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幽门螺杆菌 > 疾病预防 > > 正文 >

28岁青年女舞蹈家患胃癌去世,从确诊到离

3月12日,美丽的青年舞蹈家苏日曼离开了这个美丽世界,年仅28岁。

当天下午,苏日曼的母亲发布讣告:女儿于年3月12日凌晨6时01分于呼和浩特离世。

“苏日曼自幼热爱舞蹈,终其一生与舞为伴,在与病魔抗争的日子里,她积极乐观地治疗热情地生活,勇敢地将生命的光彩绽放至奋斗的每一刻...”

28岁的苏日曼来自呼和浩特,是一个喜爱跳蒙古舞的草原女孩。

8个月前,苏日曼因为上腹部不适,医院做胃镜检查,发现胃癌晚期,先后经过8次化疗,虽然病情一度好转,但最终却没能战胜病魔。

我国是一个胃癌大国,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年发布的最新数据,我国每年新发胃癌数为48万例,导致37万人死亡,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在肿瘤疾病中稳居前三位。胃癌为我国人民的健康带来严重威胁,更让健康中国伟大战略的实施受到极大挑战。

医院大内科副主任、消化内二科主任陈小兵教授擅长胃癌、食管癌、大肠癌、肝癌等常见肿瘤的治疗,在消化道肿瘤的防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今天,我们请来陈小兵教授细说胃癌的预防、筛查、诊断和治疗。

如何做好胃癌预防

陈小兵教授指出,胃癌和食管癌、肝癌并列为三大中国特色的消化道肿瘤,过去强调的胃癌防控主要是指科学诊断、合理治疗和有效康复,但是随着年《“健康中国”规划纲要》的落地,胃癌防控转变为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尤其强调胃癌的预防。胃癌的预防有三重含义,包括了一级预防、二级预防和三级预防。

一级预防,是指从病因上去预防,陈小兵教授介绍,狠抓一级预防,最重要的是两点,第一点合理饮食,第二点控制感染。

胃癌的发生和不健康的饮食习惯息息相关,陈小兵教授将其总结为8个字“粗、硬、烫、快、霉变、酸菜”。

粗、硬是指吃的食物过于粗糙和坚硬,这与我国以前的生活较为贫困有关,现在虽然我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饮食习惯还没有扭转过来。

烫,是指滚烫的食物,尤其是温度大于65℃~70℃以上的食物,高温食物对人体的食管和胃的粘膜造成直接损害,从而导致食管癌、胃癌的高发。

快,随着整个社会节奏的加快,许多人吃饭堪称“狼吞虎咽”,健康的饮食应尽可能做到少吃多餐,细嚼慢咽。

霉变则是指发霉的食物,发霉的食物含有各种有害细菌和代谢产物,可能会引起食物中毒,甚至致癌。

酸菜中含有一定的亚硝酸盐,属于高钠、高盐饮食,高盐饮食不仅导致我们换高血压的风险增加,同时也会导致我们患各种胃病,包括胃炎、胃溃疡和胃癌的风险增加。

那么,如何做到合理饮食呢,首先要远离以上8个字,改变不正确的饮食习惯,其次,陈小兵教授建议大家要做到“三多三少”,“三多”是指多吃蔬菜水果、多吃粗粮,多补充钙质;“三少”则是指少盐、少糖、少油。

除了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也是我国胃癌大行其道的重要原因。50%的胃炎和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关于是否要清除幽门螺旋杆菌,国际上尚未达成一致意见:“对幽门螺旋杆菌,日本是‘格杀勿论’,一经发现,立即清除,而欧美国家则是有选择性地杀灭,我国对幽门螺旋杆菌的处理,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个体化的抉择’。”

何谓“个体化的抉择”?陈小兵教授指出,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患者是否有症状、用药情况、个人意愿来综合考虑。使用四联疗法,即两种抗生物、一种质子泵抑制剂、一种铋剂,清除率可以达到90%以上,但是由于在用药过程中会出现不良反应,很多人中途停药,导致用药情况并不理想。

如何做好胃癌早期发现

我国胃癌面临的现状是:发病率较晚,早诊率低,转移率死亡率高,根治切除率低,五年生存率低等问题。

简单来说,胃癌分期可分为Ⅰ、Ⅱ、Ⅲ、Ⅳ期,Ⅰ期最早,Ⅳ期最晚。我们常说的早期胃癌仅指Ⅰ期,其余均为中晚期胃癌(又称进展期胃癌)。

早期胃癌通常没有典型症状,部分患者有上腹部不适、消化不良等,这些症状极易被忽视而延误诊断。遗憾的是,目前我国胃癌的筛查和早期诊断现状很不容客观,胃癌患者确诊时Ⅰ期却仅占4.1%、Ⅳ期却高达42.4%。

“主要是我国胃镜的规范化筛查率太低。由于胃癌筛查手段匮乏,胃镜检查因为有侵入性、操作繁琐、依从性低、资源有限,至今未被推荐作为标准筛查方法。”陈小兵教授说,规律作息、健康的饮食习惯,是降低胃癌发生的措施之一,对高危人群及胃癌高发地区进行主动筛查,尤其是进行规范化胃镜筛查,可以大大提高早期胃癌诊断率,改善治疗结局。而现状是,由于观念落后,心存侥幸或者害怕麻烦等原因,现实中不愿意做胃镜筛查、不接受胃镜筛查者,依然大有人在。

早期胃癌,癌细胞仅局限于粘膜层和粘膜下层。胃癌到达中期,癌细胞已突破粘膜下层。晚期胃癌患者癌细胞已侵入浆膜层或浆膜层外组织,并常有远处转移。早期胃癌患者术后五年生存率可达95%以上,如已累及粘膜下层,预后稍差,5年生存率约80%,中期胃癌如果没有淋巴结转移,术后5年生存率仍可达60~70%,晚期患者五年生存率低于5%。

“胃癌多半是拖出来的!”陈小兵教授说,正常人出现嗳气、黑便、贫血、明显消瘦、腹胀、食欲减退、大便潜血阳性、腹部出现固定的包块等等,再加上年龄40岁以上的男性,都要高度警惕,医院进行必要的检查。

“青年、女性、胃癌,这三个关键词合在一块儿,后果非常严重。”陈小兵教授说,如果是中老年女性,胃癌相对好治,青年遇到女性,再遇到胃癌,往往是晚期,往往是腹膜转移性的胃癌,往往是一开始就合并大量腹水,“这类病人的生存时间很难突破,一年很难突破一年,大部分病人的生存时间也就是八九个月。”

针对上述情况,陈小兵教授强调,积极普查胃癌,早发现早诊治,针对胃癌高危人群,要每两年做一次胃癌筛查。

晚期胃癌的规范化治疗

胃癌治疗已从单纯外科手术的时代逐步过渡到外科手术协同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的综合治疗时代,但是,如何进行科学合理、规范个体的多学科综合治疗,如何有效整合各学科资源、合理排兵布阵,仍是值得深入探讨的临床问题。因此,MDT模式应运而生,由MDT专家团队共同讨论病人的诊断、临床分型、治疗方案选择、疗效评估及随访流程,制定个体化方案。

目前手术是唯一能够治愈胃癌的手段,但并不是所有的胃癌患者都能手术治疗,即便是能手术的也不是所有患者都需要马上手术。局部进展期胃癌,没有远处转移,同时又有手术切除机会的患者,手术是最有效也是最直接的治疗方法。

对于进展期胃癌,经过多学科联合会诊后,如果不适合马上手术,可以做围手术期治疗,即先化疗或放化疗,然后再手术。

胃癌手术结束,并不是治疗的结束,一方面需要加强术后护理工作,另一方面多数患者还需要进一步辅助治疗,才有助于患者康复。

如果是晚期胃癌远处转移患者,手术并不能根治,如果没有出血、梗阻、穿孔等紧急情况,晚期胃癌是不建议手术治疗的,内科药物治疗是主要治疗手段。

晚期胃癌患者药物治疗的关键是,做好排兵布阵和优化组合。在用好化疗药物的同时,整合现有的靶向药物、免疫治疗药物,优化药物组合,同时进一步研发新型分子靶向药物、免疫治疗药物等,成为提高晚期胃癌疗效的关键。

胃癌的分子分型,为开展胃癌精准治疗,寻找合适的靶点提供了可能,是开启胃癌精准治疗的前提之一。

除了现有已获批的治疗药物和方案,应鼓励晚期胃癌患者积极参与临床试验,在全国有条件的医疗中心更多地开展前瞻性多中心的随机对照研究,探索新的药物、新的治疗方法的疗效。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将迎来更多的药物和治疗方案,为广大胃癌患者带来信心和希望。

专家名片

陈小兵教授

医院主任医师、医学博士

郑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整合肿瘤学分会常委委员

肿瘤防治科普专委会常委兼副秘书长

肿瘤精准治疗专委会委员

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首批成员”


转载注明: http://www.xwoae.com/jbyf/21257.html

Copyright 2008-2009 http://www.xwoa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幽门螺杆菌 版权所有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