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幽门螺杆菌(Hp)高感染率国家,现症感染率为42%~64%,近几年儿童感染率明显增加,且在托儿所、学校、家庭有聚集现象。据报道,中国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48.98%~77.78%,并随年龄递增。传染源及传播途径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但多数学者认为人是主要传染源,其次为动物,主要通过口-口或通过粪-口途径传播。用筷子共餐和母亲习惯将食物咀嚼后再喂孩子的国家和地区,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比分餐者要高得多。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儿童胃炎、胃溃疡关系密切,对儿童胃病的诊断与治疗有重要意义。由于儿童自身生长发育及药物代谢的特点,成人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治指南并不完全适用于儿童。为了规范中国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断与治疗,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特制定《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治专家共识》。
我国是幽门螺杆菌高感染率国家,现症感染率为42%~64%,近几年儿童感染率明显增加,且在托儿所、学校、家庭有聚集现象。据报道,中国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48.98%~77.78%,并随年龄递增。传染源及传播途径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但多数学者认为人是主要传染源,其次为动物,主要通过口-口或通过粪-口途径传播。用筷子共餐和母亲习惯将食物咀嚼后再喂孩子的国家和地区,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比分餐者要高得多。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儿童胃炎、胃溃疡关系密切,对儿童胃病的诊断与治疗有重要意义。由于儿童自身生长发育及药物代谢的特点,成人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治指南并不完全适用于儿童。为了规范中国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断与治疗,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特制定《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治专家共识》。
慢性腹痛是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最常见表现
幽门螺杆菌感染儿童后大多表现为“无症状携带者”,部分则表现为慢性、反复性腹痛、呕吐、呕血、便血、嗳气、腹胀、消瘦、头痛、烦躁及口臭等,其中慢性腹痛是儿童感染后最常见和最突出表现。
目前尚无足够证据显示,幽门螺杆菌感染与中耳炎、牙周疾病、食物过敏、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及生长发育迟缓有关。临床检查的目的是寻找潜在病因,而不是检测是否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因此,指南对于功能性腹痛患儿不建议行幽门螺杆菌检测,只有儿童有以下指征才建议检测: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一级亲属中有胃癌的患儿、不明原因的难治性缺铁性贫血、长期服用非甾体消炎药(包括低剂量阿司匹林)。
治疗低剂量、短疗程为佳
儿童幽门螺杆菌是否需要根治尚无统一意见,有人认为儿童的感染有自限性,且大部分儿童感染无临床症状。此外,小婴儿给予根除治疗后,其复发率仍然很高,如果不合并溃疡,根除幽门螺杆菌后,症状改善不明显。所以,儿科界多数学者主张,对于常规治疗有效和无症状的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不需要抗幽门螺杆菌治疗。
目前,对幽门螺杆菌感染一般采用三联或四联方案,以低剂量、短疗程为佳。常用的方案有:①PPI+羟氨苄青霉素+甲硝唑(或替硝唑)1周;②PPI+羟氨苄青霉素+克拉霉素1周;③PPI+克拉霉素+甲硝唑1周;④铋剂+克拉霉素+甲硝唑2周;⑤铋剂+克拉霉索+呋喃唑酮2周;⑥铋剂+羟氨苄青霉素+甲硝唑2周。儿童在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结束至少4周后应进行疗效判断,即使患儿症状消失也建议复查,首选尿素呼气试验。
近年来,中医药对幽门螺杆菌相关性疾病的治疗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尤其是中西医结合疗效明显,在临床症状、抗幽门螺杆菌作用、改善胃黏膜及综合临床疗效方面都明显优于单用中药和单用西药,副作用明显减少,复发率明显降低,显示出良好前景。
儿童幽门螺旋菌感染的预防
怎样才能有效防止感染幽门螺杆菌呢?
注意喂养方式。常有把东西嚼烂再喂给孩子或自己边吃边用同一筷子、勺子夹饭菜喂孩子的习惯。这种方式,很容易使孩子感染上幽门螺杆菌。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生吃蔬菜瓜果要洗净、切断口对口传播等,都是控制和杀灭幽门螺杆菌的有效途径;此外,中国家庭通常的进餐方式也很容易造成幽门螺杆菌的传播,有条件的家庭建议至少和孩子分餐进食。
不要搂着孩子睡觉。因为嘴对嘴的呼吸可以为幽门螺杆菌的传播大开方便之门。如果父母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很容易通过唾液传给小孩。
本文转载自:《江苏卫生保健》.年12期.
作者:医院儿科
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好北京哪家治疗白癜风
转载注明:
http://www.xwoae.com/jbbj/165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