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幽门螺杆菌 > 疾病预防 > > 正文 >

幽门螺杆菌检测抽血阳性,吹气阴性,到底该

/??幽门螺杆菌检测也有“假”结果?!

幽门螺杆菌(Hp)是一种革兰染色阴性的螺旋杆菌,通过口腔进入人体后特异地定植生存于胃上皮细胞表面,Hp产生多种酶,如尿素酶及其代谢产物氨、过氧化氢酶、蛋白溶解酶、磷脂酶A等,对黏膜有破坏作用。Hp生长缓慢,在微需氧的富营养基条件下,生长需要-10天。

本次刚刚结束的欧洲消化疾病周(UEGW)会议上,来自塞尔维亚的学者M.Rajilic-Stojanovic分享了Hp流行病学与检测方面的最新进展。“医学界消化肝病频道”医院消化内科晏玉玲医生为我们带来精彩的会议报道。

01

在中国,几乎每两个人中就有一个感染Hp

目前全球自然人群Hp感染率约为44.9%,在发达国家感染率约为0%,在发展中国家则可高达80%。

在中国,多个中心的大规模自然人群中Hp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Hp感染率为40%~90%,平均为59%。也就是说,在中国,几乎是两个人中就有一个是Hp感染者。

Hp感染几乎均可引起胃黏膜活动性炎症,在慢性炎症活动的基础上部分患者还可发生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等一系列疾病。Hp感染后机体难以自发清除,如不进行治疗,往往造成终身感染,即长期存在慢性活动性胃炎。

建议

小于45岁的Hp感染者无消瘦、缺铁性贫血、消化道出血等报警症状,主张可以直接根除Hp治疗(我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基层诊疗指南(年)》指出,针对无症状个人要求检测Hp的人群,年龄<14岁者不推荐进行相关检查)。对于45岁以上感染者不主张直接根除Hp治疗,建议内镜检查后再决定是否要治疗。

02

Hp常用的检测方法及注意事项

随着人们对Hp认识的重视,好多体检项目中也加入了Hp检测这一项重要内容。很多朋友拿到了检测报告后,看到阴性就笑逐颜开,看到阳性就愁眉不展。那么,是阳性就一定被感染了么?阴性就一定没事吗?抽血是阳性,吹气却是阴性,到底该信哪一个呢?怎么才能确定自己的检查结果是正确的呢?自年Hp被发现以来,检测Hp的方法也不断出现,但每种方法都存在着其各自的优缺点和临床应用的限制。很多患者接受了多次不同的Hp检测,并对一些可能矛盾的结果一头雾水,这就需要大家了解关于Hp的常用检测方法及其优势、弊端。目前,Hp感染的诊断包括两类检测方法:

非侵入性方法:包括尿素呼气试验(UBT)、Hp粪便抗原(HpSA)检测、Hp粪便聚合酶链反应(PCR)和血清学检测。其中,UBT是临床上最受推荐的方法,具有Hp检测准确性相对较高、操作方便和不受Hp在胃内灶性分布的限制等优点。

侵入性方法:包括组织学检测、快速尿素酶试验(RUT)、Hp培养和PCR检测。胃镜检查如需活检,且患者无活检禁忌,临床上推荐RUT检测Hp,病理组织学检测可作为备选。

1

UBT和RUT

UBT和RUT是临床常用的检测手段。

UBT检查Hp感染的准确性约95%。患者服用1C或14C标记的尿素后,如患者的胃内存在Hp感染,胃中的尿素酶可将尿素分解为氨和标记的1C或14C标记的CO2。标记的CO2通过血液经呼气排出,定时收集呼出的气体,通过分析呼气中标记的CO2的含量即可判断患者是否存在Hp感染。

RUT检查Hp感染的准确性约90%。提取患者胃活检组织,加入尿素后,尿素酶可将尿素分解为氨,pH发生改变,通过分析pH的改变判断患者是否有Hp感染,该检测结果受环境温度,细菌数量等影响。

■检测注意事项

Hp的生存依赖于尿素酶调控生存环境的pH,尿素酶对Hp的定植是必须的。在低pH值环境中,尿素酶时维持Hp胞质周围pH值稳定的关键因子;但是当环境pH值上升至4.0~5.5时,Hp胞质周围pH值也相应上升,尿素酶的活性降低。

因此,任何引起胃内pH值明显上升、抑制细菌活性的治疗均可导致以检测尿素酶为基础的Hp检查(UBT、RUT)可能呈假阴性。

如抗生素和质子泵抑制剂(PPI)可以抑制细菌尿素酶的活性,UBT、RUT检查结果可能呈假阴性;胃内的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双歧杆菌,乳球菌,肠球菌可以产生尿素酶,使得检测尿素酶为基础的检查结果呈假阳性,但活性低(2.5‰UBT10‰)。

2

血清学检测

常规的血清学试验检测Hp抗体IgG,其阳性不一定是现症感染,不能用于根除治疗后复查。因此,其临床应用受限,通常用于流行病学调查。

如被检测者既往未接受抗Hp治疗,Hp抗体阳性可视为现症感染;消化性溃疡出血、胃MALT淋巴瘤和胃黏膜严重萎缩等疾病患者存在Hp检测干扰因素或胃黏膜Hp菌量少,此时用其他方法检测可能会导致假阴性,而血清学试验则不受这些因素影响,Hp抗体阳性亦可视为现症感染。

PCR检测基于Hp基因测量的PCR和测序方法具有高敏感性,从粪便、胃内容物、胃组织活检等均可以提取Hp的DNA,不仅可以确定Hp的感染与否,还可以检测细菌的毒性和抗生素敏感性。总的来说,Hp是胃内复杂微生物的一种,Hp检测的阳性意味着Hp的过度生长,但需要注意的是,胃内微生物的改变可能影响Hp的检测结果。

参考来源:

[1]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等.幽门螺杆菌感染基层诊疗指南(年).,5,19(5).

根除幽门螺杆菌,年最好的治疗方案是什么?

-10-1

急诊肠镜检查,什么时候做最合适?怎么做?

-10-1

收藏这份超全饮食指导,肠易激患者不怕再吃错

-10-14

警惕!50岁以下的肠癌越来越多,真凶是这种息肉!

-10-15

科室医院消化内科

医院消化内科是国家重点学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卫生部),所属的消化内镜中心为卫生部指定的全国培训基地。消化内科现有医生52人(含退休返聘7人),其中博士生导师8人,硕士生导师1人,高级职称2人,护士人。消化内科病房有病床张,设立多个亚专业组,包括肝脏疾病组、胆胰疾病组、炎症性肠病组、消化道出血组、内镜微创治疗组及消化介入治疗组,年出入院余人次。消化内科门诊开设名老专家门诊、消化专科门诊、消化专病门诊,年门诊量达16万多人次。消化内镜中心开展了多项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内镜下微创治疗技术,包括内镜下治疗消化道早癌(EMR、ESD),ERCP及相关治疗,EUS及相关治疗,消化道大出血的内镜下止血等,年内镜检查及治疗达12万余人次。消化内科近年来开展了多项消化血管与非血管介入诊疗技术,包括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布-加综合征、顽固性腹水、消化系统肿瘤,消化道出血、梗阻性黄疸等疾病的微创介入治疗,其中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ransjugularintrahepaticsystemicshunt,TIPS)及球囊阻断逆行静脉闭塞术(Balloon-occludedretrogradetransvenousobliteration,BRTO)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近5年消化内科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攻关课题、国际合作等科研项目20余项,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6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共计余篇,SCI期刊60余篇(其中包括《Gastroenterology》、《Gut》、《GastrointestinalEndoscopy》、《Radiology》、《Endoscopy》等国际权威杂志),主编专著10余部。力求以科研带动临床水平的提高,将科研新成果运用于临床,服务于广大患者。本文首发:医学界消化肝病频道本文作者:晏玉玲医院消化内科责任编辑:Mary

更多会议报道,敬请
转载注明: http://www.xwoae.com/jbyf/18875.html

Copyright 2008-2009 http://www.xwoa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幽门螺杆菌 版权所有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