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幽门螺杆菌 > 疾病用药 > > 正文 >

学术幽门螺杆菌疫苗预防感染最终得到证

幽门螺杆菌胃溃疡和胃癌主要致病因子之一。

在近1/4世纪的时间里,人们为研制可以有效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疫苗做出了不懈努力[1]。胃癌是全球第三大癌症死因,也亟须一种能有效预防胃癌的疫苗[2]。

然而,至今这种疫苗尚未研制成功。幽门螺杆菌疫苗的研究在近几年进展缓慢,主要原因是无法研制出一种可以完全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疫苗,使得研究者们大失所望[3]。

在小鼠实验中,疫苗仅能使幽门螺杆菌定植数出现小幅下降。人体临床试验的结果也类似,仅在一项临床试验中发现疫苗具有潜在的治疗效果,已感染幽门螺杆菌的志愿者接种疫苗后幽门螺杆菌的定植数出现小幅下降[4]。

因此,曾明及其合作团队在TheLancet上发表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Ⅲ期疫苗临床试验证明疫苗可以降低幽门螺杆菌自然感染的发生率,这无疑是一个重大的进步。

曾明及其合作团队用3剂含有幽门螺杆菌尿素酶B亚单位和大肠杆菌不耐热肠毒素B亚单位(LTB)的融合蛋白的幽门螺杆菌疫苗,给予6~15岁未感染过幽门螺杆菌的中国儿童口服免疫。

免疫后1年内,疫苗组例儿童中有14例感染幽门螺杆菌,而安慰剂组例儿童中有50例感染幽门螺杆菌,疫苗保护率为71.8%(95%CI48.2%~85.6%)[5]。

部分受试者继续参加了为期2年的延续随访,虽然疫苗组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仍然低于安慰剂组,但保护率低于第1年(疫苗组的新发感染率比安慰剂组少55%),提示疫苗的保护效力有衰减的趋势。

这种含有尿素酶B亚单位的疫苗可以产生保护效力是令人兴奋的,因为之前的临床试验中,包括一些含幽门螺杆菌尿素酶(其中包括B亚单位)疫苗的临床试验并没有成功[4,6]。

这项临床试验有什么不同呢?

曾明及其合作团队的研究是首例幽门螺杆菌疫苗的人群效力临床试验:

其一,该研究进入到了Ⅲ期,且建立了大规模的免疫人群队列;

其二,对受试者随访多年而非几个月(在短时间内,很难观察到疫苗产生的保护能否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以及在能否在幽门螺杆菌定植后将其清除);

其三,通过观察免疫后幽门螺杆菌自然感染的发生情况来评价疫苗的保护性(而不是用治疗性接种或者用菌株进行攻毒试验)[4,6];

其四,利用融合蛋白提高了抗原提呈和传递的效率;最后,接种的目标人群是儿童。

该研究中目标人群的年龄选择是十分重要的。

幽门螺杆菌的感染一般发生在儿童时期,成人中的新发感染很少见。虽然这一现象的原因还未知,但可能和父母—儿童这一重要传播途径相关[7-8],或儿童与成人间的生理差异影响了幽门螺杆菌的感染力。

无论怎样,与成人相比儿童是幽门螺杆菌首次定植的主要宿主,因此在儿童中评价幽门螺杆菌预防性疫苗更有可能观察到其保护效力。

曾明及其合作团队最重要的研究发现就是首次证实了疫苗接种可以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5]。然而,这种口服尿素酶B亚单位-LTB融合蛋白疫苗是否能在世界范围内广泛用于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仍有待考量,可能还将会面临以下挑战。

首先,接种者需要空腹2h,并在接种疫苗前口服碳酸氢盐溶液(为了缓冲胃酸和防止疫苗降解)。这样的免疫程序并不适用于疫苗的全球推广,提示该疫苗还需要优化剂型。因此,对这种剂型改变可能带来的疫苗保护性的影响需要进行评估。

第二,该疫苗利用LTB以结合到GM1神经节苷脂上,这可能会引起监管部门的







































鐗涚墰澶ц鍫傜鍏鏁寸悊瓒崇枟娉曞吇鐢熺棝
鍙岀溂鐨湁鐤ょ棔濂戒慨澶嶅悧涓ㄥ弻鐪肩毊淇鍙互鍩嬬嚎

转载注明: http://www.xwoae.com/jbyy/11422.html

Copyright 2008-2009 http://www.xwoa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幽门螺杆菌 版权所有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