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幽门螺杆菌 > 疾病症状 > > 正文 >

清除幽门螺杆菌需尽早,出现胃黏膜萎缩要复

除幽需尽早,萎缩要复查

医院成虹

最近通过胃镜检查诊断了一例“早期胃癌”,患者是一位70多岁的男性。

这位患者5年前曾因体检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而前来就诊,虽然当时患者并没有明显的胃肠道不适症状,但考虑到患者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时年龄已经有60多岁,我还是建议患者先进行胃镜检查,排除肿瘤后再进行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根除治疗。胃镜胃黏膜活检的病理检查提示胃黏膜萎缩、肠化生,虽然这位患者并没有明显的症状,但他已经发生了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检查后,患者接受了一个疗程的幽门螺杆菌的根除治疗,停药一个月后患者复查呼气试验检查提示其感染的幽门螺杆菌已经获得了成功根除。我嘱咐患者,虽然细菌已经根除了,但还需要定期复查呼气检查及胃镜检查。患者遵医嘱定期前来复查,多次复查呼气试验检查阴性,在幽门螺杆菌根除后的几次胃镜复查中,胃黏膜活检病理检查显示胃黏膜的急慢性炎症逐渐消退,但肠化生并没有逆转。最近,患者偶尔出现上腹部不适,再次接受了胃镜检查,检查中发现其胃窦部位有一处黏膜稍微隆起凹陷,活检病理提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并癌变,黏膜内癌”。

中国是目前全球胃癌最高发的国家,年WHO报告全球新发胃癌及因胃癌死亡的病例中,有超过40%的病例发生在中国。我国年报告的由于感染因素导致的癌症负担中,幽门螺杆菌感染所致的癌症占45%。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其胃癌发生的风险增加4-6倍。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虽然胃癌的发生是由遗传因素、细菌感染、环境饮食因素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幽门螺杆菌感染是预防胃癌发生的一个最重要的可控的危险因素,而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最佳时机是在胃黏膜萎缩和肠化发之前。

在幽门螺杆菌的作用下,胃黏膜由正常黏膜发展至慢性浅表性胃炎,伴随着炎症反应的进展及细菌的各种毒力因子等的作用,部分患者的胃黏膜会逐渐发生萎缩、肠化、甚至异型增生,其中有1%的感染者最终会发生胃癌。在没有发生胃黏膜萎缩/肠化之前根除幽门螺杆菌可以明显降低胃癌发生风险;对于已经发生萎缩/肠化患者,根除幽门螺杆菌后,患者仍然存在胃癌发生的风险,尤其是存在胃黏膜肠化的患者,因此萎缩性胃炎患者在根除幽门螺杆菌后仍然需要定期进行内镜的复查。

本文中提到的这位患者,由于发现和治疗幽门螺杆菌时年龄已经较大且已经发生了萎缩性胃炎,虽然患者的幽门螺杆菌经过一次治疗就获得了成功根除,但患者最终还是发生了胃癌。所幸患者依从性很好,遵医嘱定期进行胃镜的复查,使得病变可以早期被发现,从而可以有机会通过内镜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

总结本例,得出结论,除幽需尽早,萎缩要复查,从而可以及早避免,及早发现,及早消除,及早康复。

在人与疾病的关系面前,从来没有一劳永逸的方法,医生及患者要时刻保持淡然的心态与敬畏的行动,才可不断化险为夷!

告知:自今起本







































南昌治疗白癜风医院
南京白癜风专科医院

转载注明: http://www.xwoae.com/jbzz/15932.html

Copyright 2008-2009 http://www.xwoa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幽门螺杆菌 版权所有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