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幽门螺杆菌 > 疾病用药 > > 正文 >

86期如何正确对待幽门螺旋杆菌

一、幽门螺杆菌的概述

年,意大利病理学家Bizzozero首次报告在哺乳动物胃内发现螺旋形微生物。

年,西澳大利亚病理科医生Warren发现例曲形和S形细菌,结果以书信形式发表在著名杂志《柳叶刀》上。

巴里·马歇尔和罗宾·沃伦关于Hp的研究获得了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幽门螺杆菌,简称Hp,是一种单极、多鞭毛,末端钝圆、螺旋形弯曲的细菌。长2.5~4.0μm,宽0.5~1.0μm。

在胃粘膜上皮细胞表面常呈典型的螺旋状或弧形。幽门螺杆菌是微需氧菌,在大气或绝对厌氧环境下不能生长。

正常情况下,胃壁有一系列完善的自我保护机制,能抵御经口而入的千百种微生物的侵袭,而幽门螺杆菌几乎是能够突破这一天然屏障的唯一元凶。

幽门螺杆菌属革兰氏阴性菌,是世界上感染率最高的细菌之一,全球自然人群的感染率超过50%。

不同地区、不同种族感染率有很大差别;在发达国家感染率约为30%,而在发展中国家可高达90%。

中国国内幽门螺杆菌的发生情况:体发生率在30—70%之间,市发生率比农村低,35岁以上的发病较高,孩复发率高于成人。

近期我国一项大规模多中心流行病学研究调查自然人群Hp感染率,涉及全国19个省、10个城市、39个中心。结果显示:我国Hp感染率为40%-90%,平均为59%;Hp感染率最低的地区是广东省为42%;Hp感染率最高的地区是西藏为90%。

幽门螺杆菌的传染力很强,可通过手、不洁食物、不洁餐具、粪便等途径传染。所以日常饮食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预防感染。

1、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关系较密切的因素

①年龄:一般随年龄的增大而增高;②受教育程度:教育年限越长,Hp感染越低;③居住条件:家庭人口越多,Hp感染率越高,存在家庭内Hp感染的集聚性;农村高于城市;④饮食因素:在外就餐多者、饮用水源污染者、卫生习惯差者Hp感染率高;饮酒者、食大蒜者低;⑤职业:医护人员及工作条件差者,Hp的感染率稍高;⑥最重要的因素是家人有Hp感染。

虽然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很高,但不是所有的感染人群都会发病。其发病与否更重要的还是看人体本身的抵抗力是否强盛。

2、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主要症状

1.口臭:感染了幽门螺杆菌,患者口气会很重,口腔内会有明显的异味,并且这种异味很难清除。2.上腹部饱胀、不适或疼痛:其疼痛程度不一,可能是微痛,也可以是钝痛等,或者仅有一点不适,很难察觉。3.其它症状:如嗳气、反酸和食欲减退等,严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

3、幽门螺杆菌检测

如果您有上述症状,医院做检查以确诊是否有幽门螺杆菌感染。检测方法包括侵入性和非侵入性两大类。

侵入性检测依赖胃镜活组织检查,包括:快速尿素酶试验(RUT);

胃粘膜直接涂片染色镜检;胃粘膜组织切片染色镜检;细菌培养;基因方法检测。

非侵入性检测方法不依赖胃镜检查,包括:13C或14C-尿素呼气试验;粪便Hp抗原检测;血清Hp抗体检测等。

当然最为大家所熟知的还是13C或14C尿素呼气试验,该检查以及无痛、无创、快速简便、无交叉感染的优点,被国内外专家一致推荐为诊断Hp的金标准,是检测幽门螺杆菌的首选方式。

呼气试验检测优点:反应时间短,成本低;无痛苦,对于病人无侵入性的影响;无交叉感染;使用方便,分析简单;可检测到现症感染。

呼气试验检测步骤:空腹或进食2小时后吃一粒胶囊;静坐25分钟;向集气卡中吹气1—3分钟;把卡放到仪器上自动检测,几分钟就可打印出结果,自动显示数值并判断阴性、阳性。

呼气试验安全性:呼气试验应用于临床十几年,未见到明显的不良反应的报道。专业性评估报告证实13C或14C呼气试验对患者和操作人员的辐射危险可忽略不计,临床上可以安全使用。

注意事项:受检者必须停用抗生素和铋剂30天,停用质子泵抑制剂二周;需空腹进行检查;

孕妇、哺乳期妇女尽量不做此试验。

4、幽门螺杆菌的危害

1.消化性溃疡:幽门螺杆菌感染明显地增加了发生十二指肠和胃溃疡的危险性;60%-80%的胃溃疡和70%-%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胃窦部可检出HP;采用抗HP药物治愈的溃疡病复发率明显降低。

2.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慢性胃炎(包括浅表性和萎缩性胃炎)的主要致病因素,尤其在慢性活动性胃炎中,其检出率高达80%-95%。

3.胃部肿瘤:Hp感染是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启动一系列致病事件导致萎缩性胃炎、肠化、异型增生和最终胃癌的发生。

4.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胃肠外表现:慢性顽固性荨麻疹患者胃内幽门螺杆菌率可高达55%,经抗菌治疗消除幽门螺杆菌后,有81%患者荨麻疹不再发生。

患有久治不愈的慢性顽固性荨麻疹的患者,医院检查胃内是否有幽门螺杆菌寄生。

5、根除幽门螺杆菌的必要性

(1).消化性溃疡:是根除Hp最重要的适应症;根除Hp使绝大多数消化性溃疡不再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疾病,而是彻底治愈。

(2).Hp阳性慢性胃炎伴消化不良:根除Hp可使9%-20%的Hp阳性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症状得到长期缓解,这一疗效优于其他任何治疗。

(3).慢性胃炎伴胃粘膜萎缩或糜烂:根除Hp可消除炎症,使萎缩发展减慢或停止,并有可能使部分萎缩得到逆转。

(4).早期胃肿瘤已行内镜下切除或手术胃次全切除:早期胃癌手术或内镜下切除后5年至10年生存率很高,因此仍存在再次发生胃癌的风险,根除Hp可显著降低这一风险。

(5).胃癌家族史:绝大多数胃癌的发生是Hp感染、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胃癌患者一级亲属的遗传易感性较高,遗传因素难以改变,但根除Hp可以消除胃癌发病的重要因素,从而提高预防效果。

(6).其他:有更多证据表明,Hp感染与成人和儿童不明原因的缺铁性贫血相关,根除Hp可增加血红蛋白水平;根除Hp可使50%以上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血小板上升。

6、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

(1).治疗方案的选择原则是:①采用联合用药方法;②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80%,最好在90%以上;③无明显副作用,病人耐受性好;④病人经济上可承受性。

判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效果应根据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而不是清除率。根除是指治疗终止后至少在一个月后,通过一系列检查方法证实无细菌生长。

(2).标准三联疗法:PPI(即奥美拉唑、雷贝拉唑等)+克拉霉素+阿莫西林;PPI+克拉霉素+甲硝唑。

随着Hp耐药率上升,标准的三联疗法根除率已远低于80%,其疗程从7天延长至10天或14天,根除率仅能提高约5%。为了提高Hp根除率,近些年来国际上又推荐了一些根除方案,包括:序贯疗法:前5天PPI+阿莫西林,后5天PPI+克拉霉素+甲硝唑,共10d;伴同疗法:同时服用PPI+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甲硝唑;左氧氟沙星三联疗法:PPI+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

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对抗菌素的耐药率不同,所以国际上提出的新的根除方案不完全适合中国。在Hp高耐药率背景下,铋剂四联方案又受重视;PPI联合铋剂加两种抗生素的四联疗法是年我国第四次Hp感染诊断和治疗共识意见推荐的初次治疗方案。

(3).铋剂四联方案:铋剂可在胃酸作用下,形成铋盐和粘性凝结物,涂在胃表面,形成保护层并直接杀灭幽门螺杆菌。常见的有枸橼酸铋钾胶囊、枸橼酸铋钾颗粒、胶体果胶铋等。

铋剂的安全性:在根除Hp治疗中,含铋剂与不含铋剂方案的不良反应相比,仅粪便颜色(铋剂颜色)有差异,提示短期服用(1—2周)铋剂有相对高的安全性;临床应用时仍须注意铋剂的剂量、疗程和禁忌症。

根除治疗疗程:鉴于铋剂四联疗法延长疗程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疗效,故推荐的疗程为10天或14天,放弃7天方案。铋剂四联方案优点:每种方案均有较高的根除率;任何一种方案治疗失败后,不行药物敏感试验,也可再选择另一方案治疗。

(4).根治失败的原因:

①抗生素耐药:甲硝唑耐药率60%-70%;克拉霉素耐药率20%-38%;左氧氟沙星耐药率30%-38%;阿莫西林、呋喃唑酮和四环素的耐药率1%-5%。

②宿主因素:依从性差,未规范用药;可能存在Hp的口腔内感染;家庭内成员存在密集感染,根治后复发。

③医源性因素:药物的选择不当;剂量不足。

(5).根治失败后的策略:

①选择耐药性低的抗生素:应把耐药性低的抗生素作为首选药物,首次根治失败后不宜再次选用同种药物。

②使用高效PPI制剂:高效的PPI制剂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抗生素的疗效,埃索美拉唑雷贝拉唑兰索拉唑奥美拉唑。

③Hp根治失败后可考虑行药敏试验,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抗生素。

④对连续治疗失败者,建议间隔3-6个月之后再进行Hp根除治疗。

⑤开发抗Hp新药,研制Hp疫苗。

(6).其他治疗方案:

益生菌(如布拉氏酵母菌、复方嗜酸乳杆菌等)联合“标准三联疗法”:近年研究发现,益生菌具有广谱的抗菌活性,不仅能提高消化道内其他有益菌的数量和活性,而且也可抑制Hp在胃黏膜上皮的定植和生长,稳定胃黏膜屏障,起到保护胃黏膜的作用。

==========================

医院五楼会议室,每周六上午9点举办“健康有道”公益讲座。专家做客讲坛,说健康真理,解百病之忧。

欢迎大家回复“健康有道”获取关于讲座的相关资讯,回复“我与中医药”获取关于“我与中医药”征文的相关信息。

中健网创立于年,是河北省首家拥有工信部、卫生计生委、药监局所颁发经营性信息服务许可证的综合健康网站,受众覆盖全国。服务宗旨:传播健康理念,构筑爱心城堡。

欢迎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或者“分享朋友圈”,让更多的人了解健康,享受品质生活。









































北京白癜风医院哪家比较好
北京治疗白癜风较好的医院

转载注明: http://www.xwoae.com/jbyy/13112.html

Copyright 2008-2009 http://www.xwoa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幽门螺杆菌 版权所有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