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不少常规体检中,都有关于幽门螺旋杆菌(简称H.p)的测试,而一看到检查结果显示“阳性”,大家就慌了——完了,是不是得胃癌了!!!
这样的“患者”在门诊可不是少数,其实,多数人都是自己吓自己,下面,就让小缘来告诉大家幽门螺旋杆菌到底可不可怕!
什么是幽门螺旋杆菌
幽门螺旋杆菌(简称H.p)是存在于胃及十二指肠球部的一种螺旋状细菌。幽门螺旋杆菌病包括由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引起的胃炎、消化道溃疡、淋巴增生性胃淋巴瘤等。幽门螺旋杆菌病的不良预后是胃癌。
幽门螺旋杆菌的危害
幽门螺杆菌肯定是慢性胃炎的致病菌,与溃疡病和胃癌关系也极为密切。大量研究表明,超过90%的十二指肠溃疡和80%左右的胃溃疡,都是由幽门螺杆菌感染所导致的。
1.胃炎患者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后,幽门螺杆菌能破坏胃黏膜的自我保护机制,幽门螺杆菌能够突破胃酸、蛋白酶、不溶性与可溶性粘液层的保护作用,破坏胃黏膜,引发胃炎。2.消化性溃疡由于幽门螺杆菌寄生在胃部破坏了胃黏膜的天然保护屏障和修复功能,致使胃黏膜、十二指肠黏膜、食道黏膜很容易受到胃酸、胆汁等物质的腐蚀却不能够有效修复,从而引发消化性溃疡。3.胃癌幽门螺杆菌的代谢产物直接毒害粘膜引起炎症反应,本身也具有基因毒性作用从而引起胃黏膜的恶性转化,引发胃癌。4.口臭幽门螺杆菌通常寄居在人体胃的幽门部,是引起胃部疾病的罪魁祸首,幽门螺杆菌不仅在胃粘膜上寄生作祟,还会在口腔内寄生,特别是牙菌斑里含量最多,引起顽固性口臭。幽门螺杆菌重要毒性物质尿素酶可以分解口腔内的尿素等物质产生难闻的、严重的氨臭味,幽门螺杆菌的存在也与口臭有着密切的关系。幽门螺旋杆菌会不会传染?
会传染!幽门螺旋杆菌的传播可通过手、不洁食物、不洁餐具、水源等途径传染,“经口”是最主要的传播方式和途径,这也和中国的饮食文化有关。中国人不喜欢分餐制,很多人围餐都不习惯用公筷,这些都是潜在的感染因素。可以说,幽门螺旋杆菌其实就是吃进去的细菌。
如何“杀死”它?
幽门螺旋杆菌有个弱点——不耐热,如果有高温消毒功能的碗柜就可以把它杀死,或者洗碗时放在锅里用开水煮一会儿也行。
另外,家中老人把食物嚼烂了或咬下来再喂孩子,这是很不好的习惯,家人之间也要注意避免互相夹菜,以免幽门螺旋杆菌互相传染。
需要治疗吗?
幽门螺旋杆菌这么多种危害又容易传播,那治还是不治呢?
最新共识趋向于治疗,由于目前成人中H.p感染率高达60%-70%,而大部分带菌人群并无相关症状表现,且未导致相关疾病。一旦发现,要进行根除治疗。
百信缘各门店有售洛赛克(奥美拉唑镁片),为治疗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和反流性食管炎;与抗生素联合用药,治疗感染幽门螺杆菌的十二指肠溃疡;治疗非甾体类抗炎药相关的消化性溃疡和胃十二指肠糜烂;预防非甾体类抗炎药引起的消化性溃疡、胃十二指肠糜烂或消化不良症状;亦用于慢性复发性消化性溃疡和反流性食管炎的维持治疗;用于胃-食管反流病的烧心感和反流的对症治疗;溃疡样症状的对症治疗及酸相关性消化不良;用于卓-艾氏综合征的治疗。
PS:需要注意的是,药物做成肠溶片是因为:
①药物对胃黏膜有刺激性,会伤胃;
②在胃里,药会受胃酸、酶的影响而失效,为了保证它们能安全到达小肠,没有太多的耗损,必须包裹肠溶衣。
所以被做成肠溶片的药最好不要在胃里被分解,如果把肠溶片掰开或者磨碎吃、失去了保护层,不止会让药物失效,还可能会伤胃。
百信缘各大门店现已全面开通
转载注明:
http://www.xwoae.com/jbyy/18558.html
- 上一篇文章: 胃有毛病的人,要经常吃ldquo它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