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幽门螺杆菌 > 疾病病因 > > 正文 >

东京大学表示酶SHP1可防治幽门螺杆菌导

  日前,日本研究人员在英国《自然·微生物学》(NatureMicrobiology)杂志网络版上报告说,他们发现了一种酶,有助防治幽门螺杆菌导致的胃癌。

  胃癌是人类第二大癌症杀手,尤其在东亚地区多发,日本每年约5万人死于胃癌。大部分胃癌由幽门螺杆菌感染导致。胃癌在我国各种恶性肿瘤中居首位,胃癌发病有明显的地域性差别,在我国的西北与东部沿海地区胃癌发病率比南方地区明显为高。好发年龄在50岁以上,男女发病率之比为2:1。胃癌的预后与胃癌的病理分期、部位、组织类型、生物学行为以及治疗胃癌发病有明显的地域性差别,在我国的西北与东部沿海地区胃癌发病率比南方地区明显为高。长期食用薰烤、盐腌食品的人群中胃远端癌发病率高,与食品中亚硝酸盐、真菌毒素、多环芳烃化合物等致癌物或前致癌物含量高有关;吸烟者的胃癌发病危险较不吸烟者高50%。

  近日,日本东京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幽门螺杆菌的cagA蛋白质侵入胃细胞后,会和一种名为SHP2的酶结合,引发胃癌。幽门螺旋杆菌是一种螺旋形、微需氧、对生长条件要求十分苛刻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年首次从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的胃粘膜活检组织中分离成功,是目前所知能够在人胃中生存的惟一微生物种类。幽门螺旋杆菌病包括由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引起的胃炎、消化道溃疡、淋巴增生性胃淋巴瘤等。幽门螺旋杆菌病的不良预后是胃癌。

  东京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酶SHP2还有一个名为酶SHP1的“兄弟”,如果让cagA蛋白质和SHP1结合,其致癌活性就会被中和。这表明,SHP1是一种能抑制胃癌发病的酶。研究人员据此认为,人体在感染幽门螺杆菌后,SHP1和SHP2两种酶各自发挥功能的程度会决定他是否会患上胃癌。

  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约10%感染幽门螺杆菌的胃癌患者会同时感染EB病毒(人类疱疹病毒4型)。在感染这种病毒后,胃细胞中SHP1的量会减少,导致cagA蛋白质的致癌活性变强。这也是科学家首次弄清细菌和病毒“联手”致癌的机制。

  领导这项研究的东京大学教授畠山昌则认为,如果能找到增强SHP1这种酶功能的物质,将有助于预防胃癌









































白癜风哪里看的好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里医院疗效最好

转载注明: http://www.xwoae.com/jbby/13392.html

Copyright 2008-2009 http://www.xwoa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幽门螺杆菌 版权所有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