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可诱发14种癌症澎湃在线
岳继慧东方卫视名医话养生
国内新冠肺炎疫情
逐步得到控制的当下
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
也在逐渐恢复
但是
其他疾病的威胁仍然不容小觑
尤其是恶性肿瘤
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恶性肿瘤也是一种慢性病
恶性肿瘤现已成为严重威胁中国人群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根据最新的数据显示,恶性肿瘤死亡占居民全部死因的23.91%。且近十几年来恶性肿瘤的发病死亡均呈持续上升态势。中国目前每年新发恶性肿瘤病例数为.9万例,相当于每天超过一万人会罹患癌症。
与其谈癌色变,不如尽早预防。我们要像预防“三高”、心脑血管疾病一样,学会从改善生活饮食习惯开始,来预防恶性肿瘤。
预防肿瘤
从健康的生活方式入手
具体该如何做才能预防肿瘤呢?
世界卫生组织曾提出三级预防的概念。陈教授认为,肿瘤的预防,针对不同的群体,可以分为三个层面,针对每个层面,给予精准的措施,实现精准预防。
一级预防:大众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45%的癌症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保持愉悦的身心健康,对于预防肿瘤有非常很重要的意义。陈教授建议大家要做好以下这几件事。
1、禁烟限酒
吸烟是导致多种癌症的最主要因素,全球导致癌症的可改变生活方式因素当中,吸烟占据了近1/3的比例。戒烟不仅有助预防肺癌,也能减少膀胱癌、肾癌等恶性肿瘤的发病率。酒精同样如此,过量饮酒、酗酒与肝癌、食管癌等密切相关,及时戒酒、限酒有助预防肿瘤。
2、户外运动
这里包涵了两个概念,既要坚持合理运动,也要注意运动的最佳场所是户外。这主要是由于室内健身缺少日光照射、空间相对密闭供氧量不足,而户外运动就能弥补这些不足。运动方式的选择上,应注重有氧运动与无氧运动相结合。
陈教授强调,运动同时也是体重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肥胖是增加患癌风险的重要因素,近些年的研究表明,肥胖可以导致14种癌症的发生;而当人们养成运动的好习惯,就可以大幅降低相应的患癌风险。欧美一项万人的研究显示,运动可以降低13种恶性肿瘤的发病风险,其中最高的是食管(腺)癌,发病风险降低了42%。
3、合理膳食
生活中有很多人都想寻求“防癌食品”,想了解“吃什么能防癌”。但是,陈教授强调,任何一种单一的食物都不能真正“防癌”,而是需要我们从健康的膳食结构入手,从多样化的食物摄入中获取均衡的营养。从防癌的角度来看,饮食尤其需要注重控盐(餐食以外的盐摄入);摄取足量的新鲜蔬菜水果、新鲜食品;远离长期贮存的腌制、熏腊、霉变食品。
4、规律起居
早睡早起,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熬夜,能够帮助人们保持相对良好的状态,提高免疫力和抵抗力。
上述提倡的这些健康生活方式,是“不花钱”的最佳防癌措施,大众都应该积极行动起来。
二级预防:避免明确的致癌因素
有些肿瘤是有明确的致癌因素的,比如胃癌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宫颈癌与HPV病毒感染……这就需要我们在生活中注意远离危险的致癌因素,从而降低肿瘤发生的风险。
生物因素:如细菌、病毒感染。比如说,乙肝病毒和HPV病毒,分别是引起肝癌和宫颈癌的高危因素。目前也已经成功的研制了乙肝疫苗和HPV疫苗来预防上述两种病毒的感染,从而降低患上肝癌和宫颈癌等癌症的可能性。这部分的肿瘤,可以采取接种疫苗的手段来进行预防。
环境因素:如辐射、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等。新装修的房屋容易有致癌的甲醛、苯等装修残留物,因此建议要选择环保的装修材料,装修后充分通风一段时间后才适宜入住。过度的日光照射,也可能会因为紫外线辐射而诱发皮肤癌。因此日晒要适度,长时间在烈日下暴晒应采取必要的防晒措施。厨房油烟等也需要及时做好防护。
三级预防:早期癌前病变人群要注重筛查和随访
某些慢性炎症本身就是肿瘤的癌前病变,是从健康阶段发展到肿瘤的关键期,如果能够及时控制,就能避免肿瘤的发生;或是通过及时筛查,让肿瘤得以早发现,从而获得更多治愈的机会。
已经有早期癌前病变的人群,需要做好定期的筛查和随访,及早发现和治疗,就可以有效避免癌症的发生。
比如说肺结节。现在体检中发现肺结节的情况比较多见,并非都需要“一刀切”,但市民需要重视对肺小结节的随访。一般不足6mm的肺小结节,需要每年进行低剂量螺旋CT的检查,检测它的变化,6~8mm的肺小结节,刚发现时3~6个月进行随访,如1年无变化,可以每年进行随访,如果随访期间超过1cm,那可以进行手术予以切除,也能达到治愈的效果。
再比如慢性萎缩性胃炎,虽然有极低的可能转变癌症,但是我们也得积极的进行检查和治疗,可以进行抗幽门螺杆菌(Hp)治疗以及内镜检查,定期观察变化,在恶变之前予以对症治疗,改善预后。
还有就是大肠多发性的息肉、某些黑痣等,建议都要及时干预、处理、随访。
由于临床上肿瘤类型众多,各类肿瘤的高危人群、建议筛查的内容也各有差异,为了帮助市民更有针对性的做好个体化筛查,自年以来,上海市抗癌协会和医院联合发布了2版《居民常见恶性肿瘤筛查和预防推荐》,既涵盖了高危人群和筛查建议,又提倡了健康的生活方式。
年的版本包括了肺癌、大肠癌、肝癌、胃癌、乳腺癌、宫颈癌、前列腺癌、甲状腺癌、淋巴瘤、食管癌、恶性黑色素瘤、胰腺癌、胆囊癌和脑部肿瘤14种恶性肿瘤,覆盖了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的前10位——肺癌、胃癌、结直肠癌、肝癌、乳腺癌、食管癌、甲状腺癌、子宫颈癌、脑瘤和胰腺癌。前10位恶性肿瘤发病约占全部恶性肿瘤发病的76.70%。
年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期间,第三版的筛查和预防推荐也重磅推出。
在第二版的基础上,增加了恶性黑色素瘤、卵巢癌、骨肿瘤、膀胱癌、软组织肉瘤和白血病6种恶性肿瘤的预防和早诊早治信息。至此,新的目录扩大至20种恶性肿瘤,可以惠及更广大的人民群众。
中医药如何助抗癌“一臂之力”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
中医药疗效显著
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肿瘤防治方面
中医药又能发挥怎样的作用呢?
作为中西医结合科的专家,陈教授指出,中医对不同肿瘤的病机认识不同,但总体而言“正虚邪实”是肿瘤最重要的基本病机。正虚是指正气虚弱,即病人自身的抗病能力下降,邪实则是指外在病邪侵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常因虚致病,又因病致虚,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在肿瘤治疗上需要扶正祛邪,中西医相结合可以发挥更好的治疗作用。
目前,在肝胆胰肿瘤方面,中医药的应用较多,已使众多患者获益。以胰腺癌为例,其恶性程度高、预后差。在中医看来,胰腺癌以邪实为主,患者多有湿热症状,治疗宜清热化湿,改善微环境。胰腺癌患者病情反复多变,手术切除后的复发、转移率高,晚期患者病情表现复杂多变,并发症多,无不是湿、热邪致病的特性所决定的。目前临床中应用清热化湿法可以帮助晚期胰腺癌患者获得更好的生存效果。
实际上,临床肿瘤的转归中,有时不能完全将癌症消灭,但可以共存。此时,患者可以将肿瘤细胞想象成负隅顽抗的敌人,一系列的治疗对敌人造成了重创但仍无法一举歼灭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中西医结合的各种治疗手段,将肿瘤困在它们自己的碉堡中,并断绝其粮草,时刻“监视”它们的行动,阻止其壮大队伍,从而达到长期“与瘤共存”的目的。
来源|《健康财富》、医院
转载注明: http://www.xwoae.com/jbbj/21373.html
- 上一篇文章: 青岛妇儿医院快速便捷查出胃病元凶幽门
- 下一篇文章: 查出幽门螺杆菌感染要治疗吗有什么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