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菌治菌宝宝健康大敌幽门螺杆菌
随着胃癌成为中国第二大常见癌症,正确防治胃癌已成为刻不容缓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幽门螺杆菌感染使胃癌的患病危险增加了2.7—12倍,同时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主要致病因素。
二、什么是幽门螺杆菌及其危害幽门螺杆菌是多种胃病之源
研究资料显示,幽门螺杆菌在普通人中的感染率很高,为35%~87%,在胃炎和胃溃疡患者中,感染率则超过90%。
我国感染幽门螺杆菌的几率为45.4%-63.6%,70岁以上高达78.9%,然而其感染潜伏期长、难以察觉,20%感染者没有明显症状。
三、嚼碎喂食导致宝宝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小宝宝本身消化系统发育还不完善,抵抗力相对较弱,所以更容易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宝宝预防患上胃炎,应注意把好“口”关,父母应该注意饮食卫生,如果本身患有幽门螺旋杆菌不要与孩子共餐。家长应该如何才能及早发现孩子也感染了幽门螺杆菌了呢?如果父母已知道自己患有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炎,而孩子又有反复出现上腹部或脐周部疼痛等,尤其是连续3个月或3个月以上的时间内至少有3次不连续的腹痛发生,而且长得比较瘦小,医院做个胃镜检查,如果不能做胃镜检查的患儿,应尽早进行呼气或大便幽门螺旋杆菌尿素酶抗体快速检测等检查,看是否是由于幽门螺杆菌感染所致的胃炎。
四、如何根治幽门螺杆菌?
那么,首次治疗最佳的根除方案是什么呢?
应该满足以下条件:
1、可快速抑制幽门螺杆菌的生长;
2、可令人体持续产生对抗杀灭幽门螺杆菌的抗体;
3、耐药性低,甚至不会出现耐药性。
是否有这样的药物或抗生素可以做到呢?很遗憾,答案是否定的!原因如下:
1、抗生素虽然可快速抑制幽门螺杆菌,但必然会将诸如双歧杆菌等有益菌通通杀灭,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功能,诱发其他系统性疾病,造成恶性循环,得不偿失!
2、抗生素“一网打尽”的特质,决定了其无法让人体产生抗体,自然免疫对抗病菌,相反,它会令细菌产生耐性,导致超级细菌的产生,令疾病更难根治。
3、药物的副作用是显而易见,是药三分毒,有研究指出,上一代人的药物毒性仍何通过母体遗传到婴儿,造成激素残留,严重危害下一代的健康。
所以,药物或抗生素不是根治幽门螺杆菌的理想选择。
五、九株儿童益生菌如何根治幽门螺杆菌?1、竞争性粘附:
Hp通过鞭毛穿透厚层粘液,借助脂多糖、粘附素和菌毛等成分粘附在胃粘膜层的上皮细胞上,Hp的膜蛋白也参与了和上皮细胞的粘附,这是Hp致病的重要因素。益生菌可与Hp竞争粘膜上皮细胞结合位点,从而减少上皮细胞的粘附。研究认为,益生菌可能通过分泌一些抗细菌粘附的活性物质或某种抗菌物质,达到阻碍Hp对胃上皮细胞粘附。
2、抗炎作用:
益生菌还可能通过对机体免疫反应的调节,增强机体对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增强肠道的屏障功能。一些益生菌亦可通过刺激胃肠道粘膜产生分泌型IgA,而提高胃肠道粘膜防御功能,增强对Hp的免疫力。
3、抑制或直接杀死Hp:
益生菌可分泌某种抗菌物质抑制甚至直接杀灭Hp,譬如,乳酸杆菌能够生成一些细菌素、有机酸(乳酸、甲酸、乙酸和丙酸等)和短链脂肪酸等物质,可以抑制甚至杀灭Hp,并且能够降低尿素酶的活性,抑制Hp在胃黏膜的定植生长。此外,枯草芽孢杆菌、双歧杆菌、粪肠球菌和乳酸杆菌均可释放抗Hp活性的细菌素。
4、调节肠道菌群,减少不良反应:
益生菌可调节肠道菌群失调,保持肠道微生态的平衡,预防抗生素相关腹泻和便秘等,从而提高患者根除Hp治疗的顺从性。益生菌能够提高胃肠粘膜上皮细胞连接的紧密性,阻止肠道细菌发生移位,提高粘膜的屏障作用。此外,益生菌释放的营养物质能够为胃肠道上皮细胞提供营养。
益生菌由于较高的安全性被广泛应用,但对于消化道疾病较重、免疫力低下、长期应用抗生素的患者给予益生菌治疗时应慎重考虑。关爱宝宝健康成长平台,分享最新育儿资讯!
白癜风初期什么症状白癜风的医院转载注明: http://www.xwoae.com/jbyf/13676.html
- 上一篇文章: 幽门螺杆菌疫苗将上市父母感染孩子7成q
- 下一篇文章: 父母的幽门螺旋杆菌喂饭时会传给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