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幽门螺杆菌 > 疾病用药 > > 正文 >

全球预警ldquo黑名单rdquo

最近

网上被一只名为“蒜头王八”的卡通形象刷屏了

这只“蒜头”出自一部中文名为《宠物小精灵》的动画片

真实名字叫做“妙蛙种子”

它应该是除皮卡丘之外

网友朋友们最想养的“神奇宝贝”之一啦

其实~

现实生活中还是有很多动物

与这部动漫的角色有着相似形象

比如今天想说的这只

↓↓↓

当然~

现实生活中的形象可就没有这么可爱了

“草、地、贪、夜、蛾!”提起一个多月前的遭遇,纪忠民仍心有余悸,他一字一顿地念出了虫名——这种虫,几乎让他的玉米地面临绝收。

家住海口市秀英区永兴镇建中村儒成村民小组的纪忠民40多岁,今年在石山镇石岩村租了六七亩地,全种上了玉米。“一根玉米至少能卖1.5元,收成好的话,几亩下来能赚不少钱。”这是他头一回种玉米,很是上心,悉心管理下,玉米的长势也很不错。

  

正当他满怀希望时,4月的一天,他突然发现自己的玉米地变了样:叶片被虫子啃出了密密麻麻的小孔,虫子的粪便堆积在叶片上,植株开始泛黄,几天前的葱绿全然不见。

  

纪忠民从没见过这么厉害的虫子,不仅他没见过,就连种植玉米多年的老农民也没见过。

  

这种叫草地贪夜蛾的害虫,起源于美洲,号称“粮食杀手”,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预警的重大迁飞性害虫。“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吃’。”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生物入侵研究室主任金涛介绍,草地贪夜蛾的低龄幼虫常隐藏在叶片背面“偷吃”,老熟幼虫的危害更为严重,不仅会吃光整株玉米的叶片,还会吃玉米果穗,造成减产,严重时甚至造成绝收。不仅是玉米,水稻、小麦、棉花、高粱等80余种农作物都是它的食物。

  

4月30日,我省第一次发现草地贪夜蛾入侵,一场粮食争夺战随即拉开。

A哪里来的蛾子?

能吃、能飞、能生、祸害大,这种害虫全球“通缉”

  

这是从哪里飞来的蛾子?为何会遭到“全球通缉”?为何短时间内就“兵临城下”?

尾部背面有呈正方形排列的4个大黑斑

“这种害虫是一种新的外来入侵物种,原产于美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此前并没有在我国出现。”5月17日,受邀到海口参加海南省草地贪夜蛾防控专家研讨会的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王振营介绍。

  

农业农村部网站信息显示,草地贪夜蛾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预警的跨国界迁飞性农业重大害虫。年初,草地贪夜蛾首次被发现入侵非洲西部并暴发成灾,年7月,首次传入亚洲地区,目前已蔓延到近个国家。年1月,草地贪夜蛾侵入我国云南、广西,目前已在18个省(区、市)发现。

  

据国际农业和生物科学中心统计,仅在被入侵的非洲12个玉米种植国家中,草地贪夜蛾造成玉米年减产万吨到万吨,经济损失高达24.8亿美元到61.9亿美元。

  

它到底有多能吃?在海口一片被草地贪夜蛾蚕食的玉米地里,省农业农村厅植保总站的高级农艺师李涛一层一层扒开玉米植株向海南日报记者讲解——

被草地贪夜蛾幼虫啃食过的玉米叶

  

草地贪夜蛾的低龄幼虫是“鬼机灵”,爱吃玉米叶片,常常躲在叶片背面偷吃,不把玉米叶啃成窗户纸一样的薄膜不罢休;老熟幼虫对玉米的危害更为严重,它们不仅会把玉米叶啃成一个一个大小不一的窟窿,而且还会钻到玉米的果穗里啃食,直到把玉米穗啃得面目全非。到了成虫阶段,这一害虫就蜕变成了蛾子,开始迁飞、繁衍,祸害更多农作物。

  

“我们观测到,草地贪夜蛾对农作物的根、茎、叶、穗等多个部位都会造成危害,破坏性大,难防。”李涛说,草地贪夜蛾对玉米的危害可以贯穿玉米整个生育期,在没有做好防治的玉米田,最严重的情况下,%的植株都会受到危害,连玉米心叶都会被咬烂。

  

4月30日,海南植保专家在纪忠民的玉米地里第一次发现了草地贪夜蛾。“当时纪忠民的玉米地危害率已经达到了90%。”李涛介绍,经过统计,截至5月27日,全省18个市县(三沙市除外)53个镇个村、2个社区和1个农场公司已经发现草地贪夜蛾危害,主要受灾作物是玉米,受灾面积达.2亩。

  

草地贪夜蛾的蔓延速度,让人吃惊。

  

“草地贪夜蛾特别能飞,外号叫‘行军虫’,一个晚上随气流可迁飞多公里。”王振营介绍,草地贪夜蛾成虫能在36小时内从美国的密西西比州迁飞到加拿大中部,路程达公里,迁飞能力强、迁飞距离远是它快速蔓延的原因之一。

  

不仅如此,草地贪夜蛾还特别能生。“一只草地贪夜蛾幼虫能破坏一棵植株,而一只雌蛾一生可产卵0粒,卵孵化只要10多天,然后就‘长大生娃’了。”王振营说,草地贪夜蛾是暴食害虫,最喜欢吃玉米。此外,它还爱吃水稻、小麦、甘蔗、高粱等80多种农作物,爱吃的都是人类的口粮或重要经济作物。草地贪夜蛾没有滞育现象,在海南、云南、广东等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可周年繁殖。

B老办法治虫行不通

传统药物没有效果,所有的希望寄托在植保专家身上

  

发现玉米地“沦陷”后,纪忠民急忙来到镇上的农技站求助。无奈,镇里的农技人员也没见过吃得这样凶的虫子,只好给纪忠民开了些普通的防治害虫的药物。

头部有“Y”形纹

“连续打了几天药,没有任何效果。”纪忠民没想到,第一次种玉米的他,就遇到了别人都没遇到过的大难题。

  

4月30日,纪忠民和老婆再一次来到玉米地,望着被啃得残破不堪的玉米叶,无计可施。突然,他发现了一群陌生的人。一问才知道,原来是省里来了植保专家。

  

“这虫是草地贪夜蛾,特别能吃,杀伤力很强,是外来入侵的害虫,海南以前没有的。”李涛告诉纪忠民。

  

两天后,纪忠民收到了农技人员送来的药,这药是省里的植保专家配好的。纪忠民不敢偷懒,按照专家教的方法按时施药。

  

“这些药是适用草地贪夜蛾防控的。”李涛介绍,今年3月份,农业农村部发布了《年草地贪夜蛾防控技术方案(试行)》,推荐喷施白僵菌、绿僵菌、苏云金杆菌、芽孢杆菌制剂以及多杀菌素、苦参碱、印楝素等生物农药,通常需要多种农药叠加使用。

  

为了帮助农民渡过难关,5月2日,省农业农村厅紧急筹备价值3万元的药,对亩受害农田展开防控工作。省农业农村厅还积极与省财政厅研究安排资金,共安排万元用于草地贪夜蛾防控,最大程度帮助农民减少损失。

  

想要阻击“敌人”,先要了解“敌情”。在获知草地贪夜蛾入侵我国云南省的消息后,省农业农村厅植保总站就立即按照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的工作要求,组织各市县植保部门开展拉网普查工作。

  

4月29日,省农业农村厅举办全省农技部门“草地贪夜蛾监测和防控技术”培训班,邀请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专家对我省农技人员进行培训。

  

4月30日,省农业农村厅印发《关于做好草地贪夜蛾侵入危害防范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市县落实草地贪夜蛾发生防控情况日报制度。

 

随后,全省植保农技人员进入地毯式防控工作阶段。“我们首先向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申请了套性诱监测设备,在全省设置定点监测点。植保站和农技站工作人员也下到田间,开展虫情普查,坚持做到不留死角。”李涛介绍,掌握“敌情”之后,就是诱杀。目前,采用性诱剂,可以诱捕雄性草地贪夜蛾,还可以干扰雌雄蛾交配。

C这是一场持久战

农民认知不足、防控手段滞后、跨境传播难阻断等问题亟待解决

植保专家在地头指导农民防治草地贪夜蛾

在我省的受灾农田,常常能看到两幅画面:一边是植保站人员开展地毯式监测防控工作,引导农民识别草地贪夜蛾,指导科学防控;一边是来自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海南省农科院、海南大学等科研院所和高校的植保专家开展草地贪夜蛾生物学、生态学、毒理学等方面的研究,助推海南开展绿色防控。

  

有了技术指导,纪忠民不再发愁。“我现在还能分辨出这种蛾子的公母来,村里谁家的玉米被这蛾子祸害了,我还能给点建议。”纪忠民笑着竖起大拇指,“多亏专家帮了大忙!”

  

如今,纪忠民家的玉米已经基本“痊愈”,放眼望去,饱满的玉米穗挂在高高的玉米秆上,再有一周左右就能收果了。

  

“草地贪夜蛾入侵海南的时节,刚好处在海南玉米苗期,所以还没有出现暴食性情况。”李涛说,虽然当前虫害在我省波及面较广,但受灾情况仍在可控范围内。对于受灾农田,植保专家发现一处、防治一处,“我们仍需要做好长期防控的准备,尤其是今年冬季玉米种植期间,海南将面临较大的防治压力。”

  

这是一场阻击战,也是一场持久战。“目前在我国尚未出现草地贪夜蛾的天敌或针对性的细菌、病毒。对于农民来说,还可能面临外地迁入和本地繁衍两重草地贪夜蛾混杂难辨的情况,非专业人士难以辨别。农民认知不足、防控手段滞后、跨境传播难阻断等问题也亟待解决。”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生物入侵研究室主任金涛介绍,草地贪夜蛾能在11℃至30℃的环境下生存和繁殖,能越冬存活,要是气候、寄主条件适合,能够周年繁殖,它们的“子子孙孙”将无穷尽,“高温高湿的海南,给蛾子提供了快速繁殖的条件。”

  

“海南要统筹全省植保力量,弄清草地贪夜蛾的发生地域、危害程度,做好全岛特别是南繁地区害虫的监测预警,了解害虫迁入、迁出海南的情况,开展绿色防控技术研究,保障国家南繁生物安全。”海南省草地贪夜蛾防控专家研讨会上,来自农业农村部、中国农科院、中国科学院、省农业农村厅、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省农科院、海南大学以及广东、广西的植保专家纷纷建言,对抗蛾患,要依靠政府、科研院所、农技人员、农民、媒体等多方力量的参与,需要人人参与,全民防治。

  

鉴于目前我国无防治草地贪夜蛾的登记农药,6月3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做好草地贪夜蛾应急防治用药有关工作的通知,从明确产品范围、加强监督管理、强化指导服务、限定使用时间等方面,提出了应急用药防治措施,并公布了一批应急防治用药推荐名单。

  

“我们从田间抓回了两三百只虫子,已经建立了实验需要的虫群。作为科研人员,当前我们正加紧做好虫情监测,重点开展高效低毒农药筛选,寻找合适的寄生蜂,稳步开展生物防控和物理防控技术研究。”金涛说,针对外来入侵害虫的防治,加大对害虫入侵海南后的发生规律、生物特征、危害特点以及防控技术的研究尤为重要。

  

采访中,不少海南的科研人员表示,希望有关政府部门通过专门立项的方式,统筹各方科研力量,鼓励支持科研人员进行攻关研究,加快生物防控的步伐。此外,海南基层植保力量也亟待加强,目前全省各市县植保站仅有一两名工作人员,在防治草地贪夜蛾等突发性病虫害时,有时显得力不从心。

  

像纪忠民一样的农民也希望,下次再遇到类似虫害时,不会再无计可施。

草地贪夜蛾

①草地贪夜蛾又称秋黏虫,是一种起源于美洲的农业重大害虫,破坏性极强。

(图片来源于网络)

②草地贪夜蛾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预警的迁飞性农业重大害虫,被列入世界十大植物害虫“黑名单”。

(图片来源于网络)

草地贪夜蛾的危害

①年1月以来,草地贪夜蛾从东南亚迁飞入侵我国,目前发生区域涉及云南、广西、贵州、广东、湖南、海南、福建、浙江、湖北、四川、江西、重庆、河南、安徽等18个省份,对我国粮食生产构成严重威胁。

②截至年5月27日,海南全省18个市县(三沙市除外)已经发现草地贪夜蛾危害,主要受灾作物是玉米,受灾面积达.2亩。

草地贪夜蛾的特点

“能吃”适生区域广,可取食玉米、水稻、小麦等80余种农作物。

“能生”繁殖能力强,一头雄虫一生可产卵0粒。

“能飞”迁飞速度快,昼伏夜出,每晚可飞行公里以上。

“能祸害”暴食性害虫,一般可令作物减产10%至25%,严重危害田块造成绝收。

草地贪夜蛾防治要点

专家告诫,防控草地贪夜蛾将是一场复杂的攻坚战,面临“入侵性、迁飞性、杂食性”,以及外来虫和本土虫混杂难辨性等问题。如何有效防控“草地贪夜蛾”,需做好以下几点:

①加强监测预警,确保早发现早预警。

②提高思想认识,推进保障措施到位。

③科学发展防控,全力减轻损失。

防控草地贪夜蛾,海南在行动

这段时间以来,植保专家积极开展联合防治工作,先后前往海口、三亚、儋州、陵水、澄迈、东方等地进行调查与防治,对草地贪夜蛾识别与防控技术展开培训。此外,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的植保专家还孵化了草地贪夜蛾成虫和幼虫,目前正在进行寄生蜂、生物药剂等绿色防控实验,为海南草地贪夜蛾绿色防控筛选适宜的方式。

点击图片进入H5

点击查看深读报道

6月6日《海南日报》版面图

总策划:曹健韩潮光陈嘉奋蔡潇

执行总监:齐松梅许世立

版式设计:杨薇

H5统筹:汪洪韩静

H5文案:韩静

H5设计:王婉舲

视频拍摄:袁琛

视频剪辑:吴文惠

来源:海南日报、南海网(ID:hinews)

记者:王玉洁

编辑丨周钰

按下图操作

你就离日报妹日报君更近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注明: http://www.xwoae.com/jbyy/18644.html

Copyright 2008-2009 http://www.xwoa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幽门螺杆菌 版权所有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