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根除应被视为癌症预防的重要因素,因为其根除有可能使胃癌患病率减少约50%。在近日一篇发表于Gastroenterology(影响因子22.)的文章中,ErickA.Argueta和StevenF.Moss总结了难治性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流程(图1)。
图1难治性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流程
*指导真正青霉素过敏个体治疗的证据有限
**联合高剂量或高效能PPl、阿莫西林mgTID
***高剂量甲硝唑(1.5-2g分次)
****仅当克拉霉素敏感菌株
*****高剂量双重PA=阿莫西林每日2-3g,分3-4次给药+高剂量PPIBID。可以考虑使用PA代替PAR,尽管一项来自美国的研究表明PAR作为一线治疗优于PA,但两种方案的疗效尚未在难治性幽门螺杆菌治疗中得到直接比较。
P,质子泵抑制剂(PPl);C,克拉霉素;A,阿莫西林;M,甲硝唑;B,铋剂;T,四环素;R,利福布汀;L,左氧氟沙星
对于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目前国内推荐铋剂四联方案作为主要方案,即标准剂量PPI+标准剂量铋剂+2种抗菌药物。但本文作者表示,随着幽门螺杆菌抗菌药物耐药性的增加,大多数胃肠病学家也需要有能力治疗难治性病例。
在根除治疗失败后,应根据个体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同时考虑当地的抗菌药物耐药率和个人药物使用史、疗效、治疗成本和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ArguetaEA,MossSF.HowWeApproachDifficulttoEradicateHelicobacterpylori[J].Gastroenterology.Nov02.DOI:
转载注明:
http://www.xwoae.com/jbzl/208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