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曾有人对慢性萎缩性幽门螺杆菌进行跟踪观察,发现癌变率在1%左右,我国国内亦有人总结了15个省市22个协作单位的1610例慢性萎缩性幽门螺杆菌;随访8—10年中发现胃癌19例。由此可表明,慢性萎缩性幽门螺杆菌的癌变率虽然不高,但确实可以癌变.当然,对伴有肠上皮化生者,其癌变率会明显增加,应予以警惕.
如果已经患上慢性幽门螺杆菌,应首先对慢性幽门螺杆菌的类型有一个明确的认识,通过采用胃镜检查与活体组织检查明确诊断自己的慢性幽门螺杆菌属于何类.如果属于慢性肥厚性幽门螺杆菌或慢性浅表性幽门螺杆菌,则应积极加以治疗,以免转变成萎缩性幽门螺杆菌;如系慢性萎缩性幽门螺杆菌尤其是伴有肠上皮化生者,那就要接受定期检查,严密治疗,以防癌变或尽早发现癌变.
对于幽门螺杆菌发生癌变,人们比较容易理解,但对于有些类型的慢性幽门螺杆菌也会发生癌变,许多人会感到不可思议.然而,慢性萎缩性幽门螺杆菌发生癌变却是事实.
慢性幽门螺杆菌大体可分为三种类型:慢性肥厚性幽门螺杆菌、慢性浅表性幽门螺杆菌以及慢性萎缩性幽门螺杆菌。慢性肥厚性幽门螺杆菌在临床上较为少见,一般也不会发生癌变。慢性浅表性幽门螺杆菌主要是指胃粘膜的浅表性炎症,这类炎症主要表现为胃粘膜的固有膜宽度增大并伴有水肿,被炎症细胞浸润,但胃腺体多属正常.这类幽门螺杆菌在临床上较多见,一般也不会发生癌变。只要经过恰当治疗之后,炎症可消退,但如治疗不当,往往可发展成萎缩性慢性幽门螺杆菌.慢性萎缩性幽门螺杆菌是指胃粘膜除有浅表性幽门螺杆菌病变外,胃腺体明显减少,脉管间隙扩大,胃粘膜层有全层性细胞浸润,常伴有肠上皮化生,即胃型上皮变为肠型上皮.这种性质的慢性幽门螺杆菌与胃癌的关系密切,特别是有肠上皮化生者更是如此.
转载注明:
http://www.xwoae.com/jbyf/286.html