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幽门螺杆菌 > 疾病症状 > > 正文 >

我感染了幽门螺杆菌,我的孩子怎么办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间医院最好 http://pf.39.net/bdfyy

黑鱼妈妈

早上起床有口臭?

拼命刷了牙,

嘴巴里还是一股味?

还伴有失眠?小心了!

很可能是感染了幽门螺杆菌!

这个被世界卫生组织

确定为Ⅰ类致癌物的细菌。

//////////

不能吧?

莫不是逗我?

真不是逗你!

新闻

热点

几年前,李奶奶开始失眠,一直靠吃安眠药助眠。

后来接诊医生发现她口臭严重,怀疑有幽门螺杆菌作祟,遂,建议其做个碳14呼气检查,不曾想,检查结果,远远超出了正常值,达到正常值上限的8倍。

得知自己睡不好,是幽门螺杆菌作的怪后,李奶奶不由惊呼“我们全家人睡眠都不太好”。

听到李奶奶这话,接诊医生赶忙医院查一查。在医生的建议下,医院检查。

检查结果显示:李奶奶的2个女儿、2个女婿、儿子儿媳的碳14值都呈阳性,一家人全部“中招”。

一家七口集体失眠,竟都是因为感染了幽门螺杆菌?!细思极恐啊!

你是不是在自己的体检报告上见到幽门螺旋杆菌阳性的诊断后惊慌失措?生活中又该如何预防?如果家长幽门螺旋杆菌阳性,孩子怎么办?孩子要不要去检测是否感染了?

要不要带孩子去做检查

不建议14岁以内的孩子做常规性的幽门螺杆菌(Hp)检测,但是孩子出现以下情况,家长就要警惕:

1、孩子有明显症状。

如果孩子经常(注意,是经常)胃痛、胃胀、反酸、嗳气、恶心、呕吐、腹泻、便秘、大便发黑,胃口不好而且体重不增反减,就需要检查是否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因为孩子感染了Hp,会导致营养不良、生长发育迟缓,严重的还会导致消化道出血、缺铁性贫血。

2、家里有带菌者或者相关病史。

不建议孩子太小做检查,但是跟孩子亲密接触的成人,包括家长、保姆、亲戚等,每年常规体检的时候,需要检查幽门螺杆菌。尤其是家里有消化道溃疡家族史的,家长更要敏感,如果孩子持续出现了上述的某些症状,医院检查了。

感染了幽门螺杆菌的孩子

需不需要治疗?

孩子没有消化道症状的时候,不需要治疗。

首先,感染后的发病率其实并不高,随着孩子体质增强,这个细菌自己可能就消失了。

其次,幽门螺杆菌的根除治疗主要是选用抗生素联合治疗,而且需要连续大剂量用药2周。抗生素对孩子整个肠道菌群的伤害特别大,孩子整个脾系功能都会一落千丈,绝对的得不偿失。

只有确诊为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等消化道溃疡的孩子,或是因慢性胃炎、消化不良做内镜检查的孩子,才需要做根除治疗。

最为关键的

如何预防孩子感染?

要想预防孩子感染,或者感染了但是没有症状的孩子希望通过自体清除幽门螺杆菌,那么就要做到两点:一是注意饮食卫生;二是增强抵抗力。

1、杜绝嚼食喂孩子。不仅幽门螺杆菌,成人很可能感染其它各种病菌而不自知,因为成人抵抗力强,没有明显症状,但是孩子抵抗力差,致病的几率大得多。

2、养成公筷习惯。家里吃饭,最好用公筷来夹菜。

3、大人不要对孩子的汤、饭吹气。如果太烫,就放一放。唾沫是最主要的传染源。

4、养成便后洗手的习惯。幽门螺杆菌还会经口-粪传播,接触了被感染者的粪便或呕吐物都可能会感染。所以要养成便后洗手的习惯。如果马桶定期消毒就更好了。

5、减少外出就餐。从国内外研究结果来看,外出就餐与孩子肥胖、发生慢性疾病的几率呈现密切相关的关系。最要紧的是,外出就餐的安全卫生得不到保障,孩子极可能为此“病从口入”。为了避免这样的状况,父母应尽量减少外出就餐,为孩子把好饮食的第一关。

黑鱼妈妈叨叨时间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生命力十分顽强的细菌,它能在胃酸环境下生存,还具有极强的传染移动能力。正因如此,许多孩子在确诊幽门螺杆菌感染、吃药控制后,由于家庭生活习惯的固化,又重新面临症状反复的威胁。

总体说来,要避免幽门螺杆菌的感染,没有哪向措施是能够立竿见影的。唯有将正当预防落实到生活的细节中,倡导更卫生科学的健康生活,才能提高孩子免疫力,让孩子免受幽门螺杆菌危害。

×××

黑鱼妈妈

上海莱迩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与国内知名预防医学专家团队合作,依托国内获得卫生部批文的可灭活病毒的皮肤黏膜消毒液,搭建以流感/腹泻/手足口病/肺炎等传染病消毒预防的综合服务平台。提供安全、专业、高效的疾病预防的解决方案,构筑全方位、全时段的除菌灭毒防护网。

往期精选

●水痘又来“惹事”,“战痘”已经打响!

●二类疫苗没用?这些二类疫苗花钱也要打,别为省钱耽误娃

●这才是真实的流感,明明每年夺取中国十几万人性命,却把账记在别人身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注明: http://www.xwoae.com/jbzz/19146.html

Copyright 2008-2009 http://www.xwoa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幽门螺杆菌 版权所有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