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幽门螺杆菌 > 疾病治疗 > > 正文 >

有关幽门螺杆菌的医学科普

对幽门螺杆杆菌认识在普通人群中的普及率几乎像它的感染率一样高,身边的每个人都知道这个细菌,都知道这个细菌是导致胃炎、胃溃疡甚至胃癌的罪魁祸首,也正是因为人们对幽门螺杆菌认识的普及性高,人人知道感染幽门螺杆菌的后果,现在常规体检中,检查幽门螺杆菌感染成了一个基本的检测项目。目前体检中最常用的检测方法就是C13/C14呼气试验,很多人经过检测后发现结果阳性,这个结果让很多人紧张、害怕乃至恐惧。感染了这么一个致病性的细菌应该怎么办?

其实在你忧心忡忡于自己感染这样一个细菌的时候,你应该首先弄清楚两个基本的问题,那就是:

C13/C14呼气试验结果阳性是否就确定是幽门螺杆菌感染?

幽门螺杆菌感染后是否一定会导致临床后果?是否一定会导致胃癌的发生风险显著增加?

关于上面两个问题,目前的科研结论并不完全支持这样的推断。

第一个问题,C13/C14呼气试验结果阳性是否就确定是幽门螺杆菌感染?在解释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知道什么是C13/C14呼气试验,C13/C14呼气试验的全称是C13/C14标记尿素呼气试验(UreabreathtestUBT)。这个实验的原理是由于定植于胃内的幽门螺杆菌会产生大量的尿素酶,当人口服同位素C13/C14标记的尿素后,进入胃内的尿素被尿素酶分解为氨和含有同位素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吸收入血再随呼吸排出,我们通过仪器探测呼出二氧化碳的放射性从而判断胃内是否有尿素酶。

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方法很多,呼气试验这个方法临床的普及率非常高,当然有其方便、快捷、非侵入性的优点,但商业推广的作用也功不可没。即使专业的消化科医生也往往认为呼气试验是检验幽门螺杆菌的金标准。呼气试验只是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一个间接方法,并不是直接检测幽门螺杆菌的存在,因为尿素酶不等于幽门螺杆菌,所以呼气试验并非是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金标准。况且现有的研究显示胃内尚存在其他产尿素酶的细菌,因此呼气试验阳性,并不总是等于幽门螺杆菌的存在。另外除了胃里有产尿素酶的其他细菌,在整个消化道有更多已知和未知的产尿素酶的细菌,这些细菌的存在,都可以导致尿素酶试验阳性。其他的一些因素也会影响到呼气试验的准确和可靠,比如:

呼气试验的阴性和阳性判断标准是人为拟定的,这个标准的可靠性尚需要更科学的制定和完善;

呼气试验最理想的结果也只是达到90%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也就是说有高达一成的检查者无感染幽门螺杆菌,而呼气试验阳性被诊断为幽门螺杆菌感染。

呼气试验摄入的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尿素量也同检测结果相关,有研究显示,摄入15mg标记物较摄入10mg标记表现更高的敏感性,也就是说呼吸试验的结果受摄入同位素剂量的影响,如果摄入剂量高,有可能导致假阳性的增加。

这里我们还没有分析呼气试验的假阴性问题,因此呼气试验以前不是,未来也不会是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金标准,某些临床医生对这一检测的认识既不客观也不科学,是一种误解。所以当你使用呼气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是结果阳性,也无须惊慌,毕竟这个方法的特异性不是%,有超过10%的呼气试验阳性的人其实并没有感染幽门螺杆菌。

关于第二个问题,如果经过呼气试验和其他的方法(如血清学方法、组织病理检查以及细菌分离培养鉴定,乃至PCR的方法确定了是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否就有理由紧张,就需要找医生做清除治疗呢?当然也不是,现在有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幽门螺杆菌无论是基因水平还是生物学性状都是不均一的,特别是细菌毒力是不均一的。也就是说只有部分幽门螺杆菌有致病性,有毒力,而相当数量的幽门螺杆菌并不产生毒力因子或毒力蛋白,这些幽门螺杆菌并不致病或者致病力很低。这也正好符合虽然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高达50%以上,但真正发病的确只有少部分这一事实。

综上所述,一个没有任何消化道症状的正常人,如果体检发现呼气试验阳性,大可不必紧张过度,毕竟这种检查的局限性和幽门螺杆菌本身的毒力不均一性决定了即便真的感染了幽门螺杆菌,也可能因为感染的是并不会导致临床症状的非毒力型菌株,最稳妥可行的方法是利用血清学方法对所感染幽门螺杆菌进行分型鉴定,以确定所感染的幽门螺杆菌的毒力类型,如果感染致病致癌风险高的毒力型,毫无疑问应该进行干预给予治疗。而如果感染的是无毒力型,则无需进行得不偿失的抗生素治疗,可以继续自己的健康生活。

Dr.Wang:医学博士,海归,科学原教旨主义者

SHELLO:复古知性天真

产品OBEIKE(







































哪家医院能够治好白癜风
北京哪个医院白癜风专科好

转载注明: http://www.xwoae.com/jbzl/10172.html

Copyright 2008-2009 http://www.xwoa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幽门螺杆菌 版权所有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