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短中长期相结合促进海南消费复苏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 国内外经验表明,每一次重大公共危机,都会导致一批传统业态走向没落,也会催生新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年SARS危机后,京东、淘宝等新型消费企业和在线消费模式快速发展,对我国消费结构带来颠覆式升级改造。新冠肺炎疫情在对传统消费行业带来重要影响的同时,也催生了消费新趋势。海南要主动顺应消费新变化,既要立足短期,千方百计抓好当前立竿见影恢复消费的举措,又要着眼中期、长远规划,研究适应我国消费结构升级特点的根本性应对举措。
首先,短期看,疫情导致海南消费下行压力增大,但也存在补偿性消费反弹的重要机遇;中长期看,全国对海南刚性消费需求快速增长的趋势没有改变。其次,疫情对海南传统消费行业、消费业态带来较大冲击,但疫情对消费结构的中长期影响远大于短期影响,重要的是要深化和丰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释放升级型消费蕴含的巨大潜力。再次,海南拥有自由贸易港开放政策和制度创新优势,短期,海南要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加大公共消费型新基建投资;中长期,通过更大程度地推进改革开放,强力释放升级型、服务型消费需求,并带动经济增长转型升级。
立足短期多措并举恢复省内消费根据“非典”经验,疫情过后会有一个消费重启、反弹的过程。同时,在应对危机的过程中,消费又表现出一些新的变化,特别是网络购物和线下配送服务发展迅猛,非接触服务模式不断出现。短期内,海南要结合疫情期间出现的新消费模式,支持创新发展消费新业态。
开展“海南人游海南”旅游消费活动。随着海南疫情防控形势的持续向好,省内旅游市场将出现一轮补偿式消费高潮。海南应把有序恢复省内居民旅游消费作为短期重启文旅消费的重点。一是集中推出一批专项旅游产品,策划开展一系列旅游节庆、会议展览、文化艺术、体育赛事等促消费活动,刺激省内居民旅游消费。二是建议省和市县主要领导带头开展“海南人游海南”活动。支持旅游景点和旅游企业推出各类消费惠民措施,开展打折季、促销季、优惠季等促销活动。三是提振夜间旅游。推动景区夜间开放,优化夜间文化演出市场,培育一批夜间演艺精品。四是继续加大疫情防控力度不松懈,探索开展“数字旅游”“非接触式自助旅游”,让游客安心、放心旅游消费。
大力发展“社区到家”消费。疫情期间对人员流动的管控,也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深刻影响,并不会随疫情的结束而消退。足不出户的宅消费、在线消费、社区到家消费、非接触式服务将成为未来消费的突出特点。目前,“社区到家”业务已经成为一二线城市主力消费群体购物的方式之一。疫情期间,多家电商平台、超市到家服务均采用了无接触到家配送的方式。例如,叮咚买菜、朴朴超市等生鲜零售服务商,成为春节期间北京城市居民的“菜篮子”。在疫情推动下,到家业务进一步下沉到三四线市场。海南“社区到家”消费还处于起步阶段。适应疫情后社区消费发展的新趋势,建议政府鼓励零售商家大力发展“社区到家”消费服务模式,设置到家服务站,让社区居民足不出户就可以购买到生鲜商品、非处方类药品等生活必需品。
探索发展线上百货商场“直播消费”。疫情全球大流行推动了各国探索发展“非接触式”购物模式。例如,韩国推出线上“直播消费”模式。根据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数据,2月份主要网上流通企业的销售额同比增长34.3%,线上销售额占比提高到49%。借鉴韩国疫情期间开展直播消费的做法,建议政府鼓励省内百货商场开展类似QQ群课堂方式的“直播消费”,即消费者下载应用程序,通过视频实时观看百货商店产品,并与商家服务人员在线交流,服务人员视频讲解、演示商品;在线付款购买商品后,快递公司将货物当日送往社区“蜂巢”等收件设备,实现无接触式商场购物。这不仅可在短期缓解大型百货商场的困境,也为零售百货企业提供了新的市场开拓机遇。
着眼中期挖掘全国对海南的消费需求我国拥有14亿人的内需大市场,消费市场规模大、潜力足、韧性强。着眼中期,海南要瞄准巨大的国内消费大市场,把扩大国内消费作为“十四五”规划的重大任务,让国内游客不出国门就能在海南享受到特色鲜明、符合国际化标准的消费产品和服务。
挖掘全国对海南的医疗健康养生消费潜力。年,全国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8.2%,根据联合国标准,我国城乡居民整体上已进入到比较富裕的阶段,医疗健康等服务型消费逐步成为全社会消费的重心。“要想身体好,常来海南岛”成为每年候鸟群体相约海南的口号。新冠肺炎疫情进一步增强了民众尤其是中高收入群体对保健、养生、提高自身免疫力的消费需求,海南有条件凭借一流生态、气候条件、不断提升的医疗健康服务水平和“长寿岛”品牌优势,建设全国医疗健康养生消费释放的重要承接地,并由此带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中高端人才集聚。一是加快呼吸养生产业发展。借鉴国际领先的气候治疗、自然元素特殊治疗发展模式,面向儿童、老年人、职业人群等的哮喘、呼吸道治疗养护需求,辐射国内以及俄罗斯、东欧等市场,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功能丰富、服务水平领先的深呼吸养生基地和气候治疗中心。二是加快发展中医药保健产业。依托海南南药种植基础和特色优势,挖掘中医药养生文化内涵,积极开展中医药特色疗养类健康养生服务,把中医药产业打造成海南的品牌产业。
挖掘全国对海南的免税购物消费潜力。短期看,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大流行将极大降低我国居民出国旅游的意愿,但并不会降低旅游购物的需求。海南有条件借助离岛免税购物政策和自贸港财税政策,尽快在免税购物政策上实施早期安排,这不仅能取得自贸港建设的早期收获,也为我国居民释放免税购物消费需求找到一个出口。一是支持免税品经营企业增设市内免税店。在免税店设立一定面积的国产商品销售区,推动国产自主品牌走向国际市场。二是争取中央支持,下放免税特许经营权,建立免税商品负面清单制度,负面清单以外商品允许海南省政府根据市场需求纳入免税品销售范围。三是在保证岛内居民自用的前提下,允许岛内居民购买免税商品,提高本岛居民生活质量。四是放开免税经营市场,允许国内外有资质的进口商和销售商经营免税品业务,形成适度竞争格局,提高服务质量和价格竞争力。五是争取在“十四五”全面实行日用消费品零关税,加快国际购物中心建设。
规划长期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旅游消费中心习近平总书记在“4·13”重要讲话中指出,“推动海南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旅游消费中心,是高质量发展要求在海南的具体体现。”加快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要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同时发力,以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加快催生有效需求的供给,集聚企业、提升人气、引入项目,由此释放消费潜力、带动投资增长和高质量发展。
以服务业市场高水平开放释放服务型消费需求。进入消费新时代,服务型消费成为城乡居民消费热点。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年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服务消费占比达45.9%,比年提高3.3个百分点,消费升级态势明显。从海南情况看,年服务业占比达59%,高出全国平均水平5.1个百分点,但与香港、北京、上海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服务业结构中,交通运输、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传统服务业占比为53%左右,现代服务业比重偏低。“十四五”期间,要对标世界最高水平的开放形态,以服务业市场的高水平开放满足全国人民对海南不断增长的服务型消费需求。一是制定极简版服务业领域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制度,扩大边境内开放力度,消减边境内各种隐性壁垒,促进内外资服务业企业公平竞争。二是在总结园区开放政策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尽快把相关优惠政策向海口、三亚等中心城市拓展,进而在全省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全面推开。三是以扩大消费型服务业供给和公共消费带动人口城镇化提质升级,提高城镇吸纳就业的能力,提升农业转移人口收入水平,增强消费能力。
以发展绿色农业释放绿色农产品消费。习近平总书记在“4·13”重要讲话中要求,海南“做强做优热带特色高效农业,打造国家热带现代农业基地,进一步打响海南热带农产品品牌。”海南是我国唯一的热带岛屿省份,拥有独特的热带农业资源,但海南农产品产业链不长、附加值不高的问题也较为突出。新冠肺炎疫情后,城乡居民对绿色农产品的要求将进一步增强。“十四五”期间,海南要适应农产品消费结构升级趋势,促进农业生产方式向绿色化、标准化、规模化、组织化、高端化转变,强制执行与国际接轨的热带农产品种植标准,加快冷链物流业发展,打造热带特色高效农业王牌产业,不断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应,由此提高本岛农民种植积极性和务农收入。
以发展智能制造释放智能产品消费。当前,智能制造等产业显示出强大生命力。这为海南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实体经济、增强经济发展韧性提供了重要机遇,也为创造新的消费需求提供了巨大空间。海南应充分发挥自由贸易港政策优势、地理区位优势、临空临港临海优势,面向我国14亿人的内需大市场和东南亚这两个最有潜力的市场,以信息化、智能化为引领,加快智能制造业、5G、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数字领域新基建,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和产业结构韧性。例如,海南有条件发展新能源汽车制造业和推广应用消费,带动物联网、机器人、人工智能、新材料等一系列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打造新能源汽车供应链、服务链和消费链。
作者系海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省社科院分中心签约专家,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分步骤、分阶段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政策和制度体系研究”(19XJY)、年度海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重点项目“海南自由贸易港海关监管制度创新研究”(HnkyZD-5)阶段性成果
来源:海南日报
编辑:文丹
初核:关媛媛
审核:陈力
转载注明: http://www.xwoae.com/jbyf/17793.html
- 上一篇文章: 幽门螺杆菌检测应作为您的常规体检项目
- 下一篇文章: 出席全国两会的海南代表委员抵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