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女士,45岁,一年前医院检查,结果显示胃角处有一个小溃疡,病理报告为“炎症”。她以为只是普通的胃炎,认为中年人都会有些胃炎问题,因此并没有太过在意。
然而,在接下来的一年里,她经常出现消化不良、恶心等症状,甚至出现了大便异常情况。这时候,杨女士意识到情况并不妙,医院进行检查。胃镜检查结果显示她的胃部已经出现大量疮痍,最终被诊断为“胃印戒细胞癌”,且该癌症的恶性程度极高。
杨女士感到十分困惑,因为一开始只是被告知存在炎症,怎么会最终被诊断为癌症呢?
一、历经时间的验证:癌症起源于炎症
19世纪60年代,德国病理学之父鲁道夫·魏尔肖发现癌变组织内存在大量的白细胞。白细胞是身体炎症反应的一部分,具有对抗外来入侵病原体和修复受损组织的能力。
基于这一发现,鲁道夫·魏尔肖提出了肿瘤可能与炎症有关的观点。随后,国际癌症组织在很长一段时间对各国癌症发生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发现约有1/6的癌症与细菌、病毒感染相关,这些感染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炎症。
当体内存在炎症时,身体会持续释放白细胞,进行修复。一些反复发作的急性炎症会逐渐转化为慢性炎症,最终可能演变为癌症。
这是因为在炎症反复修复的过程中,细胞会不断增殖和分裂。随着细胞分裂次数的增加,DNA出错的概率也会增大,从而更容易产生癌细胞。随着时间的推移,癌细胞的数量逐渐增多,最终形成癌症。
二、哪些不起眼的炎症有可能致癌?
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炎症,如果没有及时引起重视并干预的话,有极大的可能性会演变成癌症。
1.肝炎→肝癌
我国有80%以上的肝癌患者曾有过肝炎病史。当身体患上慢性肝炎时,病毒会持续在肝脏内复制,给肝脏带来慢性损伤。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会发展成肝硬化,最终导致肝癌。
2.胃炎→胃癌
临床上,大多数患有胃癌的病人都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史。感染后,幽门螺杆菌会对胃部健康产生影响,从而引发胃粘膜的反复炎症,最终可能导致胃溃疡的发生。如果胃溃疡没有及时干预治疗,可能会进一步演变成萎缩性胃炎,而该症是典型的癌前病变,不及时治疗会进一步发展成胃癌。
3.肠炎→肠癌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累及胃肠道的慢性、非特异性、复发性炎症性疾病。其发生与细菌、病毒导致的肠道免疫过度活跃有关。研究发现,溃疡性结肠炎与恶性肿瘤的风险增加相关。
4.胰腺炎→胰腺癌
超过80%的胰腺癌患者有胰腺炎病史,尤其是反复发作的胰腺炎较容易发展成慢性炎症,从而显著增加胰腺癌变的风险。
5.宫颈炎→宫颈癌
并非所有的宫颈炎都会引起癌症发生,但如果是由HPV病毒感染引起的宫颈炎,则有较大的几率会发展为癌变,因此需要及时进行干预治疗。
三、这三项指标异常,可能提示身体炎症
作为普通人,我们应该如何知道自己体内是否存在炎症呢?以下是几个可能的指标,通过检查它们的异常情况,我们可以及时发现身体是否存在炎症问题。
C-反应蛋白(CRP):C-反应蛋白是血液中的一种蛋白质,它在机体发生炎症时会增加。通过检测CRP的水平,可以间接反映炎症的程度。如果CRP水平高于正常范围,可能表示体内存在炎症反应。
白细胞计数:白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生炎症时,白细胞计数通常会增加。因此,通过检测白细胞计数是否超出正常范围,可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炎症状况。
血沉(ESR):血沉是血液中红细胞在一定时间内下沉的速度,它也是一种常用的炎症指标。炎症反应会导致血液中的蛋白质增加,使红细胞聚集并沉降更快。因此,通过检测血沉的值是否超过正常范围,可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炎症。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指标仅供参考,具体诊断还需要结合病史、体征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评估。如果怀疑存在炎症问题,建议及时就医,由医生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诊断。
#秋冬减肥逆袭指南#四、用好天然“消炎剂”,把炎症吃回去饮食对于干预炎症有一定的好处,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具有潜在抗炎特性的食物和饮食建议:#秋冬减肥逆袭指南#
富含抗氧化剂的食物:蓝莓、草莓、菠菜、番茄等水果和蔬菜富含抗氧化剂,可以帮助中和体内自由基,减少炎症反应。
高纤维食物:蔬菜、水果、全谷物、豆类等富含纤维,可以促进肠道健康,预防慢性炎症。
均衡摄入健康脂肪:鱼类、坚果、橄榄油等含有健康脂肪酸(如ω-3脂肪酸),对炎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辣椒、姜、蒜、洋葱等调味品:这些调味品中含有一些具有抗炎作用的成分,可以添加在食物中。
避免或限制一些可能导致炎症的食物:如高糖、高盐、饱和脂肪、反式脂肪、精制碳水化合物等食物。
需要指出的是,饮食调整并不能替代医生的治疗,如果存在炎症问题,还是需要就医,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和管理。此外,个体差异存在,某种食物对于某些人可能适用,但对另一些人可能不适用。因此,在调整饮食时,应根据个人情况和建议进行选择。
转载注明:
http://www.xwoae.com/jbyf/217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