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生存于人体胃幽门部位,是最常见的细菌病原体之一。世界有多半人口受到过幽门螺杆菌的感染,而在有些国家几乎90%的人都感染过这种细菌。人们通常是在幼年时就受到感染,5岁以下达到50%。
幽门螺杆菌与慢性活动性胃炎(包括慢性萎缩性胃炎和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胃腺癌的发病关系密切,据统计,初次感染幽门螺杆菌年龄较早的人群萎缩性胃炎及胃癌发生率高,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死亡率的高低呈现平行关系。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大多无症状,引起上述相关疾病时可以表现为有反酸、烧心、上腹不适、隐痛、嗳气、饱胀感、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非特异症状。
幽门螺杆菌传播途径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带有传染性的细菌,传播途径一般为口-口、粪-口途径,亲密接触、进食被污染食物和饮水都有可能传染。国外的研究发现,在城市饮用水中幽门螺旋杆菌的检出率达4%,而且在蔬菜等食物表面也能检测到。一旦感染上了,如果不经治疗,幽门螺旋杆菌可能会陪伴您终生。幽门螺杆菌是如何传播的呢?
1、共餐易感染幽门螺杆菌
这是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的重要途径之一。就像感冒一样,一人生病全家吃药的现象,对于感染幽门螺杆菌十分普遍,所以建议居家中最好搞好卫生,采用公筷制等。另外,经常在外就餐的人被感染的机率也会大大增加,频繁出差的人须多加注意。
2、不可忽视接吻
接吻为什么会感染幽门螺杆菌呢?研究表明,唾液中也可检测到幽门螺杆菌,如果情侣深度接吻,幽门螺旋杆菌的传播将自然畅通无阻,所以接吻是感染幽门螺旋杆菌最直接的途径,望情侣们慎重。
3、生吃易感染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旋杆菌是胃病的高发因素,而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的频繁途径之一就是生吃膳食。现在西餐普遍,牛排七分熟甚至三分熟的习惯使然,或者打火锅时肉都还没烫熟,却早已吃得不亦乐乎,这些都有可能存在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的安全隐患。
4、刺激性食物易导致幽门螺杆菌的入侵
由于刺激性食物容易刺激胃粘膜,致使胃的体抗力低下,从而易导致幽门螺旋杆菌的入侵。虽然,刺激性食物对于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不是立竿见影的,但却是潜移默化。
幽门螺杆菌“偏爱”3类人
10岁以下的儿童
我国感染幽门螺杆菌的儿童中,10岁以下被感染者占40%~60%,且每年以3%~10%的幅度急剧增加;而10岁以上感染者,每年仅以0.5%~1%的幅度缓慢增加。患慢性腹泻、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低下的儿童,以及孤儿、弱智儿童等弱势群体,其感染率远高于同龄的健康儿童。
处于蜗居之家的人
居住在拥挤家庭环境中的儿童,尤其是与家长共寝者,感染几率较大。曾有针对陕西地区的一项调查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与家庭住房面积大小呈负相关。同时,家里没有抽水马桶也是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之一。
处于水污染地区的人
调查发现,饮用池塘水的人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高于饮用井水者,而饮用自来水的人感染率最低。有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能在河水中生存一周以上,甚至有时能生存一年左右。
学会5招预防感染
餐具消毒、分餐可预防
如果家庭成员中有人感染幽门螺杆菌,一定要分餐,并用公筷、公勺盛饭夹菜,不要相互夹菜,餐具要定期煮沸消毒20分钟。同时,应尽量减少在外就餐,并在医生指导下规范治疗。
不吃生食或太烫的食物
蔬菜、瓜果要洗净或削皮,不吃半生不熟的牛排等食物,不喝生冷水。不吃太烫的东西,特别是火锅、烧烤,以及酒和辛辣食物,它们会刺激胃黏膜,降低其抵抗力,从而为幽门螺杆菌的入侵创造条件。
不要“口对口”喂饭
老一辈人以及部分家长,喜欢口对口地给孩子喂饭,或将食物嚼碎后再喂,有些家长还会跟孩子吃同一碗饭。这些习惯都应该摒弃,否则可能将大人口腔内、肠胃里的幽门螺杆菌传染给孩子。
及时洗手、清洁口腔
饭前便后必须洗手,避免幽门螺杆菌传播。情侣间亲热前,要充分清洁口腔。
高危人群应定期体检
医院内镜中心主任廖志新解释,幽门螺旋杆菌(HP)是一种微需氧性、触酶阳性、具有尿毒酶活性的革兰氏阴性螺旋杆菌,其生存主要依附于胃窦部和胃体部粘膜上,少见于贲门粘膜上。幽门螺旋杆菌是引起胃炎的主要因素,也是胃癌的主要致病因素。
幽门螺旋杆菌具有传染力,所以一定要根除,以免危害自己和他人的健康。根除其实并不难,简单的抗生素治疗即可达到根除的目的,根除之后再感染机会将低于百分之三。所以检测胃内是否存在幽门螺旋杆菌是非常重要的。一旦确诊,医院就诊。幽门螺杆菌高危人群应每2~3年进行一次胃镜检查,50岁以下的成年人,需每3年做一次胃镜;50岁以上者,每2年做一次。
赞赏
长按太原白癜风专科医院天津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转载注明:
http://www.xwoae.com/jbby/159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