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杆菌(Hp)简介: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简称Hp。年,意大利病理学家Bizzozero首次报告在哺乳动物胃内发现螺旋形微生物,年,西澳大利亚病理科医生Warren发现例曲形和S形细菌,结果以书信形式发表在著名杂志《柳叶刀》上。年,Goodwin等人将其命名,得到学术界的承认。巴里·马歇尔(BarryJ.Marshall)和罗宾·沃伦(J.RobinWarren)关于它的研究获得了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单极、多鞭毛、末端钝圆、螺旋形弯曲的细菌。长2.5~4.0μm,宽0.5~1.0μm。在胃粘膜上皮细胞表面常呈典型的螺旋状或弧形。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时,除典型的形态外,有时可出现杆状或圆球状。幽门螺杆菌是微需氧菌,环境氧要求5~8%,在大气或绝对厌氧环境下不能生长。幽门螺杆菌,微生物学中是一种呈S形或弧形弯曲的革兰阴性杆菌,主要寄生在胃幽门、胃窦等附近的黏膜上,是人类至21世纪初唯一一种已知的胃部细菌,其他种的螺杆菌也于部分哺乳动物及鸟体内找到。
据研究发现,目前我国有超过50%,约7亿人感染了此病菌。幽门螺杆菌感染居具有可传染性,主要通过唾液、粪便传染,接吻、共餐、共用牙具等都有可能中招。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和胃癌的主要致病因素。在中国,青壮年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30%左右,50岁以上的人群中感染率为50%~80%,在胃溃疡患者中幽门螺杆菌检出率高达几乎为80%;萎缩性胃炎患者检出率更高达90%。幽门螺杆菌感染使患胃癌的危险增加了2.7~12倍,如果没有幽门螺杆菌感染,至少有35%~89%的胃癌不会发生。因此,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WHO/IARC)将幽门螺杆菌定为Ⅰ类致癌原。如果有家人确诊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其他人应特别注意。
发病率: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感染了世界范围内一半以上的人口,在各个国家幽门螺杆菌的发病率不同,甚至同一国家的各个地区也不相同。目前(21世纪初)已知发病率的高低与社会经济水平,人口密集程度,公共卫生条件以及水源供应有较密切的关系。也有报道指出,Hp的感染有明显的季节分布特征,以7~8月份为高峰。
中国约有六成人群感染。感染后一般难以自发清除而导致终身感染,除非进行根除治疗,医院消化科主任房静远教授指出,50%的胃癌与幽门螺杆菌有关,能使患胃癌的危险增加2.7-12倍。临床研究也显示:根除幽门螺杆菌可以降低胃癌发生风险。全球超过40%的胃癌患者是中国人,在我国,每年大约有16万人死于胃癌。
传播方式:21世纪初,多数学者认为“人-人”“粪-口”是主要的传播方式和途径,亦可通过内镜传播,而且Hp感染在家庭内有明显的聚集现象。父母感染了Hp其子女的感染机会比其它家庭高得多。对感染Hp的家庭调查提示,有Hp感染者家庭中的“健康人”,Hp抗体阳性率为64%,明显高于同年龄组无Hp感染患者家庭的“健康人”(13%)。
致疾种类:1、幽门螺杆菌会导致胃炎患者久治不愈,甚至与上消化道疾病有密切的联系,尤其是慢性疾病,如:慢性胃炎、胃溃疡的诱发和反复发作与幽门螺杆菌有着必然的联系。
2、目前(21世纪初)已证实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腺癌、胃粘膜相关性淋巴瘤有着密切的联系,其中80%的胃溃疡都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3、胃粘膜相关性淋巴样组织样(MALT)恶性淋巴瘤。根除幽门螺杆菌可治愈消化性溃疡,防止溃疡复发。
4、幽门螺杆菌通常寄居在人体胃的幽门部,是引起胃部疾病的罪魁祸首,而且幽门螺杆菌不仅在胃粘膜上寄生作祟,还会在口腔内寄生,特别是牙菌斑里含量最多,引起顽固性口臭。
幽门螺杆菌重要毒性物质尿素酶可以分解口腔内的尿素等物质产生难闻的、严重的氨臭味,所以幽门螺杆菌的存在与口臭有着密切的关系。
感染途径:Hp进入胃后,借助菌体一侧的鞭毛提供动力穿过黏液层。研究表明,Hp在粘稠的环境下具有极强的运动能力,强动力性是Hp致病的重要因素。Hp到达上皮表面后,通过粘附素,牢牢地与上皮细胞连接在一起,避免随食物一起被胃排空。并分泌过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以保护其不受中性粒细胞的杀伤作用。Hp富含尿素酶,通过尿素酶水解尿素产生氨,在菌体周围形成“氨云”保护层,以抵抗胃酸的杀灭作用。
感染症状:幽门螺杆菌已被证实为某些胃病的原因之一,如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相关性淋巴样组织淋巴瘤,同时,幽门螺杆菌也是胃癌的发病因素之一。幽门螺杆菌的症状表现有以下:
1、幽门螺杆菌使口腔感染后,会直接产生有臭味的碳化物,引起口臭。
2、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者大多数在餐后会出现嗳气、恶心、腹胀、腹部不适的胃肠疾病症状,而且这些症状随时都会出现,但是有些患者没有明显的症状,只有到医院做相对的检查才能发现。
3、随着病情的严重,会逐渐破坏胃肠道壁,引发癌变的发生,而且,感染幽门螺杆菌患者一般都患有胃病,发生胃病的患者,多数与幽门螺杆菌有一定的关系。
4、幽门螺杆菌症状一般感染者在检查中显示阳性,一般不会有什么症状,病毒在患者体内长期的破坏、寄生、繁殖,随着病情的发展,幽门螺杆菌会使菌群失调,引起其他一系列的症状。
检测方法:
自年通过胃镜取活检标本分离培养成功以来,对Hp感染的诊断已发展出了许多方法,包括有细菌学、病理学、血清学、同位素示踪、分子生物学等。但总的讲来,从标本采集角度看,可以分为侵袭性和非侵袭性两大类。
侵袭性方法主要指必需通过胃镜取活检标本检查的方法,是目前消化病学科的常规方法。它包括细菌的分离培养和直接涂片、快速尿素酶试验,药敏试验。
非侵袭性方法主要指不通过胃镜取活检标本诊断Hp标本感染的方法。这类方法包括血清学和同位素踪两大类。
中国检科院采用的DNA/RNA质谱法是直接的检测幽门螺旋杆菌本身,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避免了假阳性或假阴性的出现,只需要3mL血液,无辐射无伤害,最大限度的避免在无症状、不自知的情况下幽门螺旋杆菌对你的危害,提前预知,及早防范。
预防措施:
幽门螺旋杆菌可以通过口-口、胃-口传播,由于它的这个特性,使得胃癌变成了一种会传染的疾病。但是大家也不要恐慌害怕,餐前洗手,不吃生肉、分餐而食都是很好的预防措施。
北京中医医院白癜风北京中医医院白癜风
转载注明:
http://www.xwoae.com/jbzz/10153.html
- 上一篇文章: 幽门螺杆菌是人类胃癌的危险因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