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幽门螺杆菌 > 疾病用药 > > 正文 >

嘴里藏着幽门螺杆菌

口腔环境可能导致幽门螺杆菌根除反复失败或者复发

口腔可能是幽门螺杆菌的另一个寄居地

口腔既是消化系统的一部分,又是人体内独特的微生态环境,口腔具有适宜各种微生物定植的温度、酸碱度以及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湿度及营养源,如唾液、龈沟液或食物残渣残留物等,而口腔复杂的解剖、理化因素等,可以为口腔内各类微生物生长、繁殖和定居提供非常适宜的环境和条件。各种微生物种群数量及功能上的动态平衡,构成了人类最复杂的口腔微生态,这种微生态的平衡和稳定与宿主健康和疾病关系密切。

幽门螺杆菌是人类最常见的慢性感染细菌,发达国家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低于发展中国家,年Krajden等首次和Ferguson等相继从胃病患者的牙菌斑中成功分离培养出幽门螺杆菌,他们推测口腔可能是幽门螺杆菌的另一个寄居地。

口腔幽门螺杆菌可能导致细菌的传播、治疗失败或复发

有研究显示,牙菌斑是口幽门螺杆菌最重要的聚集地之一,其分布特点龈下菌斑中的幽门螺杆菌检出率高于龈上菌斑,磨牙部位多于前牙部位,而上下牙的检出率无显著差异,可能与龈下菌斑内氧化还原电势低,更加适合幽门螺杆菌的生长,而前牙较后牙区域更多的处于充足氧环境内有关。另外,感染者口腔卫生状况、卫生习惯和罹患牙周炎与否及其程度等,也是影响口腔幽门螺杆菌定植的因素。

由于口腔牙菌斑中的微生物具有独特的“生物膜”结构,生物膜一方面可以为发生球变的幽门螺杆菌提供寄居地,另一方面还使得常规幽门螺杆菌根除的药物治疗对口腔幽门螺杆菌治疗无效。另外,合并胃食管反流的患者,其唾液中可能也会有幽门螺杆菌的一过性存在。

因此,口腔幽门螺杆菌可能是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失败或复发的重要原因,并可能是幽门螺杆菌传播的重要途径。流行病学研究发现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所具有的家庭聚集现象,强烈提示幽门螺杆菌可能是通过口-口的方式传播,在家庭成员之间相互传染,尤其是对于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的婴幼儿。

牙周基础治疗,提高治疗成功率,降低复发率

我们既往的几项研究结果显示:对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反复失败的患者,采用雷贝拉唑+铋剂+阿莫西林+呋喃唑酮的方案补救治疗,同时进行口腔洁治,接受了口腔洁治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85.9%)明显高于单独应用四联疗法的患者(75.0%),提示对于多次幽门螺杆菌除失败者在治疗同时进行口腔洁治有可能提高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在根除治疗同时进行牙周基础治疗,患者经过牙周基础治疗后,不仅牙周各项临床指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而且根除治疗后4周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明显高于未接受牙周治疗组(80%vs69.7%),随访患者至治疗后1年时,牙周治疗组患者的胃内幽门螺杆菌阴性维持率更是显著高于未接受牙周治疗组。

通过牙周基础治疗,可以去除龈上和龈下的菌斑,有效去除口腔内的幽门螺杆菌,从而提高了患者胃内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或者降低了幽门螺杆菌的复发率。因此,近期有学者提出,积极清除口腔中的幽门螺杆菌,可以明显降低药物控制胃内幽门螺杆菌的感染,从而减少不必要的抗生素的应用。

推荐阅读文章链接

为什么根除又失败了?

临床病例思考8——幽门螺杆菌根除后复发,再感染?复燃?

消化系统的世界——25篇合集

生命早期开始长期食用含益生菌酸奶或可防治幽门螺杆菌感染

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获得

成大夫---成虹医生: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已经从事幽门螺杆菌相关研究数十年,主要涉及细菌耐药,检测及其治疗。历任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幽门螺杆菌学组秘书、副组长,曾多次参加中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意见的制定。

《成大夫精准治疗幽门螺杆菌工作室》借由国内最先进的基因检测和先进的内镜检查技术,专人专案根除致癌因子。咨询请加
转载注明: http://www.xwoae.com/jbyy/19039.html

Copyright 2008-2009 http://www.xwoa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幽门螺杆菌 版权所有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