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幽门螺杆菌 > 疾病病因 > > 正文 >

DDW唐承薇教授幽门螺杆菌

美国时间年6月2日-5日,美国消化疾病周(DDW)在波托马克河畔的首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举行。丁香园来到会议现场,与武田医学部「武冠中西」第一现场合作,为各位同道第一时间带来大咖视角的热点速递

DDW

大咖视角热点速递

在全世界范围内和不同年龄的人群中均已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工业化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的感染率更高,且感染年龄更小。因此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知晓率,加强人群幽门螺杆菌筛查及干预意义重大。

丁香园在DDW现场就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流行状况及治疗进展采访了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唐承薇教授。

丁香园:谢谢您接受丁香园的采访,首先请您介绍一下我国目前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概况?

唐承薇教授:中国人群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较高,在全球来说我们属于高感染地区。中国约一半的人口可能感染幽门螺杆菌,尤其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和卫生条件相对较差的地区,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更高。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来看,近些年的变化不大。在一些经济状况比较好的城市,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有所降低,但中国总体的感染率仍然在全球偏高。

丁香园:目前我国在幽门螺杆菌治疗上的观点是什么,与国际观点有什么异同?

唐承薇教授:在中国对于幽门螺杆菌的治疗尚存在很多争议。当然,中国学术界基本紧跟国际学术界,尤其对于京都全球共识、马斯特里赫特V佛罗伦萨共识,中国学者普遍在学习应用。目前来说,对于临床上检测出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还是主张根除。但由于临床上存在一些不可抗衡的因素,比如病人的年龄、接受程度等,以及一些社会卫生经济学等方面的问题,总体来说,目前我国的学术界对于幽门螺杆菌的治疗还是存在很多争议的。

随着大家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认识不断深入,对于临床诊疗中存在的问题可能会逐渐达成共识。我认为中国还是需要有一些深入的本土研究,考虑到中国是幽门螺杆菌感染大国,究竟如何应对这群微生物,中国科学家应该要有更多相关研究。

图:唐承薇教授在DDW现场接受丁香园采访

丁香园:您认为我国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低的主要障碍是什么,应该从哪些方面提高?

唐承薇教授:过去临床上幽门螺杆菌根除使用三联疗法,但随着感染人群广泛使用抗生素,抗生素的耐药性增高,幽门螺杆菌根除率降低。目前普通推荐的是含铋剂的四联抗幽门螺杆菌疗法,疗程也从过去的1周增加到2周。但是很多医生还是有一些担忧,随着药物剂量增大、疗程变长、药物数量增加,耐药率还在增加,会不会导致以后无药可用了呢?因此,很多医生对于低危病人并不主张进行幽门螺杆菌的根除。基于此,我觉得临床决策确实需要根据临床实际情况,而不是简单的遵循共识。

其他的障碍,主要是病人依从性不够好。借助媒体的传播力量,很多病人在检查出幽门螺杆菌阳性后,有主动要求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意愿,但有些人依从性并不好。为期2周的抗生素治疗产生的不良反应,对于有些病人来说也难以接受。因此病人的依从性也是幽门螺杆菌根治的一个难点。

丁香园:幽门螺杆菌与胃癌关系密切,关于幽门螺杆菌的致癌机制,近年有哪些热点进展?

唐承薇教授:近年来还是取得了很多进展。由于幽门螺杆菌与胃癌的关联发现很早,WHO已经将其定为一类致癌原。对于中国来说,幽门螺杆菌感染率达到一半,但胃癌的发病率也只有十万分之几,所以对于其致癌机制还是有很多需要研究的地方。从目前的研究进展来看,应该主要是易感人群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后发生慢性炎症,尤其是上皮细胞炎症的慢性化,再加上病人的遗传易感性,容易发生胃癌。

丁香园:本次DDW上关于幽门螺杆菌的研究,有哪些值得







































崔永玲
北京白癜风治疗哪个医院好

转载注明: http://www.xwoae.com/jbby/16552.html

Copyright 2008-2009 http://www.xwoa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幽门螺杆菌 版权所有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