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ldquo抓实抓细早期安排
3月18日,海南日报刊发《抓实抓细早期安排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发展三大主导产业自贸东风劲中流勇奋楫》。
抓实抓细早期安排
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发展三大主导产业
自贸东风劲中流勇奋楫
年03月18日▲三月十七日,洋浦经济开发区小铲滩码头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陆续复工运营。本报记者陈元才特约记者郝少波图/文▲低空俯瞰三亚崖州湾科技城。本报记者武威通讯员吕超图/文■本报记者梁振君
文明东越江隧道主体结构完工,5G场景应用先行先试全力推进……策划和储备多个“五网”基础设施项目的海口江东新区,正鼓足干劲加快建设,开工项目逾40个,奋力为海南自贸港开好局营造良好氛围。
目光移向西部。“年2月小铲滩码头标准箱装卸量为1.8万多个,今年2月虽有疫情,但标准箱装卸量却达3.2万多个,同比增长明显。”海南港航小铲滩码头有关负责人说。
……
猝然而至的新冠肺炎疫情,不能阻挡海南自贸港建设铿锵步伐。海南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4·13”重要讲话、关于海南的系列重要批示指示和中央12号文件精神,给政策、出实招,全力扶持企业应对疫情挑战、力促企业有序复工复产,千方百计为海南自贸港建设营造良好氛围,确保自贸港建设开好局、起好步,以实际行动和实际效果体现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抓实抓细早期安排确保干一件成一件
建设海南自贸港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非常时期”非常发力,海南提前谋划、倒排工期、挂图作战,抓实抓细自贸港早期安排各项工作。
梳理出第一季度、第二季度重点推进的任务清单;建立健全省重点园区管理机制,督促加快落实公共设施项目投资计划;谋划提出10个年先导性项目;聚焦三大主导产业、“十个重点开放领域”“五大平台”等,加大项目策划和资源储备力度,确保关于自贸港建设的中央决策和省委部署一步到位、一竿子到底——近段时间来,省委深改办(自贸办)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以临战状态及早谋划政策落实的各项措施,确保重大改革开放政策在海南能够承接得住、用得到位、实施有效,取得更多的政策早期收获,形成更多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亮点。
海南省社会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是自贸港建设制度创新的重点工程和先导性项目之一。海南坚持最领先理念、最先进技术、最前沿标准和最经济成本的要求,按照“全省一盘棋、全岛同城化”理念推进平台建设,其中综合楼项目以平均“5天一层楼”的速度,疫情期间持续施工,目前已基本完成项目建设。海南正加快建立动态实时感知的信息管理系统,确保“既放得开、更管得住”。
一流园区是自贸港压茬推进和进行压力测试的重要载体。我省在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等领域和部分重点园区启动实施早期安排,力争取得早期收获。海南初步确定在若干个重点产业园区先行先试自贸港政策,下一步要把四至范围、功能定位、准入清单、园区配套、行政管理、监管模式六个方面做扎实,为早期安排做好充分准备。
“压缩企业开办时间至1.5个工作日”“对符合条件从事先进制造业的企业,连续三年企业所得税的海南省及洋浦地方留成部分全额扶持”;口岸边检承诺实时通关,海事承诺随约随办;落户政策、住房补贴、安家费用和购车支持等人才政策都适度优于目前全省实行的人才政策——疫情防控期间,洋浦经济开发区聚焦营商环境、口岸通关、产业招商和引进人才等方面推出具体有力的政策措施,全面做好自贸港建设前期准备工作,确保自贸港建设早期安排有效落实、早期收获顺利实现。
招商引资是体现海南自贸港建设成效的最关键因素。
今年以来,我省抓紧研究制定商务领域自由贸易港政策措施,推动早期安排落地实施。开展好贸易便利化、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自贸港招商策略等课题研究。推动国际船舶注册登记、邮轮产业招商、高端免税业态发展、离岸贸易等项目落地。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服务贸易、电子商务发展等方面强化制度创新,形成政策集成效应。
海口江东新区全球投资服务热线公布、网上招商程序近日启动后,短短3天就有多家大中型企业来电咨询洽谈项目落地事宜。
数据显示,今年1月海南实际使用外资近1.16亿美元,同比增长.46%。年起实际利用外资连续两年翻一番的海南,正吸引资本纷至沓来。近两个月,我省新增市场主体近2万户,同比实现两位数增长。截至2月底,全省市场主体超过94万户。
在金融领域,我省着力推动自贸港早期阶段重点任务尽快见效,特别是推进多功能自由贸易账户体系、跨境投融资的自由化便利化、离岸贸易、离岸金融、金融业全面对外开放等重点工作。
……
疫情暴发以来,海南各级各部门纷纷以临战状态,一手抓防控,一手抓实抓细自贸港早期安排各项工作,确保海南自贸港建设开好局起好步。
深化“放管服”改革跑出复工复产“加速度”
疫情不能阻挡海南深化“放管服”改革步伐。近段时间来,海南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催生企业复工复产“加速度”,进一步增强企业对海南自贸港建设的信心。
为支持企业积极应对疫情带来的生产经营困难,海南及时出台支持中小企业共渡难关八条措施、帮助企业复工复产七条措施、支持旅游企业共渡难关六条措施等,分别从稳定企业用工、降低运营成本、减轻税费负担、强化金融支持等方面出台具体扶持措施。
“网上申办变更企业名称和经营范围2小时办结,疫情防控期间政府部门审批办事效率让人惊喜!”3月9日,海南威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办公室负责人高金宝登录海南商事主体“海南e登记”平台录入资料,帮助公司下属企业迅速完成行政审批业务。
这是海南3月出台的优化审批服务助力企业复工复产八条措施显成效的缩影。疫情期间,“不见面审批”作用明显。2月1日至3月9日,全省网上审批事项总办件量2.43万件,已办结近2.18万件,提前办结约2.14万件。
制度创新是自贸试验区和自贸港建设的核心任务。“非常时期”的海南,以制度创新力促企业复工复产。
2月16日,海南在全国首创推出海南省复工复产企业疫情防控综合保险,为企业复工复产保驾护航。“对公司和员工而言,疫情防控综合保险都能规避不可控因素导致的风险,让复工生产多了保障,也更加安心。”海南斯达制药有限公司总经理鲍瑞森说。
“综合保险”推出后,当天就有93家企业确定参保。承保5日后,家企业复工复产率达85%。不久,浙江宁波等地纷纷复制推广了这一好做法。
截至3月13日,海南规上工业企业家,累计复工家,复工率97.0%。重点外贸企业也于3月初全部实现复工复产。
加快发展三大主导产业擦亮自贸港建设试金石
产业是海南自贸港建设的“根”。习近平总书记“4·13”重要讲话和中央12号文件对旅游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作出重要部署,为海南在自贸港建设中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经过多年培育,海南三大主导产业具备一定产业基础,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海口国际免税城项目是中国旅游集团助力海南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重磅项目,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标志性项目。2月15日正式复工后,海口市第一时间通过“复工复产用工服务保障联盟”帮助项目招纳56名本地技术工人;工地口罩短缺,马上支援只;新到3台塔吊,迅速走“绿色通道”备案登记……地方政府的用心用情帮扶,让从业20多年的海口国际免税城项目经理姚顺民十分感动。此外,中国旅游集团旗下的三亚国际免税城、海口日月广场免税店也于2月20日恢复营业。
旅游业是海南的优势产业。疫情发生在海南旅游的传统黄金期,使我省旅游业遭受重创。面对复杂严峻形势,海南上下联动、多措并举,抓紧研究旅游振兴计划等事项,努力降低疫情影响,锚定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长远目标持续推进。
“疫情对旅游企业影响很大,但省旅文厅计划提早发放接待境内外游客奖励,为我们缓解了压力。”海南椰晖旅行社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国章说,往年4月才能申报的奖励业务,省旅文厅主动提前到3月申报,还简化了流程。
三亚复工复产政策“五连发”,出台支持旅游企业发展十条政策措施、支持中小企业共渡难关等“组合拳”。政策措施实施以来,该市累计发放8.5亿元奖补资金,目前还有近家涉旅企业提交申请,涉及奖补资金4.18亿元。
自2月21日恢复营业以来,海南标志性的旅游景区天涯海角每天游客人数逐渐上升。“这只是暂时的困难,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好转,海南旅游消费市场必将强劲复苏。”天涯海角景区董事长郑聪辉信心满满。
现代服务业对海南经济增长贡献率最大。
今年前2月,洋浦港口吞吐量.9万吨,同比增长7.79%,其中外贸吞吐量.87万吨,同比增长17.43%。集装箱完成近9.3万标准箱,同比增长8.28%。西部陆海新通道区域国际集装箱枢纽港发展潜力不断凸显。
“公司计划4月启动小铲滩码头扩能改造建设,全年计划新增5条内外贸航线,总投入运力超过8万载重吨,新增运力投放增幅超过35%;年内围绕琼州海峡汽车货运物流、冷链、集装箱中转分拨和公共仓储平台建设等领域,启动一批具有带动效益的物流项目投资。”海南中远海运投资有限公司海南港航控股公司总经理林健透露。
疫情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健康码”出行、5G远程测温预警系统、“云招商”“云问诊”“云学习”……疫情发生以来,大数据、5G通信技术、无人机应用等技术进一步应用,使人们在改变工作和生活方式之余,也越发感受到新技术、新业态带来的积极影响。
号角已吹响。海南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加快建设海南自贸港、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三大主导产业发展,奋力在“三个大考”中交出优异答卷。
(本报海口3月17日讯)
3月18日,海南日报刊发《洋浦拟为家“六小门店”发放租金补助万元》。
洋浦拟为家“六小门店”发放租金补助万元
年3月18日
本报洋浦3月17日电(记者林书喜特约记者郝少波通讯员王冠丽)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洋浦出台了《支持中小企业共渡难关五条措施》,对“六小门店”等经营主体按实际对外经营面积,给予一次性每平方米20元租金补助。截至3月15日,洋浦市场监督管理局共收到份“六小门店”租金补助申请,拟计划发放补助资金万元。3月16日,在洋浦一家汽车修理厂,该局工作人员主动上门服务,审核商户实际情况以及申请租金补助的相关材料,并丈量商户实际对外经营面积以登记备案,为租金补助发放提供依据。
洋浦市场监督管理局药品科负责人介绍,“六小门店”是指小餐馆、小理发馆、小店铺等。截至目前,该局已经为家企业发放了补助资金。
据了解,为做好“六小门店”租金补助发放工作,连日来,洋浦市场监督管理局组成多个工作小组,在新英湾区、干冲区、三都区同步开展“六小门店”走访,登记、审核并丈量商铺经营面积。据统计,洋浦共有“六小门店”家,洋浦市监局计划在完成家“六小门店”租金补助发放的基础上,争取早日完成余下“六小门店”租金补助发放,逐步推进洋浦经济社会秩序恢复。
3月18日,海南日报刊发《洋浦汉地流体材料项目:投入大量人员快马加鞭赶工》
洋浦汉地流体材料项目:
投入大量人员快马加鞭赶工
年3月18日
本报洋浦3月17日电(记者林书喜特约记者郝少波)3月17日,当海南日报记者走进位于洋浦经济开发区的海南汉地流体材料项目工地,犹如走进钢铁世界:数十个巨大油罐“站立”在大门左侧;用于架设各种管道的巨大铁架管廊连绵0余米;数十米高的各种生产装置鳞次栉比。截至3月17日,这个投资达34亿元的项目自2月29日复工以来,进场工人已超过人,预计月底将达到人。海南日报记者在项目油罐施工区看到,工人们焊接管道、安装设备好不忙活。“这批工人3月14日解除隔离后,立马进场复工。”施工单位之一的中石化工建设有限公司带班队长李青说,工人多数来自江苏,主要负责各种工艺管道及生产设备的安装,2月28日抵琼后按规定集中隔离满14天才顺利进场。随着施工进入高峰期,该公司的施工人员超过人。
最早进场复工的吉林华强建设有限公司施工经理习恩宝表示,公司在2月29日项目复工时,优先安排洋浦本地工人进场施工,省外的工人则在3月9日隔离期结束后才进场复工。“目前我们有42名工人到岗,接下来还会有省外工人陆续返岗,计划下月初到岗多人。”习恩宝说。
据介绍,海南汉地流体材料项目总投资34亿元,其中一期投资25亿元、二期投资9亿元。项目主要生产20万吨医药食品级白油和万吨D系列环保型溶剂油、Ⅲ类基础油等高端流体材料产品,预计建成投产后年销售收入80亿元,综合税收15亿元。
据海南汉地流体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陶春龙介绍,项目一期原计划今年6月份建成投产,二期于今年9月完工投产。但受到疫情影响,工期滞后较为严重。为抢回工期,公司一方面组织省外工人尽快返岗,一方面采用部分本地工人逐步恢复施工,同时组织生产工人做好工地的环境卫生和设施设备整理,为下一步大规模施工做好准备。
陶春龙表示,目前项目土建工程已完成95%,设备安装已完成90%,工艺管道也安装了60%,现正进入管材、电缆等安装铺设施工的关键阶段,但场内存货仅能保障两个月施工,为此项目部也正与省外原材料供应商积极沟通,督促对方尽快复工复产,及时供应原材料,保障下一步施工需求。
来源:海南日报监制:武迪审校:陈艳妹郑巍
视觉:郑巍卢家柳
编辑:卢家柳
洋浦网视
坚持防疫发展“两手抓”
奋力夺取“双胜利”
转载注明: http://www.xwoae.com/jbby/17828.html
- 上一篇文章: 和对象接吻,容易感染幽门螺杆菌每日辟谣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