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胃癌rdquo日益年轻
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都市年轻人的压力也是与日俱增。据权威数据显示在我国35岁以下的年轻人胃癌发病率逐年上升,并且常常被误诊为慢性胃炎、胃下垂、胃溃疡、和胃痉挛等胃部疾病。到最后确诊时已经向邻近脏器转移,这样不仅失去了早期确诊的机会,也错失了最佳的治疗时机。由于青年人患胃癌后其胃酸分泌正常,胃蠕动功能所受影响不大,消化道症状出现较晚,这一点与中老年人的胃癌症状不同,所以容易给人以假象,易导致误诊。那么青年人高发胃癌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青年人胃癌增多与不良生活方式密切相关
1、嗜烟酗酒
大量的酒精刺激容易引起胃部慢性炎症,进而使胃黏膜重度增生,最终致癌,而香烟中的多种有害物质对胃癌的发生起着“催化剂”的作用。
2、饮食不当
年轻人常常吃饭不规律,并且还伴有狼吞虎咽和食之过饱等问题,经常加重肠胃的负担,并且相当多的年轻人嗜食咸肉、烧烤、麻辣食物等,这些含硝酸较多的食物在胃里可转化为亚硝酸氨类化合物,从而诱发胃癌。
3、精神紧张和生活不规律
许多年轻人事业心强,常在过度紧张的竞争压力下过量工作,起居不规律,亦是癌症发病的诱因。
许多年轻人事业心强,常在过度紧张的竞争压力下过量工作,起居不规律,亦是癌症发病的诱因。
因此,年轻人应注意改正上述不良的生活方式,并在日常生活中密切注意胃癌的预警信号。
经国家胃癌协作组对例早期胃癌病人进行临床分析后发现,胃癌的早期信号主要有:上腹部疼痛、食欲减退、胃部闷胀、呕酸、消瘦等。有关资料显示:早期胃癌手术后5年生存可达90%以上,如果发展到晚期,手术疗效便不理想了。
所以,当年轻人一旦出现上述胃部早期不适症状时,应尽医院进行早期筛查,以便于早期确诊并且根治。
哪些人需要胃癌筛查?我国建议以40岁以上或有胃癌家族史者需进行胃癌筛查。符合下列第1条和2~6中任一条者均应列为胃癌高危人群,建议作为筛查对象:
①年龄40岁以上,男女不限;
②胃癌高发地区人群;
③幽门螺杆菌感染者;
④既往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残胃、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等胃癌前疾病;
⑤胃癌病人一级亲属;即病人的父母、子女以及兄弟姐妹(同父母)。
⑥存在胃癌其他高危因素(高盐、腌制饮食、吸烟、重度饮酒等)。
需要筛查哪些项目?在检查方法上,胃癌筛查主要包括血清学检查和内镜检查两方面。
一、血清学筛查
(1)血清胃蛋白酶原(PG)检测:
胃蛋白酶原(PG)是胃蛋白酶的无活性前体,而胃蛋白酶能够水解食物中的蛋白质,通过检测血清中胃蛋白酶原的水平,可以反映不同部位胃黏膜的形态和功能。PG可分为PGⅠ和PGⅡ2种亚型。PGⅠ主要由胃体和胃底腺的主细胞和颈黏液细胞分泌,而PGⅡ除了由胃底腺分泌外,胃窦幽门腺和近端十二指肠Brunner腺也可以分泌。PGR即PGⅠ与PGⅡ的比值,当胃黏膜萎缩时,腺体和主细胞的数量减少,被幽门腺或肠上皮化生代替,引起血清PGI的水平下降,而PGII水平仍保持稳定甚至有轻度增加,从而导致PGR水平下降。
作为针对无症状健康人群的胃癌筛查界限值,具有较好的筛查效果,可以筛查出是否属于高危人群。
(2)血清胃泌素17(G-17)检测:
G-17是由胃窦G细胞合成和分泌的酰胺化胃泌素,能刺激胃酸分泌、促进胃黏膜细胞增殖与分化。G-17是反映胃窦内分泌功能的敏感指标之一,可以提示胃窦黏膜萎缩状况或是否存在异常增殖。血清G-17低提示胃窦黏膜萎缩。但血清G-17高,提示存在胃癌发生风险,这可能是由于癌组织大量破坏泌酸腺体和迷走神经末梢,使胃酸分泌缺失,胃内处于低酸状态,从而使血清胃泌素水平反馈性升高。
研究表明,当血清G-17水平升高,可以提示存在胃癌发生风险。血清G-17联合PG检测可以提高对胃癌的诊断价值。
(3)HP感染检测:(幽门螺杆菌)
Hp感染与72%的胃窦癌相关,Hp感染是胃癌最重要的、可控的危险因素。根除Hp可显著改善胃黏膜炎性反应,阻止或延缓胃黏膜萎缩、肠化生发生和发展,部分逆转萎缩,但难以逆转肠化生,Hp一般不会自行消除,建议感染者在萎缩发生之前根除Hp,几乎可%预防肠型胃癌的发生。即使发生了肠化和不典型增生,根除hp仍能阻滞病情的进一步演化,从而降低胃癌发生风险。
目前认为HP感染是肠型胃癌(占胃癌绝大多数)发生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唯一条件。
因此,在胃癌的筛查流程中,HP感染的检测成为必要的筛查方法之一。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抽血检查HP只能查出抗体是否阳性,也就是说,不能断定是否现症感染;
临床上常采用的检测方式是碳13/14呼气试验;
它简单便捷、费用低廉,准确率高达99%,是目前的首选。
(4)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
目前常用肿瘤标志物包括癌胚抗原(CEA)、CA19-9、CA72-4、CA、CA等,但上述肿瘤标志物在进展期胃癌中的阳性率仅为20%~30%,在早期胃癌中的阳性率低于10%,因此对于早期胃癌的筛査价值有限,不建议作为胃癌筛查的方法。
二、内镜筛查
(1)电子胃镜筛查:
胃镜+活检是目前诊断和发现胃癌的金标准,目医院都配备了先进的电子胃肠镜系统,内镜医师水平也逐渐成熟。
由于普通胃镜会有不适感,医院都开展了无痛胃镜和舒适内镜检查技术,使胃镜检查成为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舒适、无痛的检查。
(2)磁控胶囊胃镜筛查:
目前在临床广泛应用的主要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安翰磁控胶囊胃镜系统,具有全程无痛苦、便捷、诊断准确度高的优点。它是个小机器,真的长得像一颗大号的“胶囊”。只不过这颗胶囊里装的不是药,而是一台相机。患者吞下后,胶囊就会经过整个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小肠、大肠,最后被排出体外,整个过程大概24小时。这个过程中,相机一路拍照,然后无线上传,医生根据这些照片,来判断患者是不是有消化道的疾病。
所以准确的说,它不应该叫“胶囊胃镜”,而应该叫“胶囊消化道镜”,因为它可以对消化道的多个器官进行检查。
胶囊胃镜年由以色列的科学家发明,后不断优化,近期在中国也进入了临床使用。它的优点是体验较好,无需麻醉,容易被大众接受。
但它目前还没有实现广泛推广,主要原因包括:
价格比普通胃镜高。胶囊胃镜目前做一次一般好几千块钱,是做常规胃镜的好几倍,不适合普通家庭。
取样难。做普通胃镜的时候,如果发现问题,医生可以直接取一些组织样品进行检查。但胶囊胃镜不行,只能看,不能摸。
因为上述这些问题,目前胶囊胃镜还无法完全替代普通胃镜。
如果不差钱,同时年纪大身体差,或者特别恐惧普通胃镜的人,可以考虑胶囊胃镜,但对于觉得大多数老百姓,选择普通胃镜是当下更好的选择。
(3)高清内镜精查:
可提高早期胃癌的检出率,而且还能提供病变深度、范围、组织病理学等信息。同时,充分的检查前准备(包括口服黏液祛除剂如链霉蛋白酶等、祛泡剂如西甲硅油等、局麻或镇静)也是提高早期胃癌检出率的基础。
胃镜精查
目前通过胃镜精查(放大、染色、NBI+活检等先进技术),能发现大部分的胃、食管早期癌,并且能开展镜下早癌治疗术。
三、怎么胃镜筛查?
胃癌高危人群,每年进行1次胃镜检查;
胃癌中危人群,每2年进行一次胃镜检查;
胃癌低危人群,每3年进行一次胃镜检查。
早期胃癌筛查的流程图参考国内外的既往胃癌筛查方法,结合国内最新的临床证据,建议推荐的早期胃癌筛查流程如下图。
早期胃癌推荐筛查流程
上述措施对尽早确诊胃癌筛查目标人群病情,节约医疗资源,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总之,提高胃癌患者的生存率、降低胃癌死亡率,其关键在于胃癌的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进行早期胃癌的筛查,无疑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有效途径。
温馨提示除了定期体检进行早期筛查之外,对于我们个体来说,通过了解疾病的高危因素,降低自身的癌症风险,是预防和控制癌症最重要的手段。想要要真正预防癌症就必须要提前预测知晓每个人的健康危险因素,只有精准找到这些危险因素,才能在专家指导下去做针对性的防控。科学研究发现,慢性重大疾病的发生是与基因异常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性疾病,我们的基因依目前的医学水平还不能够改变,但是,个人的生活方式却可以改变!通过针对性预测、查找、干预疾病危险因素和科学量化调整生活方式,个性化补充营养素,激活正常组织细胞和酶活性,60-80%以上的慢病都是可以避免的!也会通过科学的健康管理管控逆转我们机体快速衰退的状况。当人体各个细胞保持平衡的状态,每个细胞的新陈代谢正常的情况下,癌症就会离我们越来越远了。
(来源:统管健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注明: http://www.xwoae.com/jbyf/20023.html
- 上一篇文章: 义诊服务在身边感恩行动ldquo胃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