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幽门螺杆菌 > 疾病预防 > > 正文 >

幽门螺杆菌最近火了,但有哪些事情你还不

很多人都知道,幽门螺杆菌(Hp)是胃癌的危险因素。在中国,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高达50%,平均每两个人中,就有一个感染。近年来,随着健康意识的提高,幽门螺杆菌筛查也逐渐为大家所熟知,成为体检的一个常规项目。但是关于幽门螺杆菌筛查诊治,你又知晓多少?你的检测方法正确吗?幽门螺杆菌是否一定应该根除呢?……深吸一口气,先说结论:1.对于有症状的人来说,幽门螺杆菌检测方便易行,但不能替代胃镜,绕开胃镜,进行幽门螺杆菌测试,反而会使得患者错误归因,掩盖病情。2.体检中自选幽门螺杆菌检测,不要选择血液检测,而要选择呼气试验。3.大部分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在儿童时期就已经感染,儿童检测幽门螺杆菌更为谨慎,应采用无放射性的吹气试验。4.07年以前,即便患者主动要求,医生可能也不会为你根除幽门螺杆菌,07年以后,“患者主动要求”成为了根除幽门螺杆菌的适应症,可能的原因是医生不愿再当背锅侠。5.幽门螺杆菌的复发率没有想象中的高,该根除还是要根除,但需要一次成功,如果首次失败,后续根除的成功率会显著下降。6.幽门螺杆菌与癌症的关系没那么简单:降低胃癌发病率,证据确凿。但另一些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对食管癌,贲门癌(胃与食管交界处)有保护作用。7.那到底要不要根除呢?a)符合幽门螺杆菌适应症(下文详述),都可考虑根除幽门螺杆菌b)体检查出幽门螺杆菌阳性的人,如果小于45岁,且没有明显症状,目前的指南支持是根除的。幽门螺杆菌的检测1筛查方便,但可能掩盖其他疾病胃镜以及镜下活检是诊断胃部疾病、排查胃癌的首选方式。传统胃镜会令人感到不适,医院也开展得非常成熟,但令患者纠结的是,一些麻醉药物无法报销。如果怀疑有胃部疾病,不进行胃镜检查,而直接进行幽门螺杆菌的检测(后者方便易行)并进行后续的治疗,短期内症状可能会有所缓解,但也有可能掩盖了真正的问题。临床检查的目的是寻找潜在病因,而不是检测是否存在Hp感染。之前一些医疗平台,联合打车软件、药厂等,向全民推广幽门螺杆菌筛查活动,用意是好的,但也完全有可能让一些有症状的患者错误归因,掩盖病情。2血检筛查意义不大,纯属浪费钱除了胃镜及镜下活检方式以外,幽门螺杆菌的筛查方式包括抽血与呼气。一些体检套餐会让消费者勾选特殊项目,幽门螺杆菌的检验项目常常被放在血液检查的自选项目中。但抽血只能检测出”既往感染”,只要过去感染过,就可能是阳性,意义不大。尤其对过去曾经感染过幽门螺杆菌的人来说,想知道目前是否感染幽门螺杆菌,请采用呼气试验(见下文)。呼气试验测试的是当前的情况,称之为“现症感染”。3儿童检查幽门螺杆菌,应该更加注意

在儿童中进行的有关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调查显示,十岁左右的儿童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就已经达到全人群的水平,即50%左右。这说明,如果你被查出患有HP感染,有很大可能是在你儿童或青少年时期获得的。

(中国幽门螺杆菌感染流行病学Meta分析,王凯娟等,)

(上海地区不同家庭环境中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刘伟等,)但儿童幽门螺杆菌的诊治会比成年人更为谨慎,在中华医学会的相关专家共识中,明确指出,不建议常规检测幽门螺旋杆菌,对功能性腹痛患儿也不建议进行Hp检测。如果需要在儿童中吹气检测HP,应选择无放射性的C-13呼气试验。(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诊治专家共识,)什么是呼气试验?呼气试验是幽门螺杆菌的金标准,患者需要空腹检测,首先用温开水送服一粒小胶囊,然后等待半小时,吹气。有两种胶囊,一种是碳14尿素胶囊,一种是碳13尿素胶囊,幽门螺杆菌会水解尿素,被C-13或C-14标记的尿素会被呼出体外,如果被捕捉到超过一定数量,那么就说明体内存在活跃的幽门螺杆菌。C-14具有放射性,儿童应该进行C-13尿素呼气试验。何时应该根除幽门螺杆菌关于幽门螺杆菌的专家共识,在年以前,仅支持符合一定症状或条件的患者进行根除。但在年的专家共识中,中华医学会的专家共识将“患者积极要求治疗”也纳入了符合根除幽门螺杆菌的适应症,条件是年龄45岁,无报警症状,支持根除,年龄=45岁或有报警症状者则不予支持,需先行内镜检查。在治疗前需向患者解释潜在风险(漏检胃癌,掩盖病情,药物不良反应等)做出这样医院消化门诊越来越多的遇到无症状、但在体检检查出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患者。仔细阅读指南修改说明,你会发现这一适应症扩展的背后,避免成为背锅侠也是专家们的考量之一,请看官方共识原文:“…经该途径(指体检,小编注)检出的HP感染者成为临床医师的处理难题,如给予根除治疗,则不符合共识适应症,如不予治疗,今后发生较严重的HP相关疾病(如消化性溃疡及其并发症,胃癌)是谁的责任?将符合条件的”个人要求治疗”者作为根除适应症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庐山共识,)既然幽门螺杆菌会复发,仍需根除吗符合幽门螺杆菌根除适应症的人群,应当咨询医生是否需要根除,有时医生会建议进行胃镜检查以排除器质性的病变。幽门螺杆菌虽然能传染,但根除后,复发率没有想象的那么高,发达国家的复发率大约在2%-3%,发展中国家的复发率大约在13%-15%。既然选择根除,就要一次彻底初次根除幽门螺杆菌需要进行14天的四联用药,包括两种抗生素,一种抑酸药物(PPI,质子泵抑制剂,最为常见的就是各种拉唑类药物),铋剂。在这14天的时间里,一定要非常严格地遵循医嘱用药,争取不要漏药。首次根除率一般可达到80%以上。而如果初次不能根除,细菌就会产生耐药,后续根除的成功率就大大下降了。(第四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幽门螺杆菌与癌症,没那么简单幽门螺杆菌是胃癌的危险因素,证据充分,来自中国山东的一项长期观察表明,在短期治疗根除幽门螺杆菌后的15年,胃癌的发病率降低了40%。当这一研究与其它类似的小型研究放在一起分析时,研究者们也得出了相同的结论。(MaJL,ZhangL,BrownLM,etal.Fifteen-yeareffectsofHelicobacterpylori,garlic,andvitamintreatmentsongastriccancerincidenceandmortality.JournaloftheNationalCancerInstitute;(6):-)但幽门螺杆菌也有不为人知的一面,在一些学者的研究中,幽门螺杆菌是一些癌症的保护性因素:

一些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反而降低贲门癌(胃与食管交界处)的发病率。(NCI)

来自瑞典的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患食管癌的风险是非感染者的1/3。(NCI)

还有研究指出,西方发达国家幽门螺杆菌感染率的大幅下降,与食管癌的大幅提升有显著关联。(NCI)

有人认为,幽门螺杆菌抑制了胃酸分泌从而减少了胃酸反流至食管,而胃酸反流是食管癌的高危因素。(NCI)

结论中国指南对于上述争议的看法中国关于幽门螺杆菌处理的最新指南在“尚存在争议的部分”,明确提到,在东方国家(中国,日本,韩国),根除HP可能会增加胃食管返流的危险性。

但针对长期服用某类药物的患者(指质子泵抑制剂,就是治疗胃炎经常会用到的拉唑类药物,奥美拉唑,泮托拉唑等),不根除幽门螺杆菌又会增加胃癌风险,因此两害相权取其轻,指南还是建议根除。

对于小于45岁、没有报警症状到患者,总体还是建议根除。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可阅读往期文章:教你“不靠关系,怎样找到好医生”

青年健康新视点普及前沿疾病诊断与治疗方法传播健康及疾病预防知识、聚焦年轻人健康问题新视点原创,文章欢迎分享,禁止抄袭







































治疗白癜风什么方法好
中科白癜风微信账号

转载注明: http://www.xwoae.com/jbyf/11078.html

Copyright 2008-2009 http://www.xwoa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幽门螺杆菌 版权所有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