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幽门螺杆菌 > 疾病症状 > > 正文 >

划重点3种病误诊率最高美国过半患者因此

北京有哪些好的白癜风医院 https://mjbk.familydoctor.com.cn/bjbdfyy/pj/

尽管整个医学界一直致力于提高诊断准确率,但临床中,误诊或漏诊情况仍难杜绝。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发表在《诊断学》上的最新论文称,过去几十年,美国的误诊漏诊率非但没有明显下降,部分疾病甚至不降反升。

哪些疾病容易被误诊?最新研究,邀请专家解读疾病密码,给你的身体提个醒。

中外误诊情况不容乐观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回顾分析了28篇已发表的研究数据,并对其中涉及的近9.2万名患者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在所有疾病中,癌症、感染性疾病和血管疾病的误诊率最高。

大约每10名患者中,就有1人在患上这三类病症中的一种时被误诊或漏诊,其中53%的人因此导致终身残疾或死亡。

同类病症中,不同疾病的误诊率也有较大差别。此外,研究人员在分析年~年美国联邦医疗保险数据时还发现,中风、蛛网膜下腔出血和动脉瘤破裂的漏诊率正在上升;虽然中风和心脏病一样常见,但其误诊率是心脏病的5~10倍。

专家表示,误诊漏诊是医学界的共性问题,我国同样存在。但由于我国相关研究及统计数据比较匮乏,目前无法用权威数字说明这一问题。

专家说:“相比过去,虽然我们在医学上取得了不小的进步,但误诊情况不一定比美国乐观。一方面,我们的循证医学研究与美国还有差距,对已发生的误诊病例缺乏系统的统计及后续研究,不利于及时改进;另一方面,我国医学技术在某些领域的发展相对滞后,确诊难度就会相应增加。”

准确率受4大因素影响

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研究人员认为,筛查普及率和疾病的罕见程度是影响诊断率的重要因素。

究其根本,还是因为投入不足、重视不够。美国每年用于研究误诊的经费约为万美元,比研究天花所用的还要少,而天花早在半个世纪前就几乎“绝迹”了。单就近期误诊率上升而言,新冠疫情也是原因之一,因为医生主要通过电话问诊和随访,且无法做检查。

医疗过程中的误诊其实是不可避免的,它受到人类认知、医疗技术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1丨医生经验和水平的局限性

人类认知有局限性,即便如今医学技术已极大发展,医生仍无法了解所有疾病,更难对所有病症作出准确判断。

“受个人经验影响,有些医生也可能在诊断时出现误判。”白浪说,面对当地低发的疾病,医生就容易面临诊断困难的问题。

比如,黑热病多发于北方,久居南方的医生遇到此类患者时,有可能因为医治经验不足误诊。此外,如果医生的专业水平不够或责任心不强,诊断时考虑不全面,也可能出现误诊。

2丨医疗诊断设备存在精度局限

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依赖于病原学,最终确诊需要参考病毒、细菌等微生物检测的结果,而检测过程又会受到许多因素影响,如仪器精确度、敏感度,以及检测手段的有效性等。

3丨隐匿性疾病增加确诊难度

有些疾病的症状本身十分隐匿或不典型,难以判断。

专家说,得了主动脉夹层或主动脉瘤的患者,单看外表与其他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及肺栓塞很难鉴别,必须通过CT确诊。患者就诊时,如果医生没有考虑到这种可能性,略过CT检查,就会出现漏诊或误诊。

4丨医患间缺乏信任

医院的不信任,会误导他们拒绝掉一些十分必要的检查项目;也有些患者因为担心“又要花好多钱”,错过了获得及时诊断的机会。

专家说,这一现象近些年有了明显改善,多数人在经济允许范围内都会积极配合检查,但医患之间的信任仍需加强。只有病人不隐瞒病情,才有助于医生做出准确诊断。

在我国,医疗水平的区域不平衡现象,也导致了不同地区漏诊误诊率的较大差异。罗荣城说,医院医院的医疗水平落后,医疗设备不齐,部分门诊缺少专科医生,相对更易出现误诊漏诊。

降低误诊率需多方努力

最近几十年,我国医疗水平迅猛发展,与过去相比,误诊漏诊问题已有明显改善,许多以前查不出、弄不清的疾病都可以得到准确诊断和及时救治。

要想进一步降低误诊率,仅靠医学技术的进步还远远不够,更需要医生、患者等多方的共同努力。

1、医生加强学习与反思

专科医生要进行更全面的知识汲取,比如善用网络拓展视野和知识面,多与同事或领域内专家交流经验等。

医院也应尽可能创造机会,通过人才交流的方式让本院医生到外地进行学习。对工作中发现或出现过的误诊误判病例,要做好总结分析,吸取经验教训。

2、增加第三方检测机构

白浪认为,短医院的医疗资源达到同一水平并不容易,但可以在多地分散建立专业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医院合作。

医院难以开展的检查项目,可以就近送往检测机构,有助减少漏诊误诊。

3、向患者普及医学知识

医学常识的普及,不仅包括健康生活方式和养生技巧,还有一些诊疗常识,比如患病后应去什么科室检查、常见的检查项目有什么用等。

对患者来说,及时了解身体情况和医学常识,定期做体检很重要,各年龄段都有体检的重点。

20~30岁:传染病、心理疾病

20~30岁的年轻人体检时要特别重视筛查传染病和心理疾病,常见检查包括乙肝、幽门螺杆菌、心理疾病自测量表等。

部分恶性肿瘤也多见于年轻人,如白血病、骨肉瘤等,除了常规体检项目,如血常规、血脂、血糖、肝功、肾功、腹部彩超等之外,还应结合身体变化及时就医。

30~40岁:慢性病

建议这部分人体检时重点筛查“三高”以及癌症。

女性要特别重视宫颈癌、乳腺癌,可接受HPV、TCT、阴道彩超等检查,也可选择具有针对性的肿瘤标志物检查。

慢性病的发生具有家族遗传性,若家中有“三高”患者,日常更要严格管理健康,发现症状尽早就医。

40~50岁:肿瘤

这一时期,结节、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会初见端倪,家族遗传疾病发病率上升。

建议有家族病史、三代以内亲属有发生肿瘤的人,需要提早体检。

以胃癌家族史为例,用家人患癌时的年龄减去15年,就是需要做胃镜的年纪;

肺癌是我国高发病率肿瘤,高危人群应注重低剂量螺旋CT筛查及肿瘤标志物检测;

部分女性在此阶段已进入围绝经期,可通过乳腺彩超、钼靶、肿瘤标志物等检查,对乳腺癌进行早期筛查。

50岁以上:3个重点

人到中年,体检要重视三个重点。

◎心脑血管筛查

已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应定期进行脑血管、心电图、心脏彩超、头部磁共振等检查,对预防急性心脑血管事件有重要意义。

◎肿瘤筛查

重点
转载注明: http://www.xwoae.com/jbzz/21582.html

Copyright 2008-2009 http://www.xwoa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幽门螺杆菌 版权所有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