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同意文章观点,请您转发
如今,我国是一个幽门螺杆菌感染大国,据估算,大约有7亿人感染了这个细菌。
世界卫生组织曾宣布,幽阂螺杆菌是I类独立的致癌因子,因此不少人谈菌色变。
当周围的同事、家里的亲人发现感染了幽门螺杆菌时,便急于想知道自己是否也感染了这个可恶的细菌。
那么,怎样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呢?
在医院里,医院可能有不同的检测方法,不同时期也有不同的检测手段。但简单地可以分为侵袭性和非侵袭性。
所谓侵袭性就是通过胃镜检查获取胃粘膜组织,进一步检查细菌感染情况,有快速尿素酶试验、细菌组织学检查以及细菌培养。它需要胃镜检查,常常使一部分人感到恐惧而难以接受。
所谓非侵袭性就是不必胃镜检查,而是或者通过化验血液抗体、或者粪便抗原、或者呼气试验。
面对眼花缭乱的检查方法,究竟该选择哪一项?
这也不能一概而论,需要针对不同的情况作出选择。
如果,正巧因为胃部存在疾病,医生建议做一次胃镜检查,或者自己也想健康体检时做一次胃镜,那么,选择在胃镜时最好同时检测幽门螺杆菌。在前面提到的三种方法中,快速尿素酶试验应该是最快出结果的,正常温度环境下,几分钟就能得出结论,但存在一定的假阳性和假阴性,医院都已废弃,医院还在继续开展。
胃镜下钳取少量粘膜组织进行细菌培养,不仅能够正确判断感染与否,同时对阳性结果进行药物敏感性检测,对于后续正确选择抗菌药物提供了依据,真正做到对症下药。但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性检测需要两周左右的时间,对于有些病人,病情需要马上治疗时,两周的等待时间显得长了,比如胃镜发现病人患有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需要及时对溃疡进行治疗,常常需要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后者又会导致幽门螺杆菌球形变,结果提高了该对抗菌药物的耐受性,降低抗菌疗效。
如果已经得到规范的根除治疗方案,复查时发现仍未杀灭,此时,为了再次治疗方案更有针对性,建议先做一次胃镜,了解细菌的药物敏感性。
胃镜检查时钳取的胃粘膜组织极小,正巧遇到钳到的胃粘膜中没有幽门螺杆菌生存,此时,培养结果阴性,但的确可能存在该细菌感染。当然发生这样的情况相对而言概率较低。
如果已经得到了规范的根除治疗,想了解有没有杀掉细菌,最简单的方法是做一次呼气试验,13C或14C均可以,至于选择13C还是14C,医院的检测条件,同时需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前二天推送的“幽门螺杆菌治疗后,疗效何时才能见分晓?”一文已作了说明。
如果因为同事、家人有幽门螺杆菌感染,想弄清楚自己是否也感染此菌,呼气试验、血液抗体及粪便抗原都可行。相对而言,呼气试验简单易行,能及时报告结果,为此,它也成了大多数健康体检单位提供的检查项目之一;血液抗体也方便、正确,出报告时间略长些,但不适合用它来判断根除治疗的效果。粪便抗原检查也是正确可靠,但需要留取粪便,或许有的人感到不便。
有没有必要同时做二种或多种检查呢?通常情况下一种检查就可以了。但是遇到前面提到的情况,就是胃镜检查时发现了消化性溃疡、严重胃炎等疾病,打算马上使用质子泵抑制剂、铋剂、或者使用抗菌药物时,此时建议即刻进行呼气试验,以便及时明确是否感染幽门螺杆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注明:
http://www.xwoae.com/jbby/203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