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旋杆菌是怎么回事?
20世纪80年代初,澳大利亚学者Warren和Marshall首次报道从人胃黏膜中分离培养出一种“未鉴定的弯曲状杆菌”,引起了医学界的广泛兴趣和深入研究。年,正式将其命名为幽门螺旋杆菌(HP),中文简称幽门螺杆菌。幽门螺杆菌产生的毒素和有毒性作用的酶,可破坏胃黏膜屏障,使机体产生一系列炎症和免疫反应,最终导致一系列疾病的发生和形成。幽门螺杆菌可以通过粪-口传播、口-口传播、医源性传播、密切接触传播。
目前已经确认幽门螺杆菌感染与下列消化道疾病有关:
1、消化性溃疡,包括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
2、慢性活动性胃炎;
3、胃癌;
4、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
5、胃食管返流病;
6、功能性消化不良。
目前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幽门螺旋杆菌例为胃癌Ⅰ类致病因子,但是胃癌与其他恶性肿瘤一样,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不是单一的幽门螺杆菌感染致病的结果。
早在年,Schwartz写下名言“无酸,无溃疡”,这不但是对消化性溃疡认识的起点,也是对消化性溃疡进行治疗的理论基础。然而,减少胃酸可使消化性溃疡愈合,却不能治愈,一旦停药,溃疡极易复发。这说明胃酸只是消化性溃疡发病机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而不是全部的病因,只有找到并消除了病因才可达到溃疡的完全治愈。幽门螺旋杆菌与消化性溃疡的发病密切相关,也是目前公认,消化性溃疡最常见和最重要的病因。幽门螺旋杆菌在消化性溃疡患者中有很高的检出率,成功根除幽门螺旋杆菌可使消化性溃疡的复发率明显下降。有资料显示,经常规抑酸治疗后愈合的消化性溃疡年复发率约50%-70%,而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治疗可使溃疡复发率下降到5%以下,这就表明去除病因后的消化性溃疡可获治愈。但临床实践中也存在着无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消化性溃疡,还有些溃疡已根除幽门螺杆菌,但溃疡仍有复发。可见,消化性溃疡还存在着其他病因。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私信删除。)
北京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更好看白癜风的医院哪家好
转载注明:
http://www.xwoae.com/jbby/141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