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幽门螺杆菌 > 疾病预防 > > 正文 >

远离胃癌根治幽门螺杆菌是一级预防,而胃镜

白癜风治疗方法 http://m.39.net/pf/a_4699279.html

7.68亿中国人胃里有这个致癌物!

国家癌症中心最新数据显示,我国每年胃癌新发病例达67.9万,死亡病例达49.8万,而提到胃癌,就不得不提幽门螺杆菌。

《第五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中提到,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全球性问题,在中国,这一数字是令人吃惊的7.68亿,换句话说,2个人里面就有1个人幽门螺杆菌阳性!

年,幽门螺杆菌荣获了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颁发的大奖“一类致癌物”。

它的特长是破坏胃黏膜,引发胃炎、消化性溃疡等一系列胃病,甚至诱发胃癌。

在刚刚过去的南方胶囊内镜新技术高峰论坛上,来自医院的消化大咖吕农华教授也指出,降低HP感染是预防胃癌最重要的可控危险因素。

当然,不是每个体内携带幽门螺杆菌的人都会发病,但它特别喜欢那些长期熬夜,抵抗力差,营养不良的人。

只要他们肆无忌惮蹂躏胃,干扰它的生存环境,幽门螺杆菌就要“造作”:分泌过多胃酸,导致胃痛、胃胀、泛酸和胃灼热,甚至引发消化道慢性出血和胃炎,同时它的存在能让胃癌风险增加为原来的3-6倍!

幽门螺杆菌的传染力极强,可通过粪-口、口-口等途径传染,家里面只要有1个人携带它,其他人基本都会被传染。由于我国没有实行分餐,很少使用公筷,导致我国HP感染率高。

幽门螺杆菌感染后,因为没有明显表现,所以很多时候都不易察觉,一般情况很难察觉,当出现这些症状时,就要留心了:长期上腹部饱胀不适、隐痛,有时发生嗳气、反酸、恶心、呕吐等。

既然幽门螺杆菌这么可怕,查出来要不要根治?

但HP感染并不等同于得了胃癌,也就是说,并不是所有HP感染的人群一定会发展为胃癌,但必须警惕Hp感染者发生胃癌的风险。

杜克大学癌症生物学博士李治中指出,虽然幽门螺杆菌是一级致癌物,但是否每个感染者都需要杀灭细菌,其实具有一定争议性。

对于没有症状的人群,有专家建议不着急根除,观察为主,及时筛查。因为这些人得胃癌风险本来就不高,如果盲目使用大剂量抗生素根除幽门螺杆菌,反而可能给本来健康的人群带来风险,导致弊大于利。

但对于胃癌高危人群,几乎所有官方组织都推荐根除。如果你有胃癌家族史、患消化性溃疡、有慢性胃炎、得过胃部相关肿瘤,又查出体内有幽门螺杆菌,请毫不犹豫的找医生尽快根治。

同时,李治中博士也强调,胃癌的预防可以分为两级:根治幽门螺杆菌是一级预防,而胃镜筛查则是二级预防。

如果查出有幽门螺杆菌,又不是高危群体,即使没有被清除它,也不用恐慌,确保自己做好胃癌筛查,尤其胃镜检查就好。

而一旦出现上腹部疼痛、闷胀不适、食欲不振、伴有泛酸烧心、嗳气或黑便,以及出现不明原因的贫血、体重减轻、消瘦和疲倦无力等症状时,就要高度重视是不是胃出了问题,尽早诊断治疗。

出现以下这些情况需要做胃镜

01

有消化道症状:

包括反酸、烧心、胸骨后疼痛不适、进食有滞留感或哽噎感、吞咽困难、上腹部隐痛不适、上腹胀、嗳气、呃逆及不明原因食欲不振、呕血、黑便等。

02

有胃病史:

患有需要随访观察的病变,如胃溃疡、萎缩性胃炎(尤其是伴有肠上皮化生或不典型增生者)、因良性或恶性疾病施行过胃大部切除术后、息肉等。

03

需要进行胃癌筛查:

胃癌筛查对象是,40岁以上,且符合下列任意一条者:

胃癌高发地区人群

幽门螺杆菌感染者

既往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残胃、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等胃的癌前疾病

胃癌患者一级亲属

存在胃癌其他风险因素(如摄入高盐、腌制饮食、吸烟、重度饮酒等)

04

其他不明异常状况

不明原因体重下降、消瘦、贫血,部分肿瘤抗原指标出现异常者。

胃镜早已告别“生不如死”的时代

普通胃肠镜检查会给病人带来很大的不适感,很多病人都在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医院做内镜检查。但这个时候,常常会错过很多疾病治疗的最佳时机。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提高,消化内镜检查陆续开展了无痛胃镜、胶囊胃镜技术。

无痛胃镜是在全麻下操作,患者全程没有任何痛苦,检查后也不会有什么不适,大大提高了胃肠疾病早期的筛查率。

胶囊胃镜是一种全新的无痛胃肠检查方式,患者只需要吞下一颗胶囊,就能进行胃肠检查,检查者全程的体验感非常轻松舒适,依从性非常高。近年来胶囊内镜技术的快速发展,适应了老百姓对于提高生命健康质量,进行舒适化内镜检查的需求,胶囊内镜技术已成为现阶段更受欢迎的新型检查手段。

图片来源:互联网。如有违规,请联系我们删除。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注明: http://www.xwoae.com/jbyf/18956.html

Copyright 2008-2009 http://www.xwoa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幽门螺杆菌 版权所有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