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感染是造成胃癌的元凶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慢性胃炎,其可对胃黏膜造成渐进性损伤,
目前已被公认为在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胃腺癌、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等许多重要病症中起致因作用。
此外,幽门螺杆菌引起的胃炎也被认为是消化性溃疡及其并发症和胃癌重要的危险因素。
消除幽门螺杆菌不仅可降低胃癌发生风险,也可有效预防消化性溃疡和幽门螺杆菌相关消化不良。
常规四联疗法根除率不断下降幽门螺杆菌是弯曲菌科下的一种螺旋形、微厌氧细菌,主要定植于幽门附近的黏膜上。
当前全球幽门螺杆菌感染率超过50%,对于该菌的治疗,通常采用四联(铋剂+PPI+两种抗生素)方案,但是由于抗生素滥用造成的耐药现象十分严重,根除率一直呈下降趋势,由数年前的86%-96%,到目前的60-90%。
我国幽门螺杆菌耐药率呈上升趋势,且传统消除幽门螺杆菌的方案常会导致胃肠道的(例如:恶心、味觉异常、消化不良、腹痛、腹泻等)不良事件,从而导致患者依从性下降。
传统疗法应用会使肠道菌群发生短期改变,对一些胃肠道微生物群不成熟(幼童)或不稳定者(老年人、免疫缺陷者等)消除幽门螺杆菌时抗生素应用需谨慎。
益生菌作为一种辅助疗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
转载注明:
http://www.xwoae.com/jbby/191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