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ylori)胃炎
组织学上,慢性胃炎的定义是胃黏膜有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活动性”胃炎是指胃年黏膜有中性粒细胞浸润。几乎所有H.pylori感染者在组织学上均存在慢性活动性胃炎。H.pylori感染诱发的慢性活动性胃炎,即H.pylori胃炎,是H.pylori感染的基础病变。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dyspepsia,FD)
罗马III诊断标准必须包括1)下列一项或多项:餐后饱胀不适、早饱感、上腹痛、上腹部烧灼感和2)无可以解释上述症状的结构性疾病的证据(包括胃镜检查)。
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近3个月符合以上诊断标准。
鉴别点
病因H.pylori胃炎是由H.pylori感染引起的感染性疾病。柯赫法则,即符合确定病原体为疾病病因的4项条件:1)该病原体存在于所有该病患者中;2)该病原体分布与体内病变分布一致;3)清除病体后疾病可好转;4)在动物模型中,该病原体可诱发与人类相似的疾病。
大量研究表明:1)80%~95%的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胃粘膜中有H.pylori感染,5%~20%的阴性率反映了慢性胃炎病因的多样性;2)H.pylori分布以胃窦为主,与胃内炎症分布一致;3)根除H.pylori可使胃黏膜炎症消退;4)在志愿者和动物模型中证实H.pylori感染可引起胃炎。
而FD是由多种发病因素共同作用的功能性疾病。
流行病学H.pylori胃炎实际上是一种传染病。H.pylori可以在人-人之间传播。中国H.pylori感染率仍较高40~60%
FD不具有传染病的特征,每年新发病例约1%,人群患病率15%~20%。
对根除H.pylori治疗的反应H.pylori胃炎相关性消化不良:根除H.pylori后消化不良症状得到长期缓解。
FD:根除H.pylori后,消化不良症状无改善,或症状短时间改善后又复发。
为什么不是所有H.pylori胃炎患者均产生消化不良症状?
1)类似于H.pylori胃炎诱发的消化性溃疡,感染者中也仅有15%~20%的个体发生溃疡;2)H.pylori胃炎患者产生消化不良或消化性溃疡,除H.pylori感染外,尚需其他因素(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精神/心理因素等)参与。
京都共识认为:有H.pylori感染的消化不良患者在根除H.pylori后消化不良症状得到长期缓解,这类患者不应再属于罗马III标准定义的FD(无可以解释症状的器质性、系统性和代谢性疾病)。
治疗方案H.pylori胃炎:根除H.pylori治疗
FD:综合治疗
(1)一般处理:安慰和解释,避免诱因;
(2)饮食:避免刺激性食物,少量多餐等;
(3)药物:PPI、H2RA、抗酸药、根除H.pylori、促动力剂、抗抑郁药、中草药
(4)心理治疗;
(5)胃电刺激、针灸/针刺疗法等新方法。
文章主要参考:中华消化病学分会全国幽门螺杆菌学术大会课件
整理:浙医二院全科医学科俞莹莹
编辑:袁豪杰
今日化工新闻简报高脂血症脂肪肝保健措施
转载注明:
http://www.xwoae.com/jbyy/113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