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例用中药根除幽门螺旋杆菌耐四联菌株病例谈起
今夜写一个根除幽门螺旋杆菌的医案。
患者是黔南某学校的老师,今年6医院检查身体,做了碳14幽门螺旋杆菌呼气试验,结果是阳性。
患者伴有胃痛,胃部烧灼感,胃胀,反酸,接受了中国年幽门螺旋杆菌治疗共识推荐的四联标准疗法:克拉霉素缓释片(0.5克一片,每日两次,每次一片,餐后服用),泮托拉唑钠肠溶片(40毫克一片,每日两次,餐前半小时,每次一片),阿莫西林胶囊(0.25一片,早晚各1克,也就是早晚各4片,餐后服用),枸橼酸铋钾(毫克一袋,每日两次,每次毫克,早晚餐前半小时服用)。
治疗时间为14天。
14天结束后一个月,患者自觉胃痛,胃胀,反酸症状较前稍减轻,仍有胃部灼热感,胃痛,呃逆,纳差等症状。
遂再次接受碳14幽门螺旋杆菌呼气试验,结果依然是阳性,根除失败。
患者较沮丧,遂就诊于我门诊,寻求中医治疗。
患者舌淡苔黄腻,脉稍弱,腹部时有烧灼感,呃逆,反酸,胃痛,食欲不振。
胃痛
考虑到患者刚刚接受西药四联疗法,病势已挫,但胃气较弱,不宜用大剂量的清热解毒药,也需要避免使用辛辣刺激之品,遂仿半夏泻心汤意,寒温并用,处方如下:
山药20克木香12克蒲公英30克生牡蛎30克
海螵蛸10克醋香附10克醋延胡索10克陈皮12克
姜竹茹12克生姜6克半夏6克茯苓10克
中药配方颗粒7剂,每日二袋,每次一袋,毫升开水冲,饭前40分钟温服
患者连续复诊两次,每次七剂。
治疗后,腹痛,腹胀,反酸症状消失。
一个月后复查碳14幽门螺旋杆菌呼气试验,已经转为阴性。
这其实是一个比较平和的方子,只是重用了蒲公英以清热解毒,配合香附疏肝解郁,理气宽中,蒲公英与香附,是我临床上喜欢用的一对药对,既能疏肝气,清郁热,有能泻胃火,化湿热,且无苦寒败胃之弊,又无温燥伤阴之忧。
蒲公英
再配合海螵蛸,牡蛎制酸止痛;山药,生姜,茯苓补脾养胃;木香,延胡索,陈皮行气止痛;竹茹,半夏,一微寒一温,降逆,化痰饮。
患者身体素质比较好,仅仅用这样清缓的药物就治愈了。
明确地说,这个病案只是个案,大家切勿照搬。我给患者治疗的初衷也仅仅是辨证论治,而非根除幽门螺旋杆菌。而且幽门螺旋杆菌究竟是被根除了,只是被抑制了,回归了正常的平衡的状态?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而且从我手中用中药根除的一些病例看,所用的方药各有不同,这也是中医的困难之处,很难批量重复,所以我也仅仅是全盘托出我的用药思路,毫无保留,与大家分享,共同探讨,目的是为对西药耐药的患者,提供一些解决思路。
由此谈及中药治疗胃病的基本原则
在这儿我想说一下中医和西医治疗胃病的一些区别,当然,这些区别是我个人的看法,会有一些有争议的地方。
中医治疗胃病的原则总的来说,是推陈致新,扶正祛邪,一方面就是用清热解毒,用活血的办法,祛除病邪,活血化瘀;一方面则用补气补血的办法,健脾益气。所以早期我们会用黄连,黄芩,蒲公英,乃至白花蛇舌草,半枝莲,连翘,紫花地丁这些药清热解毒,当然为了防止清热药寒凉伤及胃气,可以搭配一些甘草,生姜,干姜这些药物温中散寒,呵护胃气,中期加大血藤,牡丹皮,丹参这些药物活血化瘀,后期用白术,党参,当归,茯苓,益气健脾。
食疗上则建议用夜寒苏这样的药食同源的姜科食物,每次三片,熬汤喝,徐徐恢复胃气。
中医的清热解毒药物也很难像抗生素那样能够对细菌斩尽杀绝,更多的是抑制的作用,所以中医驱邪更多的是祛除细菌的毒性反应。不能把中医的祛邪简单地看成是杀菌,在中医的概念中,一切不利于“阴平阳秘”的因素,都可用看成是“邪”,而祛邪扶正总的目的是让人体恢复动态的平衡。
所以做中药抗幽门螺旋杆菌研究,我觉得可以
转载注明:
http://www.xwoae.com/jbyy/193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