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幽门螺杆菌 > 疾病病因 > > 正文 >

护胃行动我接力胃癌早期筛查和幽门螺

北京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最好 htt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一、胃癌对国人带来的健康威胁

胃癌(gastriccancer,GC)是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预后相对较差,严重威胁人类健康。根据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的统计数据,年全球胃癌新发病例约95.1万例,超过70%的胃癌新发病例发生在发展中国家,约50%的病例发生在亚洲东部,主要集中在中国。中国胃癌发病例数和死亡例数分别占全球胃癌发病和死亡的42.6%和45.0%,在全球个国家中位于发病率第5位、死亡率第6位。我国是胃癌高发国家,发病和死亡例数均约占世界的50%,疾病负担严重,是癌症防治的重点。

根据年国家癌症中心报告我国胃癌在自然人群中发病率约为31.28/10万,其中男性发病率为42.93/10万,女性为19.03/10万。年中国癌症数据报告,我国每年胃癌预估新发病例67.9万例,死亡病例49.8万例,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在恶性肿瘤中均高居第2位。

我国胃癌地区分布广泛,以西北地区和东南沿海较为集中,多地散在典型高发区,地区差异明显;男性发病率和死亡率约为女性的2倍,农村比城市高出60%~70%,以40~60岁多见,死亡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二、胃癌发现的困难与早期发现的好处

早期胃癌无症状或症状缺乏特异性。我国发现的胃癌多数是晚期,预后差,而如能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则预后好。研究表明:胃癌的预后与诊治时机密切相关,进展期胃癌即使接受了以外科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5年生存率仍低于30%,且生活质量低,给家庭及国家带来沉重的负担;而大部分早期胃癌(earlygastriccancer,EGC)在内镜下即可获得根治性治疗如: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ndoscopicmucosalresection,EMR)或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submucosaldissection,ESD)等,5年生存率超过90%,大大节约了医疗资源。

中国的早期胃癌检出病例只占胃癌的5%~20%。年中国上海不同等级的10个医疗机构的早期胃癌门诊筛选结果显示,胃癌的检出率为2.01%,其中早期胃癌占检出病例的9.1%。而在日本和韩国,因有国家癌症筛查项目,检出的早期胃癌占全部胃癌的比例可达50%。而因我国并未大规模开展胃癌普查和筛查项目,总体上与日本、韩国相比差距明显,我国早期胃癌的诊治率低于10%,远低于日本为70%和韩国为50%。

根据《中国癌症防治三年行动计划(—年)》明确指出,在我国需要推广和完善癌症筛查及早诊早治策略,扩大癌症筛查和早诊早治覆盖面,力争重点地区、重点癌症早诊率达到50%。因此,在自然人群中推行早期胃癌筛查措施和高危人群进行内镜精查策略,是改变我国胃癌诊治严峻形势的可行且高效的途径。

三、哪些人应该纳入胃癌筛查的目标人群?

根据我国国情和胃癌流行病学,以下符合第1项和2~6项中任一项者均应列为胃癌筛查目标人群:①年龄40岁以上,男女不限;②胃癌高发地区人群;③H.pylori感染者;④既往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残胃、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等胃癌前疾病;⑤胃癌患者一级亲属;⑥存在胃癌其他高危因素(高盐、腌制饮食、吸烟、重度饮酒等)。

四、有什么方法筛查胃癌呢?

(1)血清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G)检测:PG是胃蛋白酶的无活性前体。根据生物化学和免疫活性特征,PG可分为PGⅠ和PGⅡ2种亚型。PGⅠ主要由胃体和胃底腺的主细胞和颈黏液细胞分泌,而PGⅡ除了由胃底腺分泌外,胃窦幽门腺和近端十二指肠Brunner腺也可以分泌。PG是反映胃体胃窦黏膜外分泌功能的良好指标,可被称为“血清学活检”。当胃黏膜发生萎缩时,血清PGⅠ和(或)PGR(PGⅠ与PGⅡ比值)水平降低。有研究认为,将“PGⅠ≤70μg/L且PGR≤3”(不同检测产品的参考值范围不同)作为针对无症状健康人群的胃癌筛查界限值,具有较好的筛查效果。

(2)血清胃泌素17(gastrin-17,G-17)检测:G-17是由胃窦G细胞合成和分泌的酰胺化胃泌素,主要生理功能为刺激胃酸分泌、促进胃黏膜细胞增殖与分化,它在人体中的含量占有生物活性胃泌素总量的90%以上。G-17是反映胃窦内分泌功能的敏感指标之一,可以提示胃窦黏膜萎缩状况或是否存在异常增殖,血清G-17水平取决于胃内酸度及胃窦G细胞数量,G-17本身在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也有促进作用。有研究表明,当血清G-17水平升高,可以提示存在胃癌发生风险。有研究认为,血清G-17联合PG检测可以提高对胃癌的诊断价值。

(3)Hp感染检测:Hp已于年被WHO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CR)列为人类胃癌第Ⅰ类致癌原。目前认为Hp感染是肠型胃癌(占胃癌绝大多数)发生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唯一条件。胃癌的发生是Hp感染、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环境因素在胃癌发生中的作用次于Hp感染。因此,在胃癌的筛查流程中,Hp感染的检测成为必要的筛查方法之一。Hp的抗体检测主要适用于流行病学调查,胃黏膜严重萎缩的患者存在Hp检测干扰因素或胃黏膜Hp菌量少,此时用其他方法检测(如快速尿素酶、病理活检染色等)可能会导致假阴性结果,而血清学检测则不受这些因素影响[30]。血清学检测Hp可与PG、G-17检测同时进行。

(4)血清胃癌相关抗原(monoclonalgastriccancer7antigen,MG7-Ag)是我国自主发现的胃癌肿瘤标志物,MG7抗原表达在胃癌前疾病、胃癌前病变和胃癌的阳性率依次为40.5%、61.0%和94.0%,且胃癌前病变MG7抗原的假阳性率仅为12.8%,可能提示胃癌的高风险。MG7抗原作为单一生物标志物在胃癌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均较高,需要进一步开展临床研究,评价其在早期胃癌筛查中的价值。

(5)电子胃镜筛查:尽管胃镜及其活检是目前诊断胃癌的金标准,但是胃镜检查依赖设备和内镜医师资源,且检查费用相对较高、具有一定痛苦,患者接受度较差,即便对于日本等发达国家而言,尚未能实现用内镜进行大规模胃癌筛查。普通内镜适用于发现进展期胃癌,对早期胃癌的检出率较低,早期胃癌的发现更依赖于检查者的内镜操作经验、电子或化学染色和放大内镜设备。因此,首先采用非侵入性诊断方法筛选出胃癌高风险人群,继而进行有目的的内镜下精查是更为可行的筛查策略。

(6)磁控胶囊胃镜筛查:由于胃腔较大,常规的被动式小肠胶囊内镜不适合胃部疾病的诊断,目前应用成熟的技术是磁控胶囊胃镜(magnetically-controlledcapsuleendoscopy,MCE),是将胶囊内镜(CE)技术和磁控技术成功结合的新一代主动式胶囊内镜,具有全程无痛苦、便捷、诊断准确度高的优点。

目前在临床广泛应用的主要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安翰磁控胶囊胃镜系统(国械注准3223192)。通过有效的胃准备和磁控操作技术,MCE对胃病变的诊断可实现与常规电子胃镜高度一致的准确性。近期多项针对国产磁控胶囊胃镜的研究表明,与传统电子胃镜相比,MCE对胃疾病诊断的敏感度为90%~92%,特异度为90%~95%,与胃镜检查结果的一致性为95%~98%。MCE诊断胃内病变(包括溃疡、息肉、黏膜下隆起等)的敏感度为90.4%,特异度为94.7%,诊断准确度为93.4%,且安全舒适,患者的接受度高达96%。针对无症状人群体检MCE的大样本研究发现,胃癌检出率达2.2‰,而对45岁以上人群检出率可达6.7‰,癌症检出率已达到日韩用电子胃镜筛查的水平,且人群接受度高,无严重并发症。因此,MCE对于胃癌风险人群是一种可供选择的筛查方式,有助于发现胃癌前病变或状态,可用于自然人群的胃癌大规模筛查。

(7)高清内镜精查:早期胃癌的内镜下精查应以普通白光内镜检查为基础,全面清晰地观察整个胃黏膜,熟悉早期胃癌的黏膜特征,发现局部黏膜颜色、表面结构改变等可疑病灶,医院设备状况和医师经验,灵活运用色素内镜、电子染色内镜、放大内镜、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等特殊内镜检查技术,以强化早期胃癌的内镜下表现。

五、胃癌筛查评分与策略:

1.新型胃癌筛查评分系统:该系统包含5个变量,总分0~23分,根据分值可将胃癌筛查目标人群分为3个等级:胃癌高危人群(17~23分),胃癌发生风险极高;胃癌中危人群(12~16分),有一定胃癌发生风险;胃癌低危人群(0~11分),胃癌发生风险一般。通过余例的验证队列筛查结果证实,采用新型评分系统筛查胃癌的效能有显著提高。采用新型胃癌筛查评分系统,可以显著提高筛查效率,对胃癌发生风险最高的人群采取内镜精查策略,从而提高早期胃癌诊断率,同时可针对相对低风险人群采取适合的随访策略,节约医疗资源。

2.早期胃癌筛查的建议流程(如下面所示)

六、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带来的威胁与根治行动

1.Hp与胃癌的关系:

我国成人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40%~60%,Meta分析表明,H.pylori感染可使胃癌发生风险增加2倍。一项前瞻性研究发现2.9%的H.pylori阳性患者最终进展为胃癌,而H.pylori阴性患者无一例发展为胃癌。12项巢式病例对照研究的汇集分析结果显示,H.pylori阳性人群中非贲门部胃癌的发病率是H.pylori阴性人群的2.97倍。世界人口中虽有20亿人感染H.pylori,但不到1%的HpyIori感染人口最终发展为胃癌,说明H.pylori感染并非胃癌发生的充分条件,胃癌发生是细菌毒力因子与宿主炎性反应相关的遗传学背景及环境等一系列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2.Hp感染可引起胃炎和消化不良

幽门螺杆菌感染可导致H.pylori胃炎,也可引起消化不良,根除H.pylori可作为胃癌一级预防措施。目前认为是这预防胃癌最重要可控的危险因素。据估计,约90%非贲门部胃癌发生与hp感染相关;环境因素在胃癌发生中的总体作用次于hp感染。

3.早期根除Hp是减少胃粘膜继续病变的关键

胃黏膜萎缩和(或)肠化生发生前实施hp根除治疗可更有效地降低胃癌发生风险。在胃黏膜发生萎缩和(或)肠化生前根除HP几乎可完全预防肠型胃癌发生,但已发生胃黏膜萎缩和(或)肠化生时根除hp就不足以完全消除这一风险,而需要对这些个体进行定期随访。

4.H.pylori感染还与不明原因的缺铁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维生素B12缺乏症等疾病相关。在这些疾病中,应检测和根除HP。

5.关于儿童与青少年:

与成人相比,儿童hp感染者发生严重疾病包括消化性溃疡、萎缩性胃炎和胃癌等疾病的风险低;但根除治疗不利因素较多,包括抗菌素选择余地小(仅推荐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和甲硝唑)和对药物不良反应耐受性低。此外,儿童hp感染有一定的自发清除率,根除后再感染率也可能高于成人。因此不推荐对14岁以下儿童常规检测hp。但儿童出现胃十二指肠溃疡根除hp获益大,有消化性溃疡的儿童推荐行hp检测和治疗。

6.关于老年人:

一般而言,老年人对根除hp治疗药物的耐受性和依从性降低,发生抗生素不良反应的风险增加;另一方面,非萎缩性胃炎或轻度萎缩性胃炎患者根除hp预防胃癌的潜在获益下降。老年人中相对突出的服用阿司匹林或非甾体类消炎药(布洛芬、双氯芬酸钠等)和维生素B吸收不良等已列入成人Hp根除指征。老年人身体状况不一,根除hp获益各异,因此对老年人hp感染应进行获益风险综合评估和个体化处理。

7.现阶段推荐需要根据Hp根除指征。主动对获益较大的个体进行Hp检测和治疗。

8.Hp根除的策略:目前根据《第五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推荐铋剂四联(PPI+铋剂+2种抗生素)作为主要的经验性根除Hp治疗方案。请在专业医生指导下确定治疗方案的选择,以免不规范用药带来抗生素耐药及不良影响。

七、我们普通人可以做什么?

1.从我做起注意健康生活方式:增加新鲜蔬菜、水果摄入。水果和蔬菜摄人是胃癌的保护因素,一项大规模前瞻性研究发现,相比每日水果蔬菜低摄入组,高摄入组的胃癌发生风险降低44%,近期有Meta分析显示摄入膳食纤维与胃癌风险呈负相关,食用葱蒜类蔬菜也可减少胃癌发生。

2.避免高盐、腌制饮食。行动起来戒烟、避免重度饮酒。避免经常性食用经熏制手段制备的食品(易造成多环芳烃化合物累积),避免经常性食用高盐饮食及盐渍食品(易造成高盐和亚硝基化合物过量)、避免营养缺乏(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β胡萝卜素,硒,纤维素缺乏)等。

3.
转载注明: http://www.xwoae.com/jbby/18081.html

Copyright 2008-2009 http://www.xwoa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幽门螺杆菌 版权所有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