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医学知识的普及,再加上不少单位在体检时增加了幽门螺杆菌
(Hp)检测项目,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这一病菌,并知晓这一病菌与胃癌发生的关系。于是,检测阳性者中的不少人患上了“Hp恐慌症”,担心日后会发生胃癌,不惜一切代价将其“斩尽杀绝”;检测阴性者则放“宽心”,认为自己不会患上胃癌。
那么,体检幽门螺杆菌阳性者会进展成胃癌吗?引起胃癌发生的主要因素是什么?阳性者应该怎样对待幽门螺杆菌感染,一定要“杀干净”吗?检查阴性,就可以排除胃癌吗?
阳性者:并非一定会进展成胃癌流行病学研究表明,我国是幽门螺杆菌感染大国,一般人群中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高达40%~60%。据国际癌症机构最新统计,我国的胃癌发生率居所有消化道肿瘤最高,达到22.7/10万;欧美国家的Hp感染率较低(40%),胃癌发生率也低(3.9/10万)。我国胃癌高发区的成人Hp感染率在60%以上,也表明Hp感染和胃癌的发生有一定关系。尽管幽门螺杆菌与胃癌的发生关系密切,但并不是说,所有感染了幽门螺杆菌的人最终都会发生胃癌。
Hp导致胃癌的发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通常要经历Hp相关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化生→不典型增生(或上皮内瘤变)→早期胃癌→进展期胃癌等多个阶段,也称为胃癌发生的“Correa”模型,因此,只要在早期胃癌发生之前,根除Hp就是有益的。但也有研究表明,根除Hp在肠化生阶段之后,不能逆转已经存在的肠化生和内瘤变,但是,对于萎缩程度的减轻有一定作用。从这一点来说,根除Hp越早,对于预防胃癌就更有意义。
遗传、环境等因素在胃癌发生中至关重要除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癌发生的危险因素外,其他因素在胃癌发生中的作用也不可忽视。
1.饮食因素。以往保存食物采用烟熏(熏鱼、熏肉)、盐腌的方法,食品中含有相当高的致癌物,如苯并芘、亚硝胺等,而高浓度的食盐被认为是促癌物质。用高温油煎炸的食品也含有一定量的多环芳烃类致癌物。高盐食品,如腌肉、腌鱼、腌禽类、咸菜、腊肉、腊肠也受到注意,高盐食物可损伤胃黏膜,使致癌物容易被身体吸收。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火腿、培根等加工肉制品为“致癌物”,引起广泛治疗白癜风多少钱白癜风可以治吗
转载注明:
http://www.xwoae.com/jbyf/150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