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ldquo海南梦rdquo
核心提示:
“怀想西南归去的路途,梦中依稀可辨,醒来却一无是处!”这是苏东坡谪居海南儋州时,在他追和田园诗人的鼻祖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深切感叹。苏东坡谪居海南三年,念念不忘渡海北归。他想回归到葬有父母和原配妻子的故乡眉山,也想回到有儿孙所在的惠州等地,还想重温与第二任妻子及家人欢乐畅游的余杭。当然,他也不时想重返京城继续报效朝廷,更是常想弥补过错能寻一处山水妙境归隐。透过苏东坡在海南所写的至少有23篇(件)关于梦与梦想的诗文和书信,可以看到他在真切的梦中和恍然如梦的现实中均想回归的复杂心情以及是去是留的矛盾心理,还能强烈感受到他“以无何有之乡为家”的无奈和“身在海外没有一天不想家”深藏心底的巨大隐痛。
谪居海南的北返梦甘苦交融,苏东坡和陶诗中慨叹:
怀西南之归路,梦良是而觉非
海口日报记者彭桐文/图
A、企盼还乡家的方向
无论走到哪里,心始终朝着家的方向。这句话用在苏东坡身上同样合适。
绍圣四年(年)7月,62岁的东坡已贬谪到海南昌化军(儋州)居住生活,小他3岁的弟弟子由(苏辙)也已贬居在琼州海峡北岸的雷州。
空间将兄弟俩隔开,始终不断的是书信往来。文必同赏、诗必同和,兄弟俩在信息和精神上的交流都是通过邮路完成。
在频繁的信函和诗作中,东坡总是有意无意、或一本正经或半开玩笑地透露了想念故乡和生与死的家人。
海南著名画家乔德龙所绘的《东坡北归图》。
东坡经过“渡海惊魂”,并走“月半弓”,刚到儋州不久,就在劝他少费精力少读书多休养的来信中得知子由瘦损得“帽宽带落”,便立马写信道出自己在海南这边的生活状况,五天才见到一次花猪肉、十天才吃到一次黄鸡粥、几乎顿顿吃薯芋,杂粮粗粟辜负了喜欢美食的“将军肚”,其瘦样也能“惊童仆”了。
所以,崔颢《黄鹤楼》诗中道“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东坡在《闻子由瘦》一诗中,也用上了他一直所喜欢的鹤,只不过这次把鹤换成了鹄。
在诗尾,他说“相看会两臞仙,还乡定可骑黄鹄。”意思是说“看来我们俩都成了瘦神仙,等到能回家的时候,定可以骑传说为仙人乘坐的鸟——黄鹄了。”这话自然隐含了还乡之愿,散发着淡淡的乡愁。
“举家传吉梦”。听闻子由的次子苏适在颍川(今河南许昌)生子,东坡便在《借前韵贺子由生第四孙斗老》中,对弟弟刚刚按习俗进行“三日浴”的第四个男孙一番赞美后,便大发祝福与个人“宏愿”:“但令强筋骨,可以耕衍沃。不须富文章,端解耗纸竹。君归定何日,我计久已熟。长留五车书,要使九子读。箪瓢有内乐,轩冕无流瞩……早谋二顷田,莫待八州督。”
这段话中,东坡愿新生儿筋骨强壮,可以耕耘沃土;不必会写文章,一味去消耗纸竹。还问弟弟打算何时回归故里,他是心中的计划早已成熟:长留五车书,供给兄弟俩九个孙儿们阅读,不羡慕当官的荣耀,也不必让孙儿们盼望着去当他做过行政长官的那八个州什么都督,早早谋划二顷田,去过清贫生活,享受其中的乐趣。
东坡这段肺腑之言中,不仅有归隐之愿,更多的是还乡之情,期望在晚年能实现天伦之乐。
东坡把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陶渊明作偶像,谪居儋州时“尽和陶诗”,以排遣内心的忧愁寂寞。其《和陶杂诗十一首》之二开头两句是:“故乡不可到,飞梦隔五岭。”意思是说:故乡的山水不可能看到,做梦腾飞也还隔着五岭山峣。这可以说是直抒胸臆了。
在《和陶杂诗十一首》之四中,他又吟道:“琴台有遗魄,笑我归不早。作书遗故人,皎皎我怀抱。”琴台:相传为纪念司马相如弹琴向卓文君传递爱情的地方,遗址在今成都市。用现代汉语翻译这两句,说的也是东坡想故乡、念亲人的急切心声,只是带着苦涩的笑意而语:“琴台的精灵遗魄在召唤,笑我不早早回归故里。写封信寄给远方的故人,坦露我皎洁如玉的心地。”
写给弟弟的书信与诗文也好,闲来无事和陶诗也罢,东坡念及的都是故乡,而且总是给人“欲言又止”、“言犹未尽”的感觉,但是细品之下,便都能理会到他不仅念的是他出生、成长地四川眉州老家,而且还有留在故乡的物与人。故乡那片神奇的山水中,埋葬着他最亲的人。年和年,他母亲程氏和父亲苏洵去世,在年其原配妻子王弗也病逝,这生命中三个重要的人都葬在一处山岗,那里有东坡和弟弟亲手种植的松树,故乡的月牙和松影自然会时常摇曳在东坡的梦境里。
苏东坡的书法真迹。
当然,活着的亲人还分散在各处,东坡也很想念他在惠州白鹤峰下的家,那里不仅有他亲手打下的井、盖起的房屋,葬有他知己王朝云,还有儿孙们。他《追和戊寅岁上元》诗作中想起“白鹤峰头白板扉”,又说非常孝顺地跟随在他身边、不得与妻室团聚的小儿苏过与妻“巧相违”,还回忆起当年他在杭州任职时与第二任妻子王润之及家人团聚出游京口(今江苏镇江)时的生活情景:“一龛京口嗟春梦,万炬钱塘忆夜归”,妻子曾笑他如同汉朝王章疾病无被卧牛衣涕泣与妻诀的湖涂。
的确,东坡在哪,哪便是家;哪有亲人,哪就是家,贬谪途中他看得很开,因“吾生如寄耳”、“此心安处是吾乡”的思想老早在他心中扎下了根,从惠州前往儋州途经梧州时他就感慨“海南万里真吾乡”。故乡始终是东坡梦里梦外难舍的一个心灵栖息地,早在他刚逾四十在徐州任上,他就在《眉山远景楼记》中许下他还乡的心愿:“登临观览之乐,山川风物之美,将归老于故丘。”
B、渴望退居归隐田园
认为经历的世事就像一场大梦,不知看透了多少人世炎凉的东坡,早就有归隐之想,但是重贬到海南后时常“把盏凄然北望”的他,神往田园生活的想法更加炽热。在刚到儋州不久“萧然清坐”的时光中,除了琢磨养生之道,他还开始了“和陶诗”热,更加渴求退隐逸趣。
在《和陶始春怀古田舍二首》第一首中,东坡先是吟道:“退居有成言,垂老竟未践。何曾渊明归,屡作敬通免。”这意思很明显地带有自责:“早就说过,退休吧,应该找个归老的处所。如今年老了,说过的话未能兑现。何曾做得到像陶渊明那样回归故里,却不断像后汉的敬通那样被诬陷谗毁,罢官免职。”
接着,东坡称退居归隐以体会大道归元的气象,不存种种凡俗的名利之想使心中生愧疚之情,并进一步阐明说:本来退隐休闲的生活,就是体验佛老虚一守静的真谛,对世间利禄荣名的妄想,会使自己惭愧羞耻。最后竟不由自主地羡慕从事农圃的儋州人黎子云兄弟前有清幽池塘、周边竹树茂盛的住所,“城东两黎子,室迩人自远。”结果他体验了一把归隐之乐:“呼我钓其池,人鱼两忘返。”
海南省歌舞团的大型原创舞剧《东坡海南》中的苏轼、苏过父子盼归。(彭桐摄)
在《沉香山子赋》中,东坡“子方面壁以终日”,这样轻问自己“岂亦归田而自耘”,他这两句用现在的话翻译就是:你正在面壁打坐终日,也可曾想到归隐田园自我耕耘么。东坡还担心自己忘了始终盘桓内心的归隐之想,不时有意在诗文中提醒下自己。
就像抄《汉书》是东坡在贬居地黄州的日课,望月静坐是他在儋州的一门夜课。
年9月7日,东坡夜坐时思绪舞翩跹,想起当年他做钱塘郡的行政官员时,游览过余杭九鏁山,造访过道教徒隐居修炼的大涤洞天。他说,那就是晋朝隐逸名士郭文曾经隐居过的地方,洞天有巨大的沟壑,深不见底,据说曾经有皇帝派出的使臣到那里投放过祈祷神灵以禳灾的龙简。他在《书郭文语》中记录了这些,并且用大量笔墨记录了东晋人温峤和郭文关于隐居有何乐趣、有无情感、被鹰吃怎么办、何不出来治乱世等问答。让后世读者感觉,就是东坡自己在答世人追问,他给足了安然遁世的理由。
东坡对隐居的痴念可谓是锲而不舍,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会一不留神自然冒出这种念头,只是他喜欢巧妙地把这种念想植入诗文中。
他爱酒也喜茶,他在儋州所写的《代茶饮子》,讲述他曾经依照唐朝礼部尚书王珪之孙、精通医道的王焘所授方法料理服用,其中利于胸膈,调和中气的功效的确如所叙。但得出结论是,其气味不过是一单煮食的散药,与茶没有一点关系。更重要的,是他在这篇短文开头所语:王焘集《外台秘要》有《代茶饮子》一首,云格韵高绝,唯山居逸人乃当作之。
江苏镇江金山寺中苏东坡曾畅游并思念弟弟望月而舞的妙高台。(彭桐摄)
“据说格调韵律高绝,惟有隐居山野的逸士才能适合写作。”这样说,好像在东坡看来,只有不染世俗的逸士方能写出高妙之作,这无异于他为自己想归隐田园埋首做学问与写作添一证据。
最让东坡表现出强烈归隐的句子,是他在《祭柳仲远》所语:“知止如此,不如归闲”。
他在儋州谪居“我生多故,愈老愈艰”时,接到一年后才到达的讣闻,便“呜呼哀哉”以诗祭妹婿柳仲远。
这首祭诗在结尾劝堂侄勿伤心过度损身,要保全家门。在开头就直言他想到亲戚朋友没几个,有的死了有的迁徙流亡,死去的人如风飘逝,让他忍不住在海边痛哭一场,心胸创痛破裂肝胆。接着说痛惜天生贤惠的堂妹,刚活到孙儿出现就过世,便用较多联句历数妹婿生性孝友、温和谦恭、总是辛劳勤奋等各种优良品德,不仅行政有声望、学术有成就,言语文辞也很美好,可就是多年不能通过进士考试,他质问“天理岂能这样”,逐大发感慨:“知道了至善的境界不过如此,倒不如退隐休闲”。这是东坡为亲友强忍的悲痛之声,也是他对自己在内心泣血的呐喊。
C、北归艰难生还无望
时光过去近千年,从诗文里依然可感知,被贬来海南的东坡,尽管北归的心愿多么急切,但是实际能回归是多么地艰难,不仅有地理条件上的高山险阻,还有心理畏惧方面的海洋阻隔,更有朝廷不断压迫和自身衰老等方面存在天堑般的限制,以致于他逐渐融入贬居地生活的过程中,仍连连慨叹“生还无望”。
“吾始至海南,环视天水无际,凄然伤之,曰:‘何时得出此岛耶?’”这是东坡《试笔自书》中开头的话,这话意思是:“当我刚到海南的时候,放眼四顾,四周天水连成一片,无边无际,心中凄然感伤,便说:‘什么时候才能出得这个海岛呢?’”
知晓了他的这些心里话,也就会让人明白,缘何他在登上船渡海时,感到凶险莫测而“眩栗丧魄”。
惊魂刚定,在府城呆了几日后,东坡由东向西走向朝廷指定的谪居地儋州。
也就是在这行琼儋间,肩舆坐睡时,梦中得句云“千山动鳞甲,万谷酣笙钟”,觉而遇清风急雨,便“戏作此数句”于海南所作的第一首诗中,他又叹道“此生当安归?四顾真途穷。”这简直就是叩天而问:这辈子怎能回去?困守在孤岛上,四面八方都走到了绝路!
虽然茫然四顾,感觉已是穷途末路了,但他又认为还有微薄的希望在今生今世可回归故里,所以他又在这首长诗的后面部分吟道“喜我归有期,举酒属青童”。他真会驰聘达观的想象,觉得自己其实也有回归的希望,于是高举酒杯邀属天上的神仙使者。
从这首诗里,可知东坡之可爱,也可窥见他极其矛盾复杂的心理,上岛之初他陷入“回归无望与有戏”的自我纠结之中。
海南著名画家乔德龙所绘的《东坡北归图》。
年7月2日到时称儋耳的儋州后,东坡又在今中和镇所写的《到昌化军谢表》中道“魑魅逢迎于海外,宁许生还?”这句换作今天的话是:如今来到这瘴疠交攻的海外,病魔鬼怪正等着我,还有生还的希望吗?这像是故意说给当朝皇帝说的,隐藏的意思是:想到不知何时还能够报答皇上的恩德,悲悼这样的心意从此再没有机会了。这是东坡的试探之语,也算是他的一种揣摩。
初到儋州,刚刚安顿下来的一段日子,东坡饮食语默,较少写与政治和政治相关的诗文。因为他犹担忧政敌的加害,因此谨慎小心,不欲为文。从给《与侄孙元老书》中,就可知他“百虑而后动”情状,他说给侄孙父亲十九郎的墓表,从道义上讲应写,只是暂未行动,若不死,最终是一定要写的。遂劝侄孙理解他,并要努力“起门户为亲荣”,就算他在海外倒下,也不会有遗憾,东坡原话是“老人僵仆海外,亦不恨也。”
“无事此静坐,一日似两日”,就在这种反省思量、修身养性,暂时摈弃了琐事烦忧的闲散日子里,东坡时常游逛到城东南杨道士的息轩亭,评点杨将居处命名为“息轩”,是取佛家“不妄生一念”之意,妄念不生,便可以即心成佛。说他珍惜这“一念”的息字,又在目送过海的船帆时,忍不住题诗在屋壁兴叹“家山归未能”。虽然如今那临海的息轩亭早已不见踪影,好在东坡《司命宫杨道士息轩》这首诗还在,成为他当时叹息“故乡回不去”的见证。
苏东坡的书法真迹。
深感北归之难,东坡一边哀叹,一边自我安慰,心态越发平和。可是,不时饮酒感怀,又常思绪万千,慨叹显得更深更浓,竟有琼州海峡的波涛般涌动不息。东坡把“百世田园之主,千古隐逸之宗”、《桃花源记》的作者陶渊明作偶像,晚年尽和陶诗,在和其《归去来兮辞》中,既有归隐之想、回归之盼,更有动人心魄的归难之叹。
在题记中,东坡说没有一天不想回家。在开篇即语“归去来兮,吾方南迁安得归?”在叙述自己坐卧江海水天无际之地,为鼓角悲、感脚步重、、叹光阴逝、做归途梦后,以寒暑加减衣为例,醒悟到人生的无常,逐说起反话来:“俯仰还家,下车阖门”。说他回家很容易啊,不用飞驰不用奔跑,转眼之间就到家,下得车来,把门关好。还说围墙篱落虽有残缺,厅堂卧室都还保存,汲取那甘美的泉水,注满空落的酒樽,酌饮月下的甘露以洗净心头……直说到“守清静的极致便自有作为,时时像小鸟小鱼雀跃徘徊”,才又感叹:回家来啊,请让我最终归老于这次的远游。除了我父祖辈的老屋,还有什么的需求?
在一番将谪居地和中原进行比较后,东坡说海南与大陆都可以为家,遂有自问“望着回家的路以求休息,为何半路上却又再三逗留?”遂有自慰“算了吧,咱一生自有命运安排,回归有日!”最后自信他是陶渊明转世再生不用怀疑。从这首《和陶归去来兮辞》中,可以感觉到东坡被命南迁,知还家无日,便极限调动瞬间可回家的想象,是沉迷于寄身于陶渊明,乐以“无何有之乡为家”。的确是虽有生还之愿,北归之难却是溢于难表。
D、百般祈愿归梦成真
东坡不仅是有梦的人,且是多梦的人,他的美梦往往是祈愿,他的好梦也会意外成真。他总是富有诗人的天真,对人间怀抱不灭的希望,对天理的公正有着极大的信心。或许,一次次命运的改变,也得益于他向来洒脱豪迈的人生态度和坚持不渝的乐观精神。这些,同样可从他在海南的诗文和给内地亲友的书信中得到明鉴。
作为诗人,东坡爱用诗句逗自己穷开心。得到大儿子苏迈所寄的书,陪在身边的小儿子开心作诗,隔着海峡的弟弟也相庆,东坡逐借酒意用弟弟的韵赋一篇寄给诸子侄分享。这赋开头,东坡说他“我似老牛鞭不动,雨滑泥深四蹄重”,结尾称“但令文字还照世,粪土腐余安足梦”,中间则在道出先辈有厚重的积德、他和弟弟有夸奖儿子的癖好,便笑语“岂唯万一许生还,尚恐九十烦珍从”。这笑语意谓:岂止希望万一能生还故京,而且恐怕还活到九十岁,烦劳皇上来慰问呢。
海南省歌舞团的大型原创舞剧《东坡海南》。(彭桐摄)
获悉僧人参寥要从浙江赶来渡海赴儋州探望,东坡急回信,在《与参寥书》中结尾道:“相知之深,不可不尽道其实尔。自揣余生,必须相见。公但记此言,非妄语也。”法号道潜的这僧人与东坡初识于彭城,东坡称赏其诗,曾向表兄文与可评其诗清绝,后两人相交益厚,结果对方因此受牵连负罪,曾被逼还俗,后复为僧。劝得道高人不必干冒险的事,是为了避免好友再受连累,所以东坡实情相告,还颇为严肃地道:你不必来看我,我能北归,活着与你相见。
在儋州的一个夜晚,东坡还做了一个梦,登上了惠州他曾栖居住了一段日子的合江楼,看月色如水。在这梦里,曾是宰相的韩琦骑鹤飞来相告:“接到诏令,我与你一起担任重要部门的职务。因此特来通报。”东坡认为魏公为神仙,好梦有吉兆,他“北归中原,当不久也。”逐把这些一一写进《梦韩魏公》一文。这梦,也可看作是他愿望的影射,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了。
年正月,23岁的宋哲宗赵煦病逝无子,其异母弟赵佶登位为宋徽宗,向太后听政,以韩琦之子韩忠彦为门下侍郎,积极革新政治,时人称为“小元祐”。迫害东坡等“元佑党人”的章惇受斥贬。东坡“粗闻新政”,在给请其为父亲范祖禹写传记的范冲回复书信《与范元长二首》之二中道:“乞为骨肉保爱宽怀,以待北归也。”他为友人儿孙们乞愿,说宽心等他北归时书写。
苏东坡的书法真迹。
虽地处蛮荒之地,信息不灵,但已闻朝政风声,无时不盼望北归者将来喜讯。适逢连年灾害后迎来丰收年,与海南人民休戚与共的东坡颇为欢喜。双喜临门之际,在一个傍晚云开雨散凭栏观赏一双彩虹时,东坡顿觉清雄之气扑面,当即豪情吟咏《儋耳》:
霹雳收威暮雨开,独凭栏槛倚崔嵬。
垂天雌霓云端下,快意雄风海上来。
野老已歌丰岁语,除书欲放逐臣回。
残年饱饭东坡老,一壑能专万事灰。
这首佳作,写诗人在雷雨后的黄昏独自登高所见到的眼前实景,也是象征时局,还在尾联写到以后的打算:只想残年饱饭,安心养神,其余的事,已无能为力。全诗既表现出对朝政更新的希望和欢快,又流露了年事已衰、万念俱灰的感伤,但总的基调清雄慷慨,颇具浩然之气。清人方东树极赞此诗第二联,誉之为“奇警”。第三联“野老已歌丰岁语,除书欲放逐臣回”,用今天的话说,意思是“乡下的农人们已经唱起了丰年的歌谣,朝廷诏回我这逐臣的文书想也写好。”这也让人击掌赞叹,见其心声。
遇赦更见希望时,东坡也显得更加激动与欣喜,但他也总爱把复杂情思融进诗作。在《和陶始经曲阿》,东坡拿自己和陶渊明对比,说陶堕入诗酒之中后,便与功名永别离,而他出生时适值盛世良时,出仕做官义不当辞。他认为个人命运如此,好在罢废之后生还于九死之余。只是对不起渊明“独有愧此翁”,为大名所累难于长久安居。东坡预测,皇室北郊祭祀大典会有赏赐,作为罪臣的囚禁将被解除。寄语罗浮山下,“白鹤返故庐”之际,只是还没接到规定礼节的召唤,被赦的法令文书还没到手,想北返而有些害怕,“欲往畏简书”。
政局在短时间内发生了更大的变化。这年四月,韩忠彦入相,下诏“范纯仁等复官宫观,苏轼等徙内郡。”原来被贬的元佑党人,已死的追复原官,未死的都迁回内郡居住。六月接到内迁廉州(州治在今广西合浦)的诏书,65岁高龄的东坡随即踏上归途。过澄迈时,一路跟来的爱犬乌嘴长桥不肯走,直下江水泅渡青深浦,水中挣扎拍浮像鹅鸭,登岸跳踉中啸虎。这景象乐得东坡夸赞乌嘴“知我当北归,掉尾喜欲舞”,还用晋朝陆机借名为黄耳的狗传家书之典故,笑言“何当寄家书,黄耳定乃祖”。
“使命远临,初闻丧胆。诏词温厚,亟返惊魂。”虽然梦里梦外的祈愿,也想尽各种办法自我安慰,但是东坡确未料到真的可以北归梦圆。在《移廉州谢上表》中,他“喜溢颜面”,称“恍若醉梦,已无意于生还;岂谓优容,许承恩而近徙。”意思是说:恍惚中就像是在做梦,已经没有了生还的意思;岂料到还被优待宽容,准许承受恩泽移回接近朝廷的地方。在叙述岭南烟瘴五年种种凄凉和坎坷万状后,因免除死罪而对皇帝感恩戴德,希望从此能够以肝脑涂地报答朝廷,决不会违心食言。
虽说是侥幸,实在是有缘故。在此表的最后,平生为口忙,总是因言遭罪的东坡表示,这一辈子不敢再求虚荣,“处世便知缄口”。然而,一生乐天而心直口快的东坡,真的会三缄其口吗?或许,这也可当他快意醉语,又是“笑劳生一梦”!
海南省歌舞团的大型原创舞剧《东坡海南》。(彭桐摄)
相关链接:
和陶归去来兮辞(并引)
苏轼
子瞻谪居昌化,追和渊明《归去来兮辞》,盖以无何有之乡为家。虽在海外,未尝不归云尔。
归去来兮,吾方南迁安得归?
卧江海之澒洞,吊鼓角之凄悲。
迹泥蟠而愈深,时电往而莫追。
怀西南之归路,梦良是而觉非。
悟此生之何常,犹寒暑之异衣。
岂袭裘而念葛,盖得粗而丧微。
我归甚易,匪驰匪奔。俯仰还家,下车阖门。
藩垣虽缺,堂室故存。挹吾天醴,注之洼尊。
饮月露以洗心,餐朝霞而眩颜。
混客主而为一,俾妇姑之相安。
知盗窃之何有,乃掊门而折关。
廓圜镜以外照,纳万象而中观。
治废井以晨汲,滃百泉之夜还。
守静极以自作,时爵跃而鲵桓。
归去来兮,请终老于斯游。
我先人之敝庐,复舍此而焉求?
均海南与汉北,挈往来而无忧。
畸人告予以一言,非八卦与九畴。
方饥须粮,已济无舟。
忽人牛之皆丧,但乔木与高丘。
警六用之无成,自一根之返流。
望故家而求息,曷中道之三休?
已矣乎,吾生有命归有时,我初无行亦无留。
驾言随子听所之,岂以师南华而废从安期?
谓汤稼之终枯,遂不溉而不耔。
师渊明之雅放,和百篇之新诗。
赋归来之清引,我其后身盖无疑。
彭桐
转载注明:
http://www.xwoae.com/jbyy/20109.html
- 上一篇文章: 开启海南新征程的思想大动员
- 下一篇文章: 党中央拟表彰这人海南有一人入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