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医院李修岭
在我国,由于胃癌高发,人们对幽门螺杆菌有着复杂的感情。本文在此介绍一下幽门螺杆菌及其对人们健康的影响。
在“中国幽门螺杆菌信息中心”网页的首页上有三句话:感染了全球半数以上的人口;感染人数最多的国家是中国;引起一系列相关疾病。这三句话足以说明Hp感染是关系到公众健康的大问题,它是引起某些临床疾病的重要原因。
幽门螺杆菌的感染与经济情况、文化水平、居住条件、职业、水源等有关。发展中国家感染率多于发达国家,农村多于城市,文化程度低的人群多于文化程度高的,以池塘水、井水为水源的地区多于自来水地区,医护人员也是感染的高危人群。
~年期间,胡伏莲教授的团队曾在全国20多个省市对我国人群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进行调查,发现我国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平均为59%,其中甘肃最高(84%),广东最低(42%),北京与上海处于平均水平。
人是幽门螺杆菌的唯一传染源,其传播途径是消化道,可以是口到口(共用餐具、水杯),胃到口(胃里反流到口腔),还可以是粪到口(幽门螺杆菌可随大便排出)。胡伏莲教授举例说,在经济落后的某些地区,居民在河的上游洗马桶,下游洗菜,就很容易发生粪口传播;还有的父母喂养婴儿时,喜欢先把食物嚼碎了再喂给孩子,这样也导致幽门螺杆菌的传播。
所以,幽门螺杆菌感染有两个特点。一个是家庭聚集性,像结婚3年以上的夫妻,一方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则另一方有80%、孩子有60%也是幽门螺杆菌阳性。另一个特点是随着年龄的增加,人们接触幽门螺杆菌的机会大大增多,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也随之提高。
幽门螺杆菌只存在于胃内,胃液的高酸特性使它不仅能在这种高酸环境中生存繁衍,还会引起炎症和胃黏膜损伤,这就是引发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主要原因。
这种长期的炎症会引起胃黏膜萎缩甚至引发肿瘤。有研究显示,幽门螺杆菌感染与一些胃外其他系统疾病相关,包括不明原因的缺铁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一些皮肤病,但这种相关性的强度仍待探究。
随着人们对幽门螺杆菌的认识越来越全面,它的一些“保护作用”也逐渐被发现。
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携带者在儿童时期罹患哮喘的风险降低,患胃食管反流的风险也较未感染者降低。幽门螺杆菌感染还可能是炎症性肠病的保护因素,而清除幽门螺杆菌的治疗本身也会干扰肠道菌群。可以说,幽门螺杆菌感染并非百害而无一利,这有赖于临床医生和感染者共同评估其受益和风险,慎之又慎地制定对策。
很多“老胃病”患者接受了多次不同的幽门螺杆菌检测并对一些可能矛盾的结果一头雾水,这就需要大家了解关于幽门螺杆菌的常用检测方法及其优势、弊端。
呼气试验可作为是否感染幽门螺杆菌的直接证据,病理检测阳性能最直接地反映幽门螺杆菌的感染,但阴性则不能排除这一结果。血清抗体检测只能说明曾经感染,但无法证实当时胃内有无幽门螺杆菌存在。
我国幽门螺杆菌感染率超过50%,但其中引发胃癌的不足1%。虽然数据并不骇人,但幽门螺杆菌和胃癌的相关性足以使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如鲠在喉。然而,不加选择地清除幽门螺杆菌不仅不能如期受益,反而会干扰正常肠道菌群,甚至会引发新的消化系统疾病。可见,临床医生参与全面评估并制定对策,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消化界专家经过商议制定了需要清除幽门螺杆菌的情况,包括消化性溃疡、胃癌家族史、需要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等药物、胃切除术后等10种。同时,人们也根据血清抗体分型评估所感染的幽门螺杆菌的毒性及致癌风险,从另一个角度评价清除幽门螺杆菌的获益。因此,在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时,大家要及时与临床医生沟通,充分评估并谨慎制定对策。
由于幽门螺杆菌本身容易耐药,加上我国存在抗生素滥用的现象,这对幽门螺杆菌欠佳的清除效果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但临床医生通过联合抑酸药物和铋剂(胶体果胶铋,枸橼酸铋钾),可从不同角度、不同环节实现对幽门螺杆菌的有效击杀。
虽然如此,对于幽门螺杆菌的清除,规范和坚持仍应奉为圭臬。所谓规范,是指应用规定种类、规定剂量的药物。所谓坚持,是指清除疗程应达14天,疗程的不足也会影响清除效果以及引起假性清除的可能。
由于铋剂在我国廉价易得,所以我国多采用包含铋剂的四联疗法。它包括两种抗生素,即一种抑酸药物和一种铋剂。由于清除幽门螺杆菌的指征需要临床医生全面评估,而且抗生素有敏感和耐药之别,所以大家如果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医院咨询,接受规范处理。
目前,人们对幽门螺杆菌的了解仍不全面,但这并不影响大家依据所知的内容做出决策。当更加全面地了解幽门螺杆菌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时,大家也许可以用一种更为平和的态度认识它的存在。
来源:医药卫生报
声明:本白癜风治疗效果哪里好白癜风治疗效果哪里好
转载注明:
http://www.xwoae.com/jbbj/15803.html
- 上一篇文章: 清明养胃,小心幽门螺杆菌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