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与硒的关系
幽门螺杆菌是什么?
幽门螺杆菌(又名幽门螺旋菌),英文名Helicobacterpylori,简称Hp。是革兰氏阴性、微需氧的细菌,生存于胃部及十二指肠的各区域内。它会引起胃黏膜轻微的慢性发炎,或导致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与胃癌。谈起幽门螺杆菌的被发现之路,大致可以从三个阶段入手。
1发现阶段早在年以前,病理学家就注意到人体肠胃中存在着细菌,并在猫、狗、鼠胃中观察到过螺旋状微生物病菌的存在[1]。
但是当时的主流观点认为“消化性溃疡是有情绪性的压力以及胃酸所引起,只能以重复的制酸性药物疗程来治疗。”
年,澳大利亚病理学家罗宾·沃伦(J.RobinWarren)教授在慢性胃炎患者的胃窦黏膜组织切片上观察到一种弯曲状细菌,并且发现这种细菌邻近的胃黏膜总是有炎症存在,因而意识到这种细菌和慢性胃炎可能有密切关系。
2试验研究阶段年,澳大利亚临床微生物学教授巴里·马歇尔(BarryJ.Marshall)与沃伦教授合作,以例接受胃镜检查及活检的胃病患者为对象进行研究,证明这种细菌的存在确实与胃炎相关。
他们还发现,这种细菌还存在于所有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大多数胃溃疡患者和约一半胃癌患者的胃黏膜中。经过多次失败之后,年4月,马歇尔终于从胃黏膜活检样本中成功培养和分离出了这种细菌。
为了进一步证实这种细菌就是导致胃炎的罪魁祸首,马歇尔和另一位医生莫里斯(Morris)不惜喝下含有这种细菌的培养液,结果大病一场。
“马歇尔疯了”!人们除了惊叹他的疯狂举动外,也逐渐意识到,幽门螺杆菌才是胃炎和胃溃疡的罪魁祸首!基于这些结果,马歇尔和沃伦提出幽门螺旋杆菌涉及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病因学。[2]
3广泛传播阶段年4月5日,他们的研究成果发表在世界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上。成果一经发表,立刻在国际消化病学界引起了轰动,掀起了全世界的研究热潮。
经过时间的漫长论证,马歇尔和搭档终于在年盛夏收到了来自诺贝尔委员会的获奖通知,寥寥数语的肯定,对于马歇尔以及他的团队来说,却足足等了近20年[3]。
简单说一下Hp感染检测方法有哪些?
1、侵入性方法(依赖胃镜活检)
快速尿素酶试验(RUT)----以尿素酶为基础胃粘膜直接涂片染色,胃粘膜组织切片染色(如HE染色、WS银染等)细菌培养基因检测(如PCR、探针杂交、基因芯片等)2、非侵入性方法(不依赖胃镜活检)
C13或C14呼气试验(UBT)----以尿素酶为基础粪便Hp检测(HpSA)血清抗体检测硒与幽门螺杆菌的相互关系
幽门螺杆菌的人群感染率较高,约50%以上,并呈全球性分布。幽门螺杆菌分泌的细胞毒素、空泡毒素及一些酶类在其致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硒为人体的一种必需微量元素,具有抗氧化,协助清除自由基,增强机体免疫力,抑制癌基因转录及其癌蛋白的表达,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等生物学功能。房殿春等人研究发现,一定剂量硒对甲基硝基亚硝基胍(MNNG)诱导的胃粘膜细胞损伤有保护作用。
幽门螺杆菌感染后,有人发展为胃癌,有人却发展为消化性溃疡。LeonBR等,认为这两种结局与地域的一些营养素作用有关,这些营养素主要包括微量元素硒和维生素(VitC)和(VitE)等,它们影响幽门螺杆菌感染早期的慢性活动性胃炎向萎缩性胃炎的转化。当饮食中缺少硒等微量元素和维生(VitC)和(VitE)时,胃腺体的萎缩进展迅速,当萎缩面积广泛和程度严重时,就会呈低酸状态,增高胃癌特别是肠型胃癌发生的危险性;反之,慢性活动性胃炎就会停滞在感染早期阶段。Yücelüstüdag,MD等人也发现胃窦炎患者的胃窦组织硒水平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因此,研究胃黏膜组织中的硒水平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具有广泛的生物学功能。硒与健康的关系受到医学界的重视。研究表明,环境中的硒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缺硒地区的居民癌症发生率明显升高,体内硒含量与癌症发生呈负相关。
这项研究拟通过体外实验、动物实验及临床标本检测,研究硒与幽门螺杆菌的相互关系,为慢性胃部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提供微量元素意义上的实验数据,为硒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为硒产品的开发提供理论指导。
白癜风的医疗医院白癜风早期症状图解转载注明: http://www.xwoae.com/jbyf/13876.html
- 上一篇文章: 2017卫生资格主管护师模拟试题及答
- 下一篇文章: 汇和企业你的身体器官需要打扫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