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担心了幽门螺杆菌根除后,年再感染率低
幽门螺杆菌是导致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等数十种疾病的重要致病原,尤其胃癌,90%的非贲门部胃癌与它有关,因此,及时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是预防胃癌的最重要的可控手段。
但是,有很多朋友担心:
既然这个细菌是通过口口传播的,我辛辛苦苦根除了,和朋友一起吃顿饭,不又感染上了么?那还治它干啥?
今天咱们就说说这件事儿。
治疗后再次感染的几率到底有多大呢?
由于幽门螺杆菌感染及治疗后,也会产生抗体,但这个抗体并不能保护机体再次被感染,加上我国独特的就餐习惯(共餐),是不是治疗等于白治呢?
对此,我查阅了大量的相关研究资料,归结一下:
1、欧洲的研究
一项研究结果显示,5岁以上人群治好之后的感染复发每年不超过0.5%~2%。
2、我国的相关研究
据权威专家陈烨教授的估计,我国总体的5年再感染率大约在4-8%左右,儿童和家庭卫生条件差的地区,会相应高一点;
而吕农华和祝荫教授团队的结果高一点:大陆地区Hp感染的年复发率为2.2%,我国台湾地区为2.8%。
根据权威专家刘文忠教授所述,我国的平均每年再感染率应该在3%左右,就是说:治疗成功后,一年内再次感染的几率,只有3%。
这是非常低的。尽管我们还不明白其中原因,但数据还是可以让我们放心的。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幽门螺旋杆菌的发现者巴里·马歇尔教授,医院演讲,我有幸倾听了他的演讲,他说,即使保持中国式的就餐习惯,治疗后再次感染的几率也非常低,尽管还没有证据来解释这一现象。
一项大规模研究证实,年再感染率低于1.5%!
年3月,《mergingMicrobesInfections》杂志发表了我国幽门螺杆菌和消化性溃疡学组等发表的一项重要研究——首次根除幽门螺杆菌(Hp)后再感染的长期随访及其危险因素,该研究是一项全国性多中心、前瞻性、大样本队列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幽门螺杆菌根除成功后的年再感染率低于1.5%。
我们先了解两个概念:复发与再感染
复发:根除成功后6-12个月,复查阳性;
再感染:根除成功后12个月以上,复查阳性。
年1月1日至年12月31日,共有名受试者参加了这项前瞻性开放队列研究。其中,名参与者完成了至少一次随访,平均年龄为47.3±14.8岁,其中女性人(46%),男性人(54%)。根除成功后随访间隔为6-8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58.2±13.6个月。1.Hp再感染随访期间,在前瞻性开放队列中,共有名成功根除Hp的患者再次显示Hp阳性。其中名受试者为根除成功后6个月内出现Hp感染的复发病例,87名受试者为根除成功后12个月之后出现Hp感染的再感染病例。Hp年再感染率为1.5%(87/.5人/年)(95%CI:1.2-1.8)。2.Hp再感染的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显示,潜在的危险因素包括种族、文化程度、居住地、胃癌家族史(均为P0.1),提示这些因素可能影响根除治疗成功后Hp感染的复发。进一步的多变量分析表明,Hp再感染与以下5个风险因素独立相关:少数民族(HR=4.7,95%CI:1.6-13.9)、低学历(HR=1.7,95%CI:1.1--2.6)、胃癌家族史(HR=9.9,95%CI:6.6-14.7)、居住地在我国西部地区(HR=5.5,95%CI:2.6-11.5),居住地在我国中部地区(HR=4.9,95%CI:3-8.1)(P0.05)。3.研究结论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初次根除Hp后的年再感染率(1.5%人/年)相对较低。具有特定的种族、受教育程度、家族史或居住地区的患者似乎有更高的Hp再感染风险。小结一下:
1、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后,再次感染的几率很低;当然还要注意饮食卫生,比如使用公筷;
2、很多的所谓“再感染”,大多数是上次根本没有杀灭,也就是“复发”;
3、感染幽门螺杆菌的人,都是一个活动的传染源,建议没有抗衡因素的成年人都要根除治疗,这样才能有效降低我国胃癌的发病率。
4、大力推广公筷公勺行动,杜绝餐桌传播。
5、不要担心再次感染的问题,该治就治!
主要参考资料:
1.RowlandM,DalyL,VaughanM,etal.Age-specificincidenceofHelicobacterpylori.Gastroenterology;:65.
2.BorodyTJ,AndrewsP,MancusoN,etal.Helicobacterpylorireinfectionrate,inpatientswithcuredduodenalulcer.AmJGastroenterol;89:.
3.XieY,SongC,ChengH,etal.Long-termfollow-upofHelicobacterpylorireinfectionanditsriskfactorsafterinitialeradication:alarge-scalemulticentre,prospectiveopencohort,observationalstudy[J].Emergingmicrobesinfections,,9(1):-.
4.KignelS,deAlmeidaPinaF,AndréEA,etal.OccurrenceofHelicobacterpyloriindentalplaqueandsalivaofdyspepticpatients.OralDis;11:17.
潜心科普,不媚俗流
感谢
转载注明:
http://www.xwoae.com/jbyy/19463.html
- 上一篇文章: 62岁老汉,狂吃大蒜杀幽门螺杆菌三个月后
- 下一篇文章: 感染幽门螺杆菌是胃癌的元凶,但感染者大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