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幽门螺杆菌 > 疾病病因 > > 正文 >

得了肠息肉,应该怎么办

                            

随着大众体检意识的提高和大肠癌筛查的普及,医院做肠镜检查。

那么肠息肉

到底

是什么呢?

有些人拿到检查单发现自己长了肠息肉,非常担心,害怕自己和肠癌挂上了钩。

肠息肉是肠道黏膜突向肠腔内形成的一种局限性隆起的赘生物。主要见于大肠(结肠和直肠),可以单个发生,也可以是几个、几十个或者更多,多数会有蒂,少数没有,其发生率可随年龄增加而上升。患者常常因为没有特别的不适症状而不容易被发现。

不是所有的肠息肉都和肿瘤相关,在显微镜下,临床病理专家通常会把肠息肉分为两大类:1.肿瘤性息肉。也称“腺瘤性息肉”,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息肉。包括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混合性腺瘤、锯齿状腺瘤。这类息肉有可能“癌变”。2.非肿瘤性息肉。包括错构瘤、增生性息肉和炎性息肉。一般不会“癌变”。

1

从肠息肉转变为“肠癌”

不是一蹴而就

很多生活中的不良生活习惯会从中作梗,加速或诱发癌变。这些不良生活习惯包括:常年高脂肪饮食;久坐、缺乏运动;膳食纤维摄入不足;不按时排便或习惯性便秘;吸烟、嗜酒。

2

尽早检查,随访复查

临床医生对于肠息肉是否属于“肿瘤性”的鉴别诊断,需要通过肠镜或外科手术下摘除息肉,由病理医生对息肉做进一步甄别。

因此,肠息肉的处理原则是:一旦发现,即刻在肠镜下切除,切除方法依其所在部位、有无蒂、大小及恶性潜在性而定。

对于较大息肉引起梗阻或不适合内镜摘除,以及息肉恶变伴蒂部有浸润或不能确诊癌浸润深度者应做外科切除术。

肠息肉摘除后,患者也不能高枕无忧,因为腺瘤性息肉切除后再生、复发的概率较高,同时多发性息肉容易漏诊,息肉切除后需要密切随访复查。

3

胃肠疾病诊疗部

科室介绍

医院胃肠疾病诊疗部是集医疗、科研、教学为一体的综合诊疗部,由消化内科、消化内镜中心、胃肠外科及肛肠科组成。学科中西医结合诊治消化系统疾病、肛周疾病、胃肠道肿瘤,开展消化道疾病癌前病变、良恶性肿瘤、胆胰疾病的内镜下诊断及内镜下微创介入治疗、胃肠道肿瘤的腔镜手术、肛周疾病的微创治疗。现开设床位50余张,医护60余人,是中医内科及外科规培带教基地,拥有于恩达工作室、海派中医流派浦东基地(顾氏外科)。

科室拥有奥林巴斯电子内镜、富士电子内镜、内镜氩气刀、内窥镜仪等先进的消化内镜诊疗设备,开展消化道息肉摘除术、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的微创治疗。我院常规对息肉进行病理分析,较大者送检全标本病理分析。并应用特色中药饮片及中医非药物特色治疗,预防术后不良反应。

学科特色:

(1)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重症疾病诊疗;

(2)幽门螺杆菌检测及相关疾病的综合诊治;

(3)电子胃肠镜检查(含无痛)、无痛胃肠联合检查、内镜急诊止血、内镜下异物取出术,消化道息肉摘除术、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内镜下粘膜切除术、消化道良恶性狭窄扩张及支架置入术,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鼻胆管引流术、胆总管结石取出术等;

(4)胃癌根治术、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标准化手术及腹腔镜下根治术、双镜联合治疗胃肠道良恶性肿瘤,腹腔镜下阑尾炎手术等;

(5)微创治疗痔疮;

(6)顾氏外科特色技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肛周脓肿;

(7)陆金根教授经验方益气开秘方辨证施治慢性便秘、红藤败酱散辨证施治炎性肠病等。

图文丨消化内科

编辑丨党政办

原标题:《得了肠息肉,应该怎么办?》

    
转载注明: http://www.xwoae.com/jbby/20955.html

Copyright 2008-2009 http://www.xwoa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幽门螺杆菌 版权所有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