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幽门螺杆菌 > 疾病治疗 > > 正文 >

世界卫生组织将幽门螺杆菌定为第一致癌因素

世界卫生组织将幽门螺旋杆菌定为第一致癌因素。

幽门螺旋杆菌很难根除,那么有了它怎么办,一般来说,没有不适症状就让它去,但有胃痛、胃胀等症状了,检查确诊有胃炎,萎缩的、肠化的类型,这样的人就一定要根除消化道中的幽门螺旋杆菌。

经常有病人问:“这个菌杀不掉怎么办?”

我认为关键是杀得当。在复查时可以将细菌拿出做培养,看看哪些药物对其有效。细菌自身会有保护,因此不要连续杀。

我推荐一个杀菌的好时机,就是人在患有其他感染,需要使用抗菌药时,再来杀幽门螺旋杆菌。比如,感冒后有支气管肺炎,需要使用抗生素,那么联合治疗杀掉幽门螺旋杆菌,一举两得。

幽门螺旋杆菌病是一种螺旋形、微厌氧、对生长条件要求十分苛刻的细菌。年首次从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的胃粘膜活检组织中分离成功,是目前所知能够在人胃中生存的惟一微生物种类。

幽门螺旋杆菌病包括由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引起的胃炎、消化道溃疡、淋巴增生性胃淋巴瘤等。幽门螺旋杆菌病的不良预后是胃癌。

幽门螺旋杆菌寄生在胃粘膜组织中,67%-80%的胃溃疡和95%的十二指肠溃疡是由幽门螺旋杆菌引起的。

慢性胃炎和消化道溃疡患者的普遍症状为,食后上腹部饱胀、不适或疼痛,常伴有其它不良症状,如暖气、腹胀、反酸和食欲减退等。有些病人还可出现反复发作性剧烈腹痛、上消化道少量出血等。

一般认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临床过程是这样的,幽门综旋杆菌经口到达胃粘膜后定居感染,经数周或数月引发慢性、浅表性胃炎,数年或数十年后发展成为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淋巴增生性胃淋巴瘤、慢性萎缩性胃炎等,而后者是导致胃癌最危险的因素。

专家们认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使患胃癌的危险增加了2.7-12倍,如果没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至少有35%-89%的胃癌不会发生。

幽门螺旋杆菌病病是后天传染的,这一点已是各国学者的共识。

其传播方式还不十分明确,但最可能的途径是口枣口、粪枣口传播,已有以下实验可以证明:

1,利用PCR从病人唾液、牙斑和粪便中检出幽门螺旋杆菌的DNAA;

2,从牙斑和粪便中分离出幽门螺旋杆菌;

3,从同一家族多名成员的排泄物中分离出相同的幽门螺旋杆菌菌株。

幽门螺旋杆菌在世界不同种族、不同地区的人群中均有感染,可以说是成年人中最广泛的慢性细菌性感染。

总的趋势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发展中国家约为80%,发达国家约为40%,男性略高于女性。

我国的感染年龄早于发达国家20年左右,20岁-40岁感染率为45.4%-63.6%,70岁以上高达78.9%。

另外,我国北方地区的感染率高于南方地区。

同其它消化道传染病一样,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预防的关键是把好“病从口入”这一关。

如要做到饭前便后洗手,饮食尤其是进食生冷食品要讲究卫生,集体用餐时采取分餐制是明智的选择,家里有幽门螺旋杆菌病患者时应该暂时采取分餐,直至完全治愈。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诊断有许多方法,如活组织镜检、幽门螺旋杆菌的分离培养、快速尿素酶试验、尿素呼气试验、尿氨排出试验、血清学试验以及多聚酶链反应等。

医院采用的方法不同,医院采用的方法都是特异、快速的,有些是无创伤的。

专家们告诫患者,如感觉胃部不适,医院去作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检查,以便及早用药,及早从消化道清除幽门螺旋杆菌,以防止发展成严重的胃部疾病。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是可以治愈的。

一般的治疗原则是以抗生素为主,辅加抑酸剂,铋剂,常用抗生素羟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克拉霉素和阿莫西林等。医院检查后,应按照医生的指导坚持服药,并及时检查疗效。

更多胃肠道健康疑难问题,请留言,郭老师会尽快回复您的!

赞赏

长按







































北京哪家医院白癜风做的好
北京哪间医院治白癜风好

转载注明: http://www.xwoae.com/jbzl/16322.html

Copyright 2008-2009 http://www.xwoa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幽门螺杆菌 版权所有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