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幽门螺杆菌 > 疾病用药 > > 正文 >

名医在线于泳让8亿人饱受困扰的幽门螺旋杆

点击音频,即可收听

(本音频经过后期剪辑处理,并非节目完整音频,收听完整音频,请下载大象新闻APP)

本期嘉宾: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于泳

体检时

看报告上「幽门螺杆菌阳性」的诊断

是不是有点惊慌失措?

大魔头胃癌的忠实小弟——幽门螺杆菌

确实是1类致癌物!

约有一半的人都感染了幽门螺杆菌

为什么感染率这么高?

能不能预防呢?

我好害怕

别急,今天我们就来听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于泳来和大家聊聊幽门螺旋杆菌的问题。

幽门螺旋杆菌到底是啥?

幽门螺杆菌(Hp)是一种微厌氧,寄生在胃内的细菌,黏附于胃粘膜及细胞间隙,是一种螺旋形、微需氧、对生长环境十分苛刻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年首次从胃黏膜组织中分离出来,是目前所知能在人胃中生存的唯一微生物种类。

在年幽门螺杆菌被世界卫生组织所属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列为I类生物致癌因子。

年10月27日公布的致癌清单中再次被列为I类致癌物。它有个洋名叫H.pylori,有的医生还会把其简写为“Hp”或“HP”。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是目前最明确的导致胃癌发生危险因素。

幽门螺旋杆菌如何传播?

人是幽门螺杆菌的唯一传染源,主要藏在唾液、牙菌斑、胃和粪便里。

幽门螺杆菌是有一定传染性的,其传染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口口传播

共餐、经常在外就餐是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重要途径之一。另外一个重要途径是接吻,科学研究发现:胃部的幽门螺杆菌在唾液中也会有所残留,而接吻是交换唾液最直接的方式。

幽门螺杆菌可在牙菌斑和龋齿上生长繁殖,所以要认真刷牙,家人之间不要共用牙刷。幽门螺杆菌可能通过半生不熟的肉制品进入到我们的胃里,继而发生感染。

粪口传播

粪便中存活的幽门螺杆菌污染了水源或食物,可令饮水者或食用者感染幽门螺杆菌。

母婴传播

包括不清洁的哺乳,口对口喂食,咀嚼后喂食,亲吻婴儿口唇,或用大人的餐具、吸管等喂食。

医源性传播

侵入式检查如胃、喉镜,口腔、牙科、鼻腔治疗等,是造成医源性感染的主要原因。因此,检查和就医院。

感染后的4大表现

No.1

变瘦了

对比前一月,称下自己的体重是否突然下降,并且开始出现贫血现象。

No.2

胃不舒服

腹部开始疼痛、位置集中在上腹,还会经常胀气。

No.3

胃消化不好

吃一点就觉得饱了,经常觉得腹胀,排便也不成形,拉不干净。

No.4

有口臭

如果排除其他问题,那么极有可能是幽门螺杆菌残留在口中。

?在正常情况下感染幽门螺旋杆菌是没有什么不良症状的,只是在严重的时候,身体会出现不同的症状表现。

幽门螺旋杆菌如何筛查

侵入式检查——胃镜活检

胃镜除了可以看到胃部的情况,还可以顺手取一些组织做活检,在做活检时可以对幽门螺旋杆菌进行检测。

非侵入式检查——C13、C14尿素呼气试验法

C13和C14检查方式很简单,吹口气就能完成。具有无痛苦、灵敏度高、检出率和符合率高的特性,是近年来很受欢迎的一种检测幽门螺杆菌的方法。C13和C14的区别在于,C13没有放射性,应用的范围更广,对于儿童、育龄期女性、哺乳期女性几乎没有影响。C14具有一定的放射性,对于成年人、老年人影响不大,但儿童、育龄期妇女等慎选。

吹气试验有以下三步骤:

抗体检测法

检查血液和尿液中是否有HP抗体。

抗原检测法

检查粪便中是否有HP抗原。

如何预防幽门螺旋杆菌

1.饭前便后洗手:洗手应着重清理手心、手背和指尖缝隙,不要给幽门螺杆菌机会。

2.食物要经过高温:幽门螺杆菌有个弱点,就是不耐热,水要烧开才能喝,肉要做熟才能吃,牛奶要消毒才能饮用。

3.少刺激胃:少吃刺激性食物,少食多餐,不吸烟,不喝酒饮食,营养均衡,细嚼慢咽。

4.建议分餐:家里有感染患者应选择使用公筷,直至其完全治愈。

5.禁止口对口喂食:一定要避免给孩子口对口喂食。

6.牙具定期换:建议使用一段时间漱口水和抑菌牙膏,缓解口腔炎症,牙刷三个月换一次。

专家简介

于泳医院,消化内科一病区主任。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微生态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河南省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常务委员,河南省预防医学会微生态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抗癌协会肿瘤支持治疗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老年医学学会消化分会委员,河南省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委员。长期从事消化内科工作,主要擅长幽门螺杆菌(HP)感染、肝硬化的诊治,消化道早癌筛查及内镜下治疗,熟练掌握内镜下粘膜剥离/切除术(ESD、EMR)、内镜下食管肌层切开术(POEM)。与诺贝尔奖获得者巴里·马歇尔教授(澳大利亚)合作,开展HP耐药检测与治疗方面的临床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HP感染、消化道疾病与微生态。参与前期专项研究(CB)、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BAI35B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科技创新杰出人才基金()等多项国家级课题的申请及研究工作,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SCI收录2篇,年参与编写教育部十二五规划研究生教材《医学微生态学(第一版)》,年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河南省医学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

播出时间:河南广播电视台信息广播每天中午十二点

收听频率:FM.6AM

手机收听:下载大象新闻客户端进入“随身听”

点击广播收听信息广播


转载注明: http://www.xwoae.com/jbyy/19317.html

Copyright 2008-2009 http://www.xwoa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幽门螺杆菌 版权所有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