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幽门螺杆菌 > 疾病预防 > > 正文 >

包头东大健康资讯幽门螺杆菌要怎么筛查

在很多人的意识里面,中老年人才会患癌。

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年轻人也会得癌,而且年轻人患癌的并不在少数。

年公布的《中国中青年防癌科普报告》曾提到,20岁-39岁群体患癌人数有所上升。居民癌症发病率为.9/10万,仍呈上升趋势。

其中,胃癌的年轻化趋势更为明显。

数据显示,近5年来19~35岁的年轻胃癌患者数量比30年前翻了一倍。

为啥胃癌越来越爱盯上年轻人?

01

胃癌,越来越年轻化

基本上每个人都出现过肠胃不舒服。

而胃癌的前期病变,可能就是胃溃疡、萎缩性胃炎等一些看似问题不大的“胃部不舒服”。

因为早期症状隐匿,很容易跟普通胃炎混淆,有些患者甚至没有很明显的不适症状。

导致很多患者在被诊断为胃癌时,一上来就是分化程度低、恶性程度高的中晚期胃癌。

而且年轻人由于耐受力较好、细胞活性较高,病程发展往往比年纪大的患者更为迅速,凶险程度更甚!

但是,胃癌并不是完全不可预防的。

目前认为预防胃癌最重要的可控危险因素,是幽门螺杆菌感染。

02

幽门螺杆菌感染会导致胃癌?

从各项研究来看,胃癌的发生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密切相关,幽门螺杆菌感染,使胃癌发生的风险增加了2.1-12倍。

早在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nternationalAgencyforResearchofCancer,IARC)就已经将幽门螺杆菌列为Ⅰ类致癌因子。

因为感染幽门螺杆菌,会导致慢性活动性胃炎,一定程度上能引起和促进胃黏膜萎缩和非典型性增生。

如果不加以干预,最后可能会演变成为胃癌。

肠型胃癌(占胃癌极大多数)发生模式:

正常胃黏膜→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化生→异型增生→胃癌

感染幽门螺杆菌后,有些人可能没有症状,也有少数人会出现上腹部疼痛不适、餐后饱胀感、打嗝、恶心、呕吐等症状。

更可怕的是,这种公认能致癌的生物因素,传染性极强,可以说是1人感染,全家遭殃。

03

家人之间,更易传染

在我国,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高达59%,也就说是,每5个人中就有3人中招。更可怕的是还具有传染性。

幽门螺杆菌主要由口-口、胃-口和粪-口的途径传播。食物、水源、打喷嚏都可以传染幽门螺杆菌。

父母任何一方感染幽门螺杆菌,子女感染率极高

我国由于集中进餐,不分碗筷,互相夹菜的饮食习惯,让幽门螺杆菌更容易在家人之间传染。

如果父母任何一方感染幽门螺杆菌,那么子女感染率就变得极高。

幽门螺杆菌没有明显的感染症状,加上我国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很高,大家都应该重视起来,尽早做一次检测。

尤其以下4类人群都应该引起重视,如果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应该尽快咨询专业医生,避免从小胃病拖成大问题:

1.年龄在30岁以上,从未检测过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

2.有经常胃痛、胃胀、反酸恶心、打嗝、呕吐反胃、黑色粪便等症状

3.家族有胃病或胃癌史

4.有胃炎、胃溃疡、胃粘膜糜烂等胃病史

鉴于幽门螺杆菌的传染性,建议带上家人一起查查

04

为什么需要尽早进行检测?

《中国幽门螺杆菌根除与胃癌防控的专家共识意见(年,上海)》指出,在胃萎缩前根除幽门螺杆菌,几乎可以完全消除胃癌发生风险。

所以,尽早做一次检测、根除幽门螺杆菌,或许就能逃过罹患癌症的命运,免去巨额的治疗费用,和亲人间生离死别的痛苦。

以日本为例,虽然也是胃癌高发国,但治愈率(5年生存率)能达到80%,比中国高出许多。

原来,日本对幽门螺杆菌进行了积极筛查和干预,让胃癌死亡率一降再降。

日本从年开始启动针对胃癌的幽门螺杆菌筛查;年,开始对筛查出幽门螺杆菌胃炎的人群进行根除治疗。

在随后4年间,日本胃癌死亡人数逐年下降。

05

幽门螺杆菌要怎么筛查?

对于幽门螺杆菌的检测,在《第五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中推荐的非侵入式方式是:C13/C14呼气检测和粪便抗原检测。

每种检测方式优缺点与可操作性不同,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来挑选最适合自己的方式。

温馨提示

我国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非常高,幽门螺杆菌感染也会增加胃病、胃癌的发生率。我国这种胃病、胃癌大国,更应该提高早筛和预防意识,把胃癌扼制在源头。

(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或拨打-即可咨询预约!

在本
转载注明: http://www.xwoae.com/jbyf/19993.html

Copyright 2008-2009 http://www.xwoa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幽门螺杆菌 版权所有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