民族以及不同消化系统疾病的Hp感染检出率等内容,是为了探讨新疆地区不同民族以及不同消化系统疾病Hp感染检出率的相关性,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消化科年12月至年12月例进行胃镜检查的患者,按照电子胃镜检查以及病理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消化性溃疡组、胃炎组、胃癌组,消化性溃疡组中女性与男性患者人数分别为42例、58例,年龄26~74岁,平均(45.35±4.27)岁;胃炎组中女性与男性患者人数分别为43例、57例,年龄31~73岁,平均(45.81±4.03)岁;胃癌组中女性与男性患者人数分别为48例、52例,年龄30~72岁,平均(46.39±3.69)岁。医院的临床诊断标准,在一般资料比较上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胃粘膜活检组织标本Hp检测:使用10%甲醛溶液固定标准,石蜡包埋Warthin-starry银染色及HE染色;应用缓冲液进行充分洗涤;应用1%硝酸银溶液进行1h的染色;使用60℃蒸馏水充分洗涤;入显色液中显色1min;再应用60℃蒸馏水充分洗涤;脱水、透明、封固。14C-UBT检测:患者需要禁食2h以上或者空腹接受检查,测定结果<dpn/mmol为阴性,≥dpn/mmol为阳性。
1.3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pagenumber_ebook=88,pagenumber_book=81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维吾尔族患者中消化性溃疡组、胃炎组、胃癌组Hp检出阳性者分别为45例(90.00%)、27例(54.00%)、23例(46.00%),汉族患者中消化性溃疡组、胃炎组、胃癌组Hp检出阳性者分别为47例(94.00%)、19例(38.00%)、23例(46.00%)。维吾尔族胃炎组患者的Hp检出率与汉族患者比较显著较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维吾尔族胃癌组及消化性溃疡组检出率与汉族患者比较无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Hp在感染传播过程中不论何种方式均通过饮水及饮食作为媒介进行的,现阶段人们已经逐渐加强了对遗传易感性、饮食习惯以及生活习性等因素与Hp感染间关联性的重视[3]。本研究回顾性分析少数民族聚集区的新疆地区患者,是为了对遗传基因及不同风俗习惯的汉族以及维吾尔族患者Hp检出率进行研究与分析。本研究中汉族与维吾尔族消化性溃疡患者的Hp检出率分别为94.00%、90.00%,结果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研究结果推测宿主遗传易感性、卫生习惯、饮食以及生活等因素与汉族及维吾尔族消化性溃疡患者Hp感染间不存在显著相关性[4]。同时本研究中汉族及维吾尔族胃癌患者Hp检出率分别为46.00%、46.00%,结果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果显示胃癌患者Hp感染与民族因素间不具有相关性,相关研究学者及专家认为新疆地区饮食逐渐趋同是导致汉族及维吾尔族患者在Hp检出率上不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但是也存在本研究样本量不多造成结果出现误差的情况,所以要探讨消化性溃疡以及胃癌疾病的汉族以及维吾尔族患者间Hp感染率是否存在差异性需要增大样本量进行研究与分析[5-6]。现阶段临床领域中并为完全明确Hp感染后胃粘膜发生慢性胃炎的机制,但是通过相关研究调查显示,以下几种因素起到了重要作用:首先,细菌代谢产物中对中性粒细胞有趋化作用造成炎性细胞浸润;炎性细胞释放活性氧离子造成上皮细胞退变和损伤,一般情况下感染Hp之后自身免疫无法清除,从而长期持续炎症会破坏胃粘膜造成腺体萎缩[7]。但是当前不同民族对Hp感染后慢性胃炎发生机制以及遗传易感性机制没有较多研究[8]。
综上所述,新疆地区胃炎患者的幽门螺旋杆菌检出率与民族因素相关,消化性溃疡及胃癌患者的幽门螺旋杆菌检出率与民族之间没有明确相关性。
参考文献
[1]郭乐,周宁,龚晓娟,等.幽门螺旋杆菌重组抗原表位肽C-CagAL构建及其多克隆抗体特异性分析[J].生物技术,,28(6):-.
[2]梁晓燕,伦伟健,贾柳萍,等.联合检测胃蛋白酶原、胃泌素17及幽门螺旋杆菌对胃癌前病变及胃癌的诊断价值[J].临床医学工程,,25(12):-.
[3]孙波,周方,李小芹.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患儿胃黏膜组织中miR-a表达及与TLR4/NF-κB信号通路的相关性[J].重庆医学,,47(33):-.
[4]万维琴,陆薇,马姝.含铋剂四联疗法联合复发嗜酸乳杆菌应用于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中的效果观察[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6(22):53-54.
[5]扎西仓决,贵桑措吉.西藏地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高危因素分析及其认知调查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18(93):.
[6]黎勇强.观察铝碳酸镁片联合埃索美拉唑肠溶片治疗幽门螺杆菌(Hp)感染合并活动性胃溃疡的临床有效性、安全性[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5(89):15-16.
[7]李卫兵,姚辉,喻海忠,袁建芬.TaqMan探针法与幽门螺旋杆菌(HP)IgG抗体联合检测在诊断HP感染中的应用[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8(11):-.
[8]谭敬秋.应用14C-尿素呼气试验判定糖尿病合并胃肠病患者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临床价值[J].糖尿病新世界,,19(13):-.
中图分类号:R
维吾尔族青光眼的健康教育
沈艳涛
(医院眼科,新疆伊犁)
目的探讨青光眼健康教育的价值,以为降低维吾尔族患者青光眼的发病率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年1月至年12月收治的60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青光眼健康教育的内容。结果采用本院自拟的问卷调查患者对青光眼有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本组60例中文盲12例,占20.0%,小学24例,占40.0%,初中19例,占31.7%,高中5例,占8.3%。结论维吾尔族青光眼患者明显较汉族青光眼患者多,女性高于男性,因此需强调并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提高人们对青光眼的认识,做好青光眼的预防措施,这对降低维吾尔族患者青光眼的发病率具有重要意义。
青光眼;健康教育;维吾尔族
青光眼是眼内压调整功能发生障碍使眼压异常升高的疾病,导致视功能减退和眼部组织损害,引起视神经凹陷性萎缩,视野缺损最终致盲的眼病之一[1]。我国新疆为少数民族地区,多以维吾尔族为主,而维吾尔族的眼部结构和饮食文化的特殊性决定了该人群易患青光眼疾病。引起青光眼的主要因素是遗传因素、屈光因素、不良生活习惯、眼部全身病变、用药不当、工作生活环境、解剖因素及年龄性别因素等[2]。我院自年1月至年12月青光眼患者统计,维吾尔族青光眼患者较汉族青光眼患者增多,女性高于男性,因此要减少维吾尔族患者青光眼的发病率,健康教育尤为重要。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年1月至年12月收治的青光眼患者60例,男性20例,女性40例,男女比例1∶2;年龄40~70岁,平均年龄(50.6±6.3)岁,其中40~50岁8例,50~60岁18例,60~70岁15例,70岁以上13例;民族:维吾尔族35例,哈萨克族19例,回族1例,蒙古族2例,汉族3例;学历:文盲12列,小学24列,初中19列,高中5列。
1.2健康教育方法及内容:主要采取“青光眼健康知识讲座”或“一对一教育”的形式展开健康教育,同时也通过建立QQ群或
转载注明:
http://www.xwoae.com/jbal/19478.html
- 上一篇文章: 男子幽门螺杆菌从降到10,医生他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