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育障碍儿童如何远离幽门螺杆菌
一岁多的发育迟缓的宝宝严重食道反流,大便一直不好,还经常偏黑!检测报告显示十二指肠问题,幽门螺旋杆菌问题。医院消化科做个胃镜,胃镜检查结果发现孩子十二指肠有个大溃疡合并活动性出血,幽门螺杆菌感染强阳性。通过沟通发现阿姨怕饭菜烫着孩子,经常帮孩子把饭吹凉,甚至自己咀嚼食物然后用自己的筷子喂孩子吃。和孩子玩耍时也经常离得很近,教孩子对嘴亲亲等。但实际上阿姨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她吃饭喂给孩子吃,孩子被感染了。时间一长,孩子很容易贲门也受影响,胃动力不足,十二指肠溃疡和出血等。
我们今天聊聊什么是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
Hp是年澳大利亚学者Marshall和Warren从慢性胃炎患者胃黏膜内成功分离培养出的菌。Hp是慢性活动性胃炎的主要致病因素,是消化性溃疡发病的重要因素,也严重影响着肠道菌群和孩子的生长发育。幽门螺杆菌感染了世界范围一半以上的人群,发病率各个国家不同,同一国家的各个地区也不相同。发展中国家儿童是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高危人群。
幽门螺杆菌具有很强的传染性,一人得病传染一家。其主要的传播途径是“口-口传播”和“粪-口传播”。
Hp主要症状:
1、幽门螺杆菌感染儿童后大多表现为“无症状携带者”,
2、慢性胃炎患儿:有不同程度的消化不良症状临床表现的轻重程度不一,且病程迁延。主要表现是反复腹痛,无明显规律性通常在进食后加重。疼痛部位不确切多在脐周。幼儿腹痛可仅表现不安和正常进食行为改变,年长儿症状似成人,常诉上腹痛其次有嗳气早饱、恶心上腹部不适、反酸。进食硬、冷、辛辣等食物或受凉、气温下降时,可引发或加重症状部分患儿可有食欲不振、乏力、消瘦及头晕,伴有胃糜烂者可出现黑便。体征多不明显,压痛部位可在中上腹或脐周,范围较广泛。
3、小儿消化性溃疡:临床表现各种各样,不同的年龄症状差异较大。
(1)新生儿期:以突发性上消化道出血或穿孔为主要特征,常急性起病,以呕血便血腹胀及腹膜炎表现为主易被误诊,此期多为急性应激性溃疡,死亡率较高。出生后24~48h发病最多。
(2)婴幼儿期:此期患儿以急性起病多见,烦躁不安,食欲差,突然呕血、黑便,前期可能有食欲减退、反复呕吐和腹痛,生长发育迟缓等。
(3)学龄前期:此期腹痛症状明显,多位于脐周呈间歇性发作,与饮食关系不明确恶心、呕吐反酸、贫血与上消化道出血也较常见。
(4)学龄期:随着年龄递增临床表现与成人接近,症状以上腹痛、脐周腹痛为主,有时有夜间痛,或反酸、嗳气或慢性贫血少数人表现无痛性黑便、昏厥,甚至休克。
并发症
常至患儿消瘦,蛋白丢失性肠病,营养缺乏并发贫血;可并发消化性溃疡,可致消化道出血,少数可至萎缩性胃炎和胃癌。
1、出血:出血的并发症有时可以是溃疡的首发症状而无任何前驱表现。呕血一般见于胃溃疡,吐出物呈咖啡样,而黑便较多见于十二指肠溃疡。当出血量较多时任何一种溃疡可同时表现呕血与黑便,在小儿胃内引流物呈血性多提示胃出血但引流物阴性者,不能排除十二指肠溃疡合并出血的可能(因为血液可不经幽门反流入胃)。
2、穿孔:穿孔较出血少见得多,溃疡穿孔常突然发生,可无任何先兆症状。少数儿童可无溃疡病史以穿孔并发症为首发症状经手术证实为十二指肠溃疡伴穿孔。在新生儿早期也可见应激性胃溃疡穿孔表现腹痛、腹胀。
除了以上症状,还有证据证明缺铁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过敏性疾病,慢性荨麻疹、发育迟缓等与其相关。
在西方发达国家地区,因为大家使用分餐制,儿童与青少年中一般很少有Hp定植,5岁以下更是少见,50岁以后50%以上的病人才有Hp血清学感染的依据,如法国10岁以内感染者仅有3.5%与此相反的是在发展中国家Hp感染率较高,10岁即有一半感染Hp,在阿尔及利亚冈比亚等国报道,有45%~90%的儿童是在10岁内感染了Hp。此外最近报道在人的一生中儿童期较成人期容易获得Hp感染,出生较早的较出生迟的个体具有更容易获得Hp感染的危险。Pelser等报道,在儿童中Hp感染率不仅很高,而且随着年龄增加而递增,3个月~1岁为13.5%,2~4岁为48.5%,5~9岁为67.3%,10~14岁为84.2%。
Hp感染和汉族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QAl基因位点相关,HLA-DQAl*03等位基因频率明显低于Hp阴性人群,而DQAl*05频率则显著高于无Hp者,说明这二种基因与Hp感染有关联。*03基因对Hp具有免疫抵抗作用,而*05基因则具有易感作用,即免疫遗传因素在Hp感染的形成过程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检查方法:
1.呼气试验
需要2周以上没有使用抗生素、奥美拉唑及铋剂
检查当天需要禁食禁水,30分钟出结果!快速准确
2.测血清中幽门螺杆菌抗体
未治疗的幽门螺杆菌患儿血清幽门螺杆菌抗体阳性。治疗后3个月该抗体才会逐渐下降。
所以,幽门螺杆菌杀菌后常用C13呼气试验检测该菌是否根除彻底
3.尿素酶试验
胃镜检查时取胃粘膜组织,接种到培养基管中,培养管变色,说明幽门螺杆菌感染。
4.幽门螺杆菌培养
胃镜检查时取胃粘膜送到细菌室培养
5.组织切片染色
胃镜取的胃粘膜,然后在病理科经特殊染色检测幽门螺杆菌
6.大便和唾液幽门螺杆菌检查
准确率不高,不常用
让孩子远离幽门螺杆菌的五个建议
据相关临床资料显示,我国儿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发病率已明显高于欧美发达国家,这些可能与饮食及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因此及早培养孩子的良好饮食习惯,才能使孩子远离胃病困扰,首先要让孩子做到以下这几点。
■遵循饮食规律:一日三餐,按时按量,特别改变孩子不吃早餐的习惯。
■饭前便后要洗手,吃饭要细嚼慢咽,不要狼吞虎咽,饭后不马上做剧烈活动。
■忌暴饮暴食,每天把肚子撑得饱饱的,还有吃生凉、生冷食品无节制,这样都会加重胃的负荷,让肠胃得不到休息,形成积滞,日久便出现厌食、消化不良,打乱胃酸分泌的规律,导致各种胃部疾病的发生。特别提醒在节假日期间,不能让孩子放纵,想吃就吃,东西吃得过杂过量,极易患急性胃炎。
■保持口腔卫生:家长还要督促孩子坚持口腔清洁卫生,勤刷牙,以清除藏在牙垢中的幽门螺杆菌,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病的重要致病因素,有的家长要纠正口对口喂养的习惯。
■有意识地教育孩子,使孩子认识到只有注意饮食卫生,才会有健康身体,不迷恋于街头兜售的不洁食品并有排斥感。
儿童发育障碍康复中心简介
儿童发育障碍中心致力于儿童神经发育障碍干预,采用国际先进理念和技术,通过恢复自愈能力、提高免疫力帮助患儿改善肠道菌群,消灭有害真菌、细菌和寄生虫,改善线粒体循环,促进肝脏排毒,排除重金属,纠正过敏体质,提升生物酶活性,改善免疫力,消除深部炎症(包括肠道炎症大脑炎症),改善体循环,修复甲基化通路,改善器官尤其是大脑供血供氧促进大脑神经发育。
儿童发育障碍中心的干预系统是以拥有多年临床实践经验的知名专家为核心组建的国际性技术团队,运用美、德等国家先进自然科学和营养学理论,用安全、绿色、有效的手段改善患儿免疫系统,启动人体的自愈能力改善病状。
联系方式:
治疗皮肤白癜风专家治疗皮肤白癜风专家
转载注明:
http://www.xwoae.com/jbbj/15938.html
- 上一篇文章: 幽门螺旋杆菌的那些事
- 下一篇文章: 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常用抗生素的应用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